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餐桌上的3種表現,家裡人都不在意,外人卻都很反感

時下有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並不十分重視,大人們認為,“孩子還小,完全沒有必要向他們講解餐桌禮儀,等他們長大了,自然就懂規矩了!”但是這種把孩子身上本應該有所具備的禮儀全然寄託於“等他們長大了就好了”的教育理念卻並不可取。因為雖然家裡人對此不在意,但是孩子身上的行為卻會影響到他人,而這也會直接影響到他人對孩子的教養評價。

男孩在餐桌上的“摟席”表現,讓孩子奶奶津津樂道,卻讓寶媽無地自容

週末的時候,亮亮和奶奶一起去參加了一場婚禮,對於亮亮而言,最為吸引人的並不是婚禮的盛況,而是婚禮典禮結束後的喜宴。亮亮的父母因為要上班沒有時間出席,於是便囑咐亮亮奶奶一定要看管好孩子,不要讓孩子在餐桌上胡鬧。亮亮奶奶不以為然的說道,“不管怎麼吃,保證孩子吃飽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就這樣,亮亮和奶奶一起興高采烈地去參加了喜宴。等到亮亮父母下班後,奶奶繪聲繪色地講起了自己和小孫子吃喜宴時的情形。“我孫子特別聰明,肘子剛一上來,他就一把把肘子攥在了手裡,最後那一盤肘子肉都讓我們娘倆吃了,別的人幾乎沒吃上幾口!”

“還有紅燒肉,平時你們不是不讓孩子多吃嘛,我給他挑的可都是瘦肉,肥肉的部分都被他吐回盤子裡了!”“按老家的話說,這叫摟席!我們娘倆可真是要把隨的份子錢給吃回來了!我孫子狼吞虎嚥的架勢真的是太給力了!”聽到奶奶表揚自己,小孫子得意地揚了揚眉毛,“等下次參加喜宴的時候,我還要這麼吃!”

雖然老人和孩子吃得挺開心的,但是亮亮媽媽卻覺得有一些無地自容。亮亮媽心想,“參加喜宴的都是親朋好友,如果誰知道這麼沒有吃樣的孩子是我的孩子,那我可真的是太丟人了!”

孩子餐桌上有這三種表現,雖然家人不在意,但是外人卻很嫌棄

用餐時特別護食

有的孩子在餐桌上表現的特別自我,看到好吃的就趕緊將其收斂到自己的餐盤中,或者是全都放到自己的眼前才肯罷休。這種護食的表現在老人眼中是“有心眼”,但是在外人眼中卻有些“一言難盡”。如果孩子在餐桌上表現得特別護食,這不僅會干擾到身邊其他人的用餐體驗,而且也會讓孩子看上去特別的自私,沒教養。

用餐的時候不懂得尊敬長輩

在中國禮儀中,晚輩和長輩一起用餐的時候更加應該講究餐桌禮儀。比如說,在開始吃飯的時候應該由長輩先動筷子,然後晚輩才能夠開始動筷子。在用餐的時候長幼有序,更加能夠體現出孩子身上的品質素養。如果孩子只顧自己胡吃海喝,根本不顧及同桌的長輩,這也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吃飯的樣子特別邋遢

雖然孩子們吃飯的時候大多比較隨意,但是如果用餐時過於邋遢的話,那麼也會影響到其他人。比如說吃飯的時候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比如說吃飯的時候咀嚼的聲音過大,喜歡吧唧嘴等等。雖然這都是一些細節的問題,但是如果孩子做得不夠好的話,也會受到其他人的嫌棄。

家長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

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

在家庭環境中,任何一種相處細節都有可能成為父母教育孩子的契機。所以在餐桌上,如果家長們可以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的話,那麼孩子自然更容易掌握餐桌禮儀。有了家長的示範作用,孩子對於餐桌禮儀的認知更加清晰全面,同時也更能夠對此輕鬆掌握。

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要學會很多方面的規矩,尤其是在生活細節上。如果家長們可以儘早地幫助孩子認識到用餐規矩,那麼這也會使得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畢竟小時候的習慣養成要比長大後的習慣糾正更加有成效。

多帶孩子瞭解用餐禮儀方面的知識

在與家人用餐的時候,餐桌禮儀似乎並不十分重要,但是在社交場合的話,餐桌禮儀就會派上用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可以多引導孩子瞭解一些相關的禮儀知識,充足的知識儲備更加能夠教會孩子做出得體的言行表達。

可以說孩子吃飯時的樣子是父母對孩子教養的一種體現。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懂得餐桌禮儀更加能夠讓孩子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家長們不要覺得教會孩子餐桌禮儀是在小題大做,好的規矩習慣養成是從小就開始學習的。

大家對於孩子餐桌禮儀方面的引導有哪些好的經驗分享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