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根據調查顯示:

91。5%的父母對孩子成長各方面的問題感到焦慮,孩子是當之無愧的焦慮製造者。

很多父母的焦慮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當看到別人家孩子會說話、會走路了,於是焦慮自己的孩子說話晚、走路慢,孩子會說話了,又焦慮孩子不喜歡看書;孩子學會看書了,又焦慮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總之,對孩子的焦慮是一個接著一個,似乎沒有放鬆的時候。

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曾經看到一則訊息:一個五歲的孩子被媽媽帶到考研考場外,讓孩子體驗考研氣氛。

男孩的媽媽說:“孩子還有16年,5840天就考研了,提前帶過來感受氛圍,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網友對此評論:5歲的孩子能感受到什麼氛圍?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很多父母的共識。一個5歲的孩子,正是玩樂的年紀,卻被過早地強迫去面對著考試的壓力,殊不知,父母的過度焦慮,正在毀掉孩子。不難想象,孩子以後的學習壓力何其大。

父母的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心理學認為,焦慮來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父母對孩子的焦慮,則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擔憂或恐懼。

有很多父母為了消除這種不確定性的擔憂,而讓孩子的未來更有把握,會採取各種辦法,控制孩子按照自己設計人生的走下去,並不能有絲毫偏離。

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著名心理學者張怡筠曾說過:

大多數父母焦慮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在諸多比較的環境中迷失教育方向,從而失去對自己情緒的控制,開始變得焦慮不安。

焦慮的父母都伴隨著很強的控制慾,包辦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但孩子成長的不確定性,並不是父母所能控制的,因此,焦慮,不僅使父母在控制孩子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且採用的很多不當教育方式,讓孩子在無形中受到傷害,因而讓親子關係也越來越不和諧,最後陷入僵局。

曾經有個母親這樣後悔地說到:我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優秀,總認為只有優秀才能有好運,所以,對孩子非常嚴格,但孩子達不到我要求時,我就會變得焦慮,暴躁,在我的嚴格要求下,孩子的學業很優秀,但自己引以為傲的孩子卻拉黑了和我的所有聯絡,我每天都在痛苦的煎熬中……

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當家長把焦慮轉嫁給孩子,往往是一種“雙輸”局面。

放假了,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父母面對著家中自我放飛的孩子,最大的感受恐怕是“焦慮”還是“焦慮”。

看到孩子不學習或學習狀態不好,焦慮;看到孩子早上不起、晚上不睡,不規律的作息,焦慮;父母說的話,不聽還頂嘴,焦慮;孩子整天玩遊戲、看電視,焦慮……

有個朋友訴苦說:孩子剛開始放假時,和孩子一起制定了計劃,我心裡很高興,以為孩子長大了,誰知計劃放在那裡只是個擺設,孩子根本不能按計劃完成,我每次提醒孩子,孩子不聽,我感到越來越焦慮,對待孩子的態度也越來越不好,搞得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在生活中,父母的過度焦慮就像流行性的病毒,侵襲著父母和孩子的身心健康,製造著親子關係的矛盾。

那麼,父母怎樣在孩子假期擺脫焦慮,讓孩子過個充實有有意義的假期呢?

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一、不斷學習,適當期望。

焦慮,總的來說是因為父母總想要能控制孩子的狀態,讓孩子達到自己的期望,而一旦感覺孩子與自己的期望出現了落差,焦慮就會趁機而入。對於這些父母而言,只有孩子的成長控制在期望的狀態時,才能感到安心。

比如孩子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父母就焦慮孩子性格內向,長大後,在人際關係會吃虧。

其實,對於1-3歲的孩子來說,在一起不交流、各玩各的並不是因為性格內向,發展心理學稱其為“平行遊戲階段”,是從單獨遊戲到社交類遊戲的過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當你透過學習,瞭解了這些,對孩子適當期望,就不會再擔憂,焦慮情緒就會減輕。

二、分清焦慮水平,不自找焦慮。

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如何才能不焦慮》是包括心理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和佛羅里達心理協會傑出心理學家獎的三位心理學專家的著作,書中提到一個公式:

關切+威脅=焦慮

也是說:如果某件事對你來說是重要的(關切),同時你感覺到了一種迫在眉睫的危險、威脅(擔憂),你的焦慮就來了。

這個公式告訴你:如果你對某件事,關切心越重,帶來的焦慮就越多;如果一件事或人對你的威脅越大,你的焦慮也就越大。

而且《如何才能不焦慮》書中還提到:你焦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認識。

老虎會吃了你,威脅最大,焦慮水平最高;狐狸吃了你家的雞,使你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但跟老虎傷害性命比,受到的威脅小些,因而焦慮水平稍微低些;野貓偷了你家的魚,雖然也是一種財產損失,但你辛苦一點兒,多打點兒魚損失就彌補了,受到的威脅最小,焦慮水平也就最低。

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大多數問題,只屬於野貓偷魚級別的,從長遠看並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比如一次考試沒考好,不想上你安排的興趣班……

而這些野貓級別造成的不大的威脅,有些父母卻非要把它看成老虎帶來的威脅,焦慮得好像生死攸關、前途命運彷彿在此一舉。那麼,這些過度焦慮,就是自找的。

因此,父母減少焦慮,先要去掉不必要的焦慮或者不去自找一些焦慮。

三、學會接受,付出行動。

叔本華說過:對於許多人,我們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我們不準備改變他們,我們要利用他們”。

生活往往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多事情不是人力可為,是不能改變,而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你無法控制,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應對方式。

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舉個例子,天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改變不了天氣,但至少可以根據天氣預報酌情增減衣服、決定是否外出、要不要帶傘或室內、外活動。處理好“關於天氣這事兒”既包括明白這事兒我控制不了,也包括知道據此我能做些什麼。

同樣的道理,對於孩子成長的問題,你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根據他的表現你卻可以選擇去鼓勵、教導、懲罰、、界定邊界、訓誡或自責,等等。一句話,你無法控制,但可以應對。

比如:朋友焦慮孩子假期不按照計劃學習,說了很多次,孩子都不聽,還搞得親子關係緊張。

遇到這種問題,父母不要把焦點放在孩子是否百分之百地完成計劃,而是要看到孩子當天完成的部分,哪怕只完成了一點點,那也說明孩子是朝著計劃的方向前進,就要鼓勵他,認同他,而不是天天指責他、批評他,把好事變成壞事,這樣孩子才有信心繼續執行計劃。

你可以說:孩子,你完成了計劃中的按時起床、寫了一頁作業,說明你把計劃放在心裡面了,媽媽看到你的進步,真替你高興,加油。

心理學家:父母的有些焦慮是自找的?如何在假期做不焦慮的父母?

當孩子在父母的鼓勵下,一天天進步,一步步完成計劃,你的焦慮自然就沒有了。

作為父母,無論怎樣焦慮,都無法消除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父母的責任不是為孩子準備好一切,而是放平心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律等能力,以便讓孩子自己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