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把考卷折得比豆腐乾還小,只為藏起來不讓我看見……

原創首發公號:媽咪OK(id:mami-ok)作者:OK媽

上個學期的一天,班主任在群裡告知爸媽們那天學校做過一個測試,都讓孩子們把卷子帶回家了,記得看一下情況。

那天晚上等到睡覺了,OK都沒提及。我覺得蹊蹺,他這麼操心的一個孩子不會不記得老師交待過的事。於是我就問他,他支支吾吾說忘帶回來了。

後來晚上我在他入睡後翻了翻他已經整理好的書包,結果在書包的底部找到了這張已經被折得比豆腐乾還小的考卷

開啟一看,96分……

第二天起床我給他刷牙時說,“你昨天的試卷明明是帶回來了,是不是沒考好,覺得不好意思啊~”

OK有點尷尬,臉紅紅的。“你呀下次別費盡心思騙我咯,因為我都猜的到!”

“為什麼啊?”

你的這些小動作,媽媽小時候也全都做過

,所以你的小伎倆我能不知道嘛!

聽到這,OK一下就笑了,我也跟著哈哈大笑

OK爸後來拉我到一邊說:“你就這麼輕鬆放過他了?說謊這性質很嚴重啊!”

“你放心,至少在考試這件事上,他下次應該不會再說謊了。”我篤定地說。

之所以我可以那麼篤定,是因為對於低齡段孩子(不超過8歲)的撒謊,我們是可以有一個清晰的路徑去對待的。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娃說謊這件事背後的原因以及咱們具體該怎麼做才能既不傷害娃的尊嚴又能正確引導。

01

撒謊的真相,居然是情商在提高

“撒謊”的情況,對於兩歲後的孩子並不稀罕,偷吃餅乾不承認,想要買玩具說是老師叫買的,幹壞事了說是弟弟乾的……

在Ted演講《孩子撒謊,可怕嗎》中提到過一個實驗,測試不同年齡段的娃是否會撒謊,結果顯示:

兩歲的孩子當中就有30%會撒謊;

三歲的孩子幾乎有一半會撒謊;

四歲的孩子中,超過80%都撒謊了。

孩子

對於撒謊,很多媽媽會把這種行為和“家教”關聯起來,覺得撒謊是因為“家教”不嚴,要治撒謊就需要更嚴格的管教,但事實上,

不管你的家教方式如何,孩子都照樣能學會說謊。

心理學家透過測試發現,有些孩子說謊早,有些孩子說謊晚,

造成遲早的差

異,主要有兩個因素。

至於大於四歲的娃,則基本都會撒謊。

因為說謊的前提是你要知道對方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說謊,所以情商很重要。

一個因素是情商。

你要把謊說好,一定要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把自己的臉部表情控制好,把姿態控制好,而且你的語言內容要控制好,所以這個跟說謊有關係。

所以心理學家們

很吃驚地發現

第二個因素是自我控制能力。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孩子已經開始說謊了,不但不應該很驚慌,甚至可以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裡炫一下。

02

對待撒謊的態度,要積極而不是激進

不過仍然有很多爸媽覺得孩子出現撒謊的行為就應該極度打壓,甚至可以不惜以暴力行為為代價(OK爸就是這樣的想法)。

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因為我們會把撒謊上升到品德的高度。

事實上站在我們孩子的這個年齡段(普遍還在8歲前),

說謊還不構成是在人格或品德上有缺失,

我們需要避免的不是用極端方法給孩子造成恐懼感,也不是“諄諄教誨”灌輸大道理,而是

心平氣和的去了解他們說謊背後的動機

,找到動機才能幫我們找到對路的應付手段。

從心理學上說,

那些說謊越早、說謊越好的孩子情商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強。

人的行為總是趨善怕惡、趨吉避凶的,

娃也不例外。隨著他們自我意識和思維能力的發育,他們會越來越清楚什麼可以做、什麼是不可跨越的底線。

所以,當他們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者因為跨越底線而害怕、委屈的時候,就會很自然的主動迴避對自己不利的因素,說起謊來。

03

孩子說謊的四類歸因

說謊是人類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重要行為

當娃想要某樣東西或者做某件事情,但是又知道正常的去提要求爸媽是不會滿足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有可能會選擇撒謊的方式,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ok跟我騙果凍的事。

其實OK小的時候就經常這麼套路我了。

有一次OK叫我幫他開啟電視機抽屜,說是要拿卡片玩(他自己沒有力氣開啟)。

我沒多想就給他打開了,結果他迅速的拿起裡面的葫蘆就跑。原來他是想拿我不給他玩、怕他會扔壞的葫蘆,他知道直接跟我說要玩葫蘆我肯定是會拒絕他的,所以騙我說要拿卡片。

這就是為了達到目的的謊言,很多娃從兩歲開始就會這麼說謊了。

1. 達到目的的謊言

當娃做錯事的時候,經驗告訴他們這些事可能會讓媽媽生氣,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被處罰,他們就會冒險說謊。

