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 孩子腦發育與“陪伴者”有關, 媽媽和奶奶不是最佳人選

在很多家庭中,寶媽們承擔著大部分養育孩子的工作,甚至也有不少寶媽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而放棄了事業發展專心在家帶娃。而在有老人幫忙照看孩子的家庭中,奶奶則成了照顧孩子的最佳人選。

所以在提到孩子的“最佳陪伴者”的話題時,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媽媽”或者“奶奶”。

科學證明: 孩子腦發育與“陪伴者”有關, 媽媽和奶奶不是最佳人選

點選載入圖片

孩子是由媽媽帶好還是由奶奶帶好呢?過來人:孩子爸爸可不能“躲清閒”

前不久,亮亮奶奶和亮亮媽因為帶孩子的事大吵了一架,亮亮媽很委屈地向同事抱怨“

我家婆婆也太不懂事了!我上了一天的班,好不容易晚上有時間窩在沙發裡看會兒電視,怎麼就礙著她的眼了呢!指桑罵槐地說我不帶孩子,真是無語了!”

同事安安聽後附和道,“那也沒辦法啊,誰讓咱們得求著人家給咱帶孩子呢!再說,咱們當媽的多陪陪孩子對於孩子

大腦

發育也有好處,辛苦點就辛苦點吧!總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孩子該和媽媽不親了!”

科學證明: 孩子腦發育與“陪伴者”有關, 媽媽和奶奶不是最佳人選

點選載入圖片

說到帶孩子的話題,寶媽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正當同事們七嘴八舌地議論時,一旁路過的領導也忍不住插話了,不過,領導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樣。只聽領導說,“

看你們不是說奶奶帶孩子就是寶媽帶孩子的,孩子爸爸呢?孩子不也是他生的嗎?孩子爸爸咋不管呢!”

顯然,在很多人看來,帶孩子就應該是女人的事,所以在

“媽媽帶孩子還是奶奶帶孩子”

的話題爭論不休的時候,人們根本沒有想到,同樣應該擔負起教養任務的寶爸們卻躲在一邊樂得清閒。

科學證明: 孩子腦發育與“陪伴者”有關, 媽媽和奶奶不是最佳人選

點選載入圖片

此前有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年期其大腦發育迅速,在生命開始的前1000天內,

他們的大腦發育完成了80%。

在這個過程中,“陪伴者”發揮著非常明顯的影響作用,

而當這個“陪伴者”是由爸爸扮演的時候,其對孩子們的大腦發育最為有利。

寶爸作為“最佳陪伴者”,他們是如何助力孩子的大腦發育的呢?

寶爸帶娃時會更加有“趣味性”,雖然這在寶媽眼裡看來是“不靠譜”,但是也正是這種趣味性讓孩子有了更多嘗試的空間以及動手的機會。

寶爸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和大人間的互動性更強,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更好地保護。

科學證明: 孩子腦發育與“陪伴者”有關, 媽媽和奶奶不是最佳人選

點選載入圖片

寶爸們在帶娃時更會“偷懶”,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也意味著寶爸們為寶寶營造的成長環境更加寬鬆,孩子們身上的自主性得以更好地發展。孩子對於環境刺激的接納和吸收更加積極主動,他們的大腦所獲得的環境刺激更加豐富。

寶爸帶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寶媽的養育壓力,這也使得寶媽們的情緒狀態更加平和,家庭環境氛圍更加溫馨融洽。

相較於把所有的育兒壓力都推給寶媽而言,寶爸參與到帶娃中來,整體的育兒氛圍會更加融洽,寶寶也能夠在穩定的環境中成長得更聰明。

科學證明: 孩子腦發育與“陪伴者”有關, 媽媽和奶奶不是最佳人選

點選載入圖片

寶媽們如何引導寶爸多參與到帶娃中來?“趕鴨子上架”也未嘗不可

雖然寶媽們希望寶爸可以多帶帶孩子,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很多寶媽也當起了寶爸帶娃時的守門員。寶媽們覺得寶爸帶娃不靠譜,於是即便自己累也不願意寶爸插手。而事實上,

寶媽們應該給予寶爸更多的嘗試機會,“趕鴨子上架”反倒有可能提升寶爸的帶娃技巧。

寶媽們有必要給予寶爸們一些帶娃時的認可,讓寶爸可以從中獲得滿足感。相對而言,寶爸們要比寶媽晚一點進入到角色之中,所以寶媽們也要給予寶爸一些時間,不要急於否定寶爸的“帶娃能力”,多鼓勵多認可才能幫助寶爸們實現家庭角色的轉換。

科學證明: 孩子腦發育與“陪伴者”有關, 媽媽和奶奶不是最佳人選

點選載入圖片

寶媽們也可以試著增加寶爸和寶寶之間的互動,這樣更加有助於提升親子間的親密度。

多增加孩子成長中的儀式感更加能夠增進寶爸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寶爸們沒有經歷十月懷胎的情感積累,所以在寶寶出生後寶爸應該儘早將這部分親密感“補齊”。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如果父母錯過了孩子成長中的每一部分,那麼這在以後將會是很難進行彌補的。

寶爸們除了要承擔家庭經濟壓力外,更加應該承擔起陪伴孩子的責任,因為寶爸對於孩子產生的正面影響遠比任何一個玩具或者興趣班更加有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