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被同學欺負了”,父母的不同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學校就是個小型社會,孩子從單純的家庭環境過渡到校園的集體生活,尤其是不同性格的同學,相處起來難免會產生一些摩擦。學生有時是因學習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起衝突,有時則是被同學故意霸凌。

當家長聽到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總是感覺苦惱、憤怒,不同的家長有著不同的態度。有些家長覺得要欺負回去,教訓對方一下;有些家長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孩子之間玩鬧很正常;也有家長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告訴孩子處理方法。

“媽,我被同學欺負了”,父母的不同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這三位家長的做法代表著三種不同態度,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究竟有什麼區別?到底哪種好?大家繼續往下看就知道了。

*孩子被同學欺負了,三位家長三種不同反應

1、“他家長教育不好,我來教育”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伊能靜秦昊夫婦談到女兒米粒在學校被欺負的經歷。米粒轉學到一個新學校,但是新同學很排擠她,還總是被欺負。有個男孩撞到米粒後拒不道歉,米粒只要跟老師反映,然而自此之後,這個男孩就經常故意推米粒。

當米粒把自己受欺負的事情告訴父母后,爸爸秦昊大發雷霆,還放下狠話:“如果他家長教育不了的話,我現在坐飛機回去。”顯然是想欺負回去,為女兒討個公道。

“媽,我被同學欺負了”,父母的不同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2、“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小捨得》,劇中的米桃被同學歡歡欺負了,她回家跟媽媽說:“歡歡在學校欺負我,我發作業本她不接,我管紀律她搗亂,如果她繼續這樣,其他同學見了,都來欺負我怎麼辦呀?”

媽媽的第一反應是:“歡歡不是你的好朋友嗎?她怎麼可能欺負你?你比歡歡大就稍微讓著點。”父親卻說:“歡歡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媽,我被同學欺負了”,父母的不同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3、“捱打的時候,你要還回去”

當被問到“如果孩子被打,您會支援他打回去嗎?”,對此,李玫瑾教授的回答是:“肯定會啊。”

在她看來,孩子是有敬畏心的,如果被欺負的孩子一昧忍讓,很可能會再次被欺負;如果學會還擊,欺負者就會有所顧忌。

“媽,我被同學欺負了”,父母的不同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三位家長的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1、以暴制暴,容易讓孩子暴力處事

有些家長聽到孩子被欺負了,不管什麼原因,直接找到欺負自己孩子的小朋友,打算教訓一頓。實際上,小孩子之間的矛盾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若家長貿然動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若孩子受家長影響,可能會覺得一切都能用暴力解決問題,那孩子就容易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媽,我被同學欺負了”,父母的不同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2、一昧忍讓,容易讓孩子陷入自卑

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人,當孩子跟父母說被同學欺負時,也是在尋求幫助。如果家長只顧責怪孩子,或者讓孩子忍讓,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懦弱自卑,這樣的性格更容易成為他人欺負的物件。

3、合理反擊,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當家長教育孩子反擊,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時孩子是站在自我保護的立場進行反擊,既保護了自己,又挽回了面子,以後也會更加自信。

“媽,我被同學欺負了”,父母的不同反應,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當孩子受欺負時,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作為家長,要教育孩子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進行還擊。為此,家長平時要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讓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成為別人不敢輕易招惹的物件。除此之外,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受欺負不可怕也不可恥,告訴父母和老師是正確的選擇,父母就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