之前看過《不可思議的媽媽》裡一期節目,節目組要求何潔的兒子七寶一個人呆在房間內,讓陌生人來敲門,看他會不會開門,以觀察娃兒們對安全的認知程度。

儘量何潔在離開前再三叮囑,誰敲門都不許開,可七寶聽到門外的人說我是給你送禮物的,還是把門打開了。

在監控室裡看到一切後,何潔回房問七寶有沒有開門,七寶因為害怕責怪,邊哭邊搖頭不承認。

這就是害怕性的謊言,因為怕被媽媽責罰,加上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心裡很恐懼,就下意識的隱瞞事實說謊了。

2. 害怕性的謊言

有時候娃為了爭取同伴相同的羨慕眼光及好感,也常常會以謊話來自我滿足。

像是幼兒園裡有小朋友帶了新玩具或者小朋友說爸媽又帶著去哪裡玩好玩的了,有些娃就有可能因為內心的嫉妒心作祟,也會跟同學說一些小小的謊言,例如“我家有個更新更好的玩具”、“放假我爸媽也會帶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之類,這就是嫉妒性的謊言。

3. 妒忌性的謊言

娃兒們都希望得到父母滿滿的愛,也害怕爸媽因為生氣就不愛他們了,所以當爸媽的愛不在自己身上時,他們就有可能以說謊的行為來爭取關心和疼愛。

這個估計有二胎的媽媽們都在經歷。曾經有個媽媽給我留言,說大寶明明自己做了壞事,卻推到二寶身上,目的就是為了破壞二寶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04

說謊,有時是爸媽逼出來的

不過有時候,拋開娃自身發展的過程,娃說謊也有可能是爸媽的一些行為逼出來的。

娃大了,越來越多的情況是互動式的,我們的因帶給他們相應的果。所以爸媽也是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的。

比如說

4. 爭寵性的謊言

如果娃做了一點錯事,咱們就用嚴厲的語氣去責罵,或者用娃最在乎的事情(比如不準看電視、不準出去玩等)來作為懲罰的工具,久而久之,娃就會有這樣的心理:爸媽不喜歡的事情,不能讓他們看見。

這是他們恐懼、害怕心理的來源,是逼迫他們撒謊的主要原因。

再比如有些爸媽會

過於嚴厲的管教和處罰。

,明明說過只要娃說出實話就不懲罰的,結果他們戰戰兢兢說出實情後,爸媽就翻臉不認人,開始責罰他們,這會逼迫他們越來越不敢說真話。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口是心非

嘴上說著說謊不好,不停的給娃讀相關的繪本,可是行動上卻教娃如何“行騙”。比如爸爸跟同事撒謊,說自己沒在家,可明明就在沙發上躺著。

娃的模仿能力很強,爸媽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他們腦中的“攝像機”記錄,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如果爸媽經常在娃面前撒些小謊,或者說話不算話,那娃也很容易從爸媽身上學會說謊的行為。

05

做到兩點,讓娃告別“說謊”

爸媽可能注重"言傳",卻沒在意"身教"

兒童心理學上說,如果娃是誠實的,他就會有純真、穩定、健康的自我。

所以,面對他們說謊的問題,要抱著認真的態度去處理。

首先就是

不要輕易下斷言,盲目責備,隨意給娃貼上品性不好的標籤。

記得朋友跟我說過一件事,他小時候想買橡皮泥,可是媽媽不讓,他就撒了個小謊,跟媽媽說是學校老師要求買的,學習要用到。

結果放學的時候,媽媽跟另一個媽媽聊起來,才知道老師根本沒說過要買橡皮泥。媽媽當場氣炸,當著同學和他媽媽的面說他撒謊、是個小騙子。

這讓朋友好長一段時間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到現在都不想見到這個同學。

說謊的行為是得到了懲罰,可是朋友的自尊心也受到了很大打擊。

其次就是去

瞭解娃說謊背後的原因

如果咱們沒有及時糾正娃說謊的行為,一旦讓他們養成習慣,就很難戒除了。

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還是因為害怕,嫉妒、爭寵,或者是因為我們管教不當。從原因著手,才能找到解決方法,避免他們一錯再錯或者用更大的謊言來掩飾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咱們可以用鼓勵的方法誘導娃說出實話。

有一回我發現我的面霜被打開了,還有一點倒在了外面。我知道是OK弄的,他一直對我的面霜很好奇,但是當我問他的時候,他堅決不承認。

我就跟他說,你開啟就打開了,媽媽知道你只是想看看裡面是什麼樣的,好奇不是錯,媽媽不會因為你打開了生氣,但是媽媽會因為你說謊不高興。

結果OK就跟我承認了,說他想試試看那個能不能用來把他的畫紙粘住。

當然,瞭解原因後,咱們也不能輕描淡寫,就讓事情過去了。最後

還是要積極和娃溝通,表明態度,告訴他們說謊是不好的行為。

其實在我們跟娃溝通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知道自己犯了錯誤,自己也是有愧疚、有改正要求的。當能夠跟娃進行正面溝通、給到正向反饋,娃也會更加願意跟咱們坦誠相待。

娃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善的過程。面對娃撒謊的行為,明白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不要養成習慣就好。

當然,文章裡說的撒謊主要是說娃有意撒謊的行為,娃還有一種說謊是無意識的,比如說兩到三歲的娃兒,還不能分清事實和想象,因此經常把想象的事情說出來,他們會說芭比娃娃餓了,要吃糖,會說某個謊話是娃娃告訴他的。。。這並不是實質上的說謊,要區別對待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