《山海經》:這6種山神,原來都屬於12生肖

《山海經》裡的6種山神,原來都屬於12生肖。

天干地支紀年是我們中華文化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從天干地支衍生出來的“生肖屬相”,至今猶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十二生肖,也就是指“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種動物,其中的“龍”又最為顯眼。因為其餘的十一種動物,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唯有龍卻只存在神話傳說裡。

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至今還流傳著多個版本的傳說,但畢竟沒有唯一的答案,也給人們留下了太多遐想的空間。

和十二生肖起源成謎相映成趣的,《山海經》這本書也佔有一席。當然,《山海經》是一代成書年代未知、作者未知、記載的很多內容暫時無法考證的“謎書”。

正是這兩者都如謎似幻的表象,讓我們也可以給它們做出一定的聯想。

眾所周知,《山海經》記載了400多種光怪陸離的神靈和異獸。這裡面既有大家熟知的“龍”,也有令人瞠目結舌的“夔牛”。

現代人更多認為,十二生肖和屬相之說,其實都是古人對於命運的一種解讀,或者說是對未來的一種期盼與推演。

那麼,同樣是遠古時期的產物,《山海經》和十二生肖之間,會有什麼聯絡嗎?

不可否認的是,《山海經》出現的時間遠早於十二生肖,也可以說,《山海經》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十二生肖的出現。

雖然《山海經》的成書年代未知,但一般認為,它最終定型的時間,大概就在戰國時期。

而十二生肖的出現,大致與此相當。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山海經》雛形期間,裡面的某些內容,促使古人心中產生出十二生肖之說呢?

而“生肖”的演變,最初並不是十二個,有的是十個,也有十一個的說法。直到西漢王充才在《論衡》裡,把生肖和十二地支相配,至此,十二生肖才算是最終定型。

很有可能,《山海經》無處不在的圖騰崇拜思想,對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一定的影響。

在那個茹毛飲血的蠻荒年代,動物在人們心中,並不是可以隨意捕殺獵食的,有時候會賦予它們更多的神秘色彩。

這樣,日積月累之下,或許就慢慢演變出十二生肖這一類融入生活的理論。

《山海經》裡的所謂神靈、或者異獸,可以說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動物,更多時候,它們反倒是人和獸的異形結合體,其形象大部分是人獸組合的形態。比如豹尾虎齒的西王母,人首龍身的燭龍,人首鳥身的禺強,人首蛇身的女媧和伏羲等等。

這個現象,當然是受上古先民對動物力量崇拜的影響,甚至最後成為部落、民族的圖騰。其中,豹的速度、熊的力量、鷹的眼睛、狼的聽覺,鳥的飛翔等等。人們將這一切難以、或者不能在自己身上實現的能量,寄託在對動物的崇拜上。

而十二生肖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可以說,從文化理念上來看,《山海經》對動物的崇拜,和十二生肖是殊途同歸的。如果一定要說它們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山海經》對動物的描述是形體的組合,而十二生肖則更傾向於“靈魂”的內涵。

從現在流傳的十二生肖所屬動物來看,至少有6種,是可以在《山海經》裡找到的,而它們在《山海經》裡,都成了具備超能力的山神,包括龍、馬、豬、蛇、牛、羊、虎這6種。

於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認為,十二生肖最初的雛形,就是從6生肖開始的呢?

當然,十二生肖裡的動物,也有一部分是在《山海經》裡是找不到的。我們當然可以認為,《山海經》裡無法找到的動物,應該就是在後世的演變中逐步得到補充的。

總之,十二生肖的出現,從數量上就是一個逐步增加的過程,這一點和《山海經》不謀而合。

其次,當天乾地支理論逐步成熟後,又得以將其和動物屬相有機結合,最終成為完整的十二生肖,賦予其深刻內涵。

每一種動物,於是便都有了不同的對未來的揭示。而這個觀點,正是華夏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永不停息的進取精神的結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