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生育率降低的,到底是哪些人?

自然界中有一個普遍規律:不論是處在食物鏈的哪個階層的生物,當食物比較充沛的時候,他們就會本能地擴大種群,而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便又會自發地縮減種群。

可以說,影響生育率的,總歸還是“生存危機”。

人類作為大自然的物種之一,雖然長時間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但也會出於本能地根據生存物資的豐富程度以及獲取難度來看待生育。

所不同的是,人類生育需要考慮的因素就相對多一些,除了維持生命最基本的“食物”,我們還要考慮諸如“教育、住房、醫療”等生活物質供給。

當然,當這些東西擺在我們面前,獲取難度卻很高的時候,人們的生育積極性一樣會很低。

擔心生育率降低的,到底是哪些人?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從上個世紀開始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這讓人類的生存物資逐漸豐富了起來。

以前的人擔心的可能是“吃什麼”的問題,現在的人操心的更多的則是“怎麼吃”的問題。

然而,人工智慧的出現,也同時取代了很大一部分勞動力。

那些技術含量偏低、比較機械的工作不再需要一個人去操作,這也給很大一部分從事相應工作的人帶來了生存危機。

為了能夠適應新的環境,人們只能在技能獲取上下功夫,透過學習,讓自己變成不可被機器取代的人。

同時,人們也會為後代考慮,少生優生的同時,也期望孩子從小開始鍛鍊,多掌握幾門技能。

這也就加大了我們的教育成本,也是現在“教育內卷”越來越嚴重的根本原因。

擔心生育率降低的,到底是哪些人?

在某個年代,人工智慧還沒有得到普及,人們透過自己的雙手得到了不錯的生存資源。

於是,第一次的人口快速增長出現了。

然後,上個世紀60年代,西方某學者基於對“發展中國家人口膨脹將帶來食物短缺”的擔憂,提出了“計劃生育”這個概念,預見到相關危機的我們,也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努力。

多年下來,我國的人口增長得到有效緩解。

只是,人們在享受這一政策所帶來的紅利的時候,卻發現現在的生育率呈斷崖式的下跌。

到了現在,雖然國家一直在鼓勵二胎,但人們的積極性依然不高。

“生得起,養不起”是困擾普通人的基本問題。

擔心生育率降低的,到底是哪些人?

40幾年前,人們普遍敢生、想生,人們沒有太多的擔憂,多生幾個孩子沒關係,拉拉扯扯也就養大了,“養兒防老”的舊思想還有一定的市場,老了還能吃一波子女的紅利。

可是現在呢?

有了孩子,你不“培養”怎麼行?沒有學到靠譜生存技能的孩子,很大可能會在某一天跌入最底層。

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變了,“養兒防老”的思想被年輕人看作是可恥的事情,“望子成龍”也被視為一種對子女的控制和“綁架”。

“父為子做馬、子望父成龍”都已經快成了這一代年輕人的主流思想。

身為存有這種觀念的孩子的父母,會不會有些心寒?會不會覺得多生孩子就是在找罪受?

以至於,一小部分人甚至以目前緊張的生育率而自喜,看到日益降低的生育率還得到了一種跟幼兒一樣的”快感“。

“嘿,以前我想生,你不讓我生,現在,你想讓我生,我就是不生……”

擔心生育率降低的,到底是哪些人?

他們認為,那些擔心生育率過低、人口老齡化嚴重的人都是那些已經吃到人口紅利或者正在吃著人口紅利的人。

有時候甚至連我自己也都在想,一個做旅遊中介的人(某程旅行),天天在社交平臺上釋出關於生育率危機方面的文章,其目的到底何在……

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我才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人始終是人,我們的認知總歸是有侷限性,這也決定了跟我一樣的芸芸眾生們都有“後知後覺”的特性。

縱觀人類的文明史,我們基本能看出,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實都只是跟大自然相抗衡的一個過程。

人類之所以能立於食物鏈的最頂端,是因為一些能夠高瞻遠矚的人透過研究和總結,用傳遞下來的知識和力量規避了一些來自大自然的不利因素,不至於在“天災”來臨時只能承受苦果。

擔心生育率降低的,到底是哪些人?

就如同我們現在看待多年以前提出“人口危機”的那個歐洲人,他也一樣是有認知侷限的,他那時不也忽視了科技的力量,認為人口膨脹會餓死很多人?

可是,真正理性的人,絕不會認為他的主張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沒有促進作用。

就拿我國來說,如若當年沒有這項政策,對人們的生育不加干涉的話,或許我們有很大一部分人都還要面臨溫飽問題。

我不是一個“生育危機”的鼓吹者,也不是某項政策的維護者,我只是客觀地、辨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生育率危機其實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少生一個孩子固然能避免承擔太多眼前的責任,但就長遠來看(其實也只用往後開30年),人口老齡化在未來給我們以及孩子帶來的危機還是會壓到我們身上來。

擔心生育率降低的,到底是哪些人?

總之,大自然的力量終歸是難以抗衡,但抗衡之後的受益者,也絕對是我們自己。

而且有關目前的生育率,其實也要很理性地看待,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或許並不是個體的生育能力以及考慮生育時聯想到的其他問題。

咱們不用過於悲觀,因為生育率低,也是“優生優育”觀念深入人心的體現,跟它一起降低的,還有兒童死亡率,以前的人多生孩子,其實也是一種對孩子“夭折”的應對措施。

最後,對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細細想來,或許“如何讓人活得更輕鬆一些”才是根本。

——END——

【文/神逗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