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懶怎麼辦?別讓懶惰侵蝕孩子的身心

孩子的懶惰大多是慣出來的,寵出來的,所以父母不要過分地溺愛和遷就孩子,以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播下了自私的種子,滋長起任性,依賴和懶惰。

懶惰像生鏽一樣不斷侵蝕著我們的身心,它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其實惰性人人都有,如何避免才是關鍵,而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有惰性。如果父母不對孩子的懶惰進行糾正的話,就容易形成長期的懶惰習慣,進而做什麼事都想用逃避來解決。

孩子太懶怎麼辦?別讓懶惰侵蝕孩子的身心

不少家長在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懶”之後,仍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陳舊觀念的影響,樂於為孩子“當牛做馬”。當然,許多家長不讓孩子參加勞動有其他的想法:孩子學業已經夠忙的了,再做家務太辛苦。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而現在的孩子不僅在學習上懶惰,在生活中的惰性更強。曾經有一個孩子去參加夏令營,帶了一大堆的襪子,老師很奇怪,問他為什麼帶這麼多襪子,他回答說:“因為我不會洗襪子啊,所以只好帶這麼多襪子了,穿完帶回家洗就可以了。”在夏令營中不會洗衣服的孩子實在太多了,有的老師實在看不下去,只好空閒時做了學生的保姆,幫孩子洗衣服。

孩子太懶怎麼辦?別讓懶惰侵蝕孩子的身心

一般來說,孩子的懶惰通常包括兩種情況:懶於做事和懶於思考。那麼,孩子的懶惰心理怎麼來的呢?孩子懶惰心理其實是被父母慣的。人們經常說:“父母越勤勞,孩子越懶惰。”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父母從小過於呵護、疼惜孩子,不肯讓孩子動手做家事,事事包辦……過度保護的結果,就是讓孩子產生了嚴重的懶惰心理。而父母事事包辦的做法,其實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權利,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懶惰的壞習慣。

孩子太懶怎麼辦?別讓懶惰侵蝕孩子的身心

懶惰還是一種心理上的厭能情緒,它包括極端的懶散狀態和輕微的猶豫不決,甚至生氣,羞怯、嫉妒、嫌惡等情緒都會讓人產生逃避的心理從而變得懶惰,使人無法按照自己的規劃去完成事情。懶惰有這麼多的壞處,那麼如何能讓孩子勤奮起來呢?

孩子太懶怎麼辦?別讓懶惰侵蝕孩子的身心

1.激發孩子內心的需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需求,而需求能不能轉化為明確的目標,這要看自己的行動。孩子有懶惰或拖拉行為,是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明確自己究竟要幹什麼。所以讓孩子克服懶惰就是要激發孩子自己內心的需求,明確自己的目標,讓自己立即行動起來。

孩子太懶怎麼辦?別讓懶惰侵蝕孩子的身心

2.對孩子的勤奮努力給予關注和承認

爸爸媽媽可抓住適當時機,透過言語,承認孩子的努力、耐力和勤奮。其範圍可從一句簡單的“我喜歡你努力的樣子”到對他們所作的成果、許諾和忍耐力做出詳盡的評價。爸爸媽媽也可在孩子按標準完成了一項任務後加以肯定和主動讚揚。通常我們還要將完成一項任務和做好一項工作所確立的標準告訴孩子,例如,“我更喜歡你充滿興趣地去做這件事”這句話傾向於強調興趣與投入,而講“僅僅把這項工作完成”則不存在這種傾向。

孩子太懶怎麼辦?別讓懶惰侵蝕孩子的身心

3.指出勤奮努力是孩子獲得成功的要素

尊重一位為學習而拼搏的孩子,意味著對“勤奮”這一品質的評價高於成績本身。崇尚勤奮品質的家庭,會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每個優點,而不是將他們相互比較,當然也不會根據成績去評價他們。每個孩子能力各異,最重要的是使每個孩子都取得進步,這些進步就要依靠每個孩子自身的努力。這也就意味著作為爸爸媽媽,應當對成績報告單上的分數所隱含的努力予以更多的注意,並且承擔起培養和支援孩子養成堅韌品質的職責。

孩子太懶怎麼辦?別讓懶惰侵蝕孩子的身心

4.把快樂和勤奮聯絡在一起

促成所有行為的根源都來自痛苦和快樂。人的本能總是讓人遠離那些自認為很痛苦的事情,而靠近那些自己覺得很快樂的事情。孩子為什麼遲遲不做應該做的事情,直到最後一分鐘呢?這是因為他們把現在就開始做這件事情跟痛苦聯絡在了一起,卻把快樂跟其他的事情聯絡在了一起,比如看電視。所以,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感到做一件事是快樂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