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教育”?這個小和尚的故事,給了我答案

大家好,我是李壯壯。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點讀書時的小感悟。

————————————————————————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

“對一個孩子來說,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有很多種。

有的父母給孩子報補習班,有的父母想讓孩子有自由的童年。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按自己的規劃前行,有的父母把選擇權交給了孩子。

或許,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適用的教育法則。

但在我看來,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父母以身作則

古人有句話,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這句話放到父母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父母一邊玩手機刷抖音,一邊衝孩子大吼:“還不去寫作業!光知道玩!”

父母在高鐵上飛機上對著亂跑的孩子大叫:“讓你別跑了你打擾到別人了!”

乍一看,好像沒有什麼問題。

一個是在督促孩子上進,一個是在教育孩子公共道德。

其實呢?

自己只顧著刷手機尋求短暫刺激,卻讓孩子努力學習,放棄眼前的“快樂”追求長久的幸福。

這樣的話,孩子能信嗎?

自己在公共場所大喊大叫,已經影響到大家,卻是為了告訴孩子不要打擾別人。

其實,如果真的要制止孩子,只需要輕輕地走過去、輕輕地告訴他,孩子自然能體會。

比起義正辭嚴的“教訓”,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或許更能起到作用。

(一禪小和尚的臉還被女兒塗變色了)

最近,在讀一禪小和尚的一本書,叫做《

風雨裡做個大人,陽光下做個小孩

》。

這本書的畫風清新,故事也非常簡單明快。

拿到手後每天都會翻幾頁看看。

其中的一個故事叫《老師》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孫老師。

孫老師小時候就倔,校霸欺負人,讓他們在水裡學鴨子“嘎嘎”叫。

別人都迫於校霸的拳頭,乖乖跳進了坭坑裡,但孫老師寧願捱打,也不會去學鴨子叫。

後來,孫老師回到了自己當初上學的學堂,成了一名代課老師。

不出孫老師預料,他時刻都在準備與學生的惡作劇做對抗。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一個暴雨天。

孫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衝進破舊的圖書館搶救書籍,卻發現書都被淋溼了沒法再用。

不忍心看孩子們失望的表情,孫老師找到了當年的“校霸”,如今的書屋老闆。

老闆雖然有心幫助孫老師,但他的書卻已經捐給了縣裡的書院。

孫老師這時候突然開始回憶從前:“那時候你讓我們學鴨子叫……”

正在校霸尷尬地滿臉通紅時,孫老師突然跳進了水裡:“嘎嘎嘎……”

當年寧願捱打都不做的事,如今為了孩子們的書,他卻放下了自己的所有驕傲。

書屋老闆感動不已,拍板要幫助孫老師修理好圖書館。

孫老師的一個月代課時間結束了。

瀟灑揮手離去的孫老師沒有看到自己背後的小紙條:老師,我們愛您。

一幫小毛頭的心,還是被孫老師收服了。

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句話,我非常喜歡。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所以,

最好的教育最直接最簡單,那就是“重要他人”的一言一行

這個重要他人,通常是父母,但可能是老師或者孩子的實際撫養人。

央視知名主持人董卿以前說過:“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在我剛成為媽媽的那段時間裡,一直在敦促我前行。

的確,父母如何做,比父母如何說要直白得多。

年幼的孩子,不一定能聽懂父母的長篇大論,但是他們一定能看懂並且複製父母的行為。

與其敦促孩子去變優秀,不如默默提升自己,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孩子的一言一行,是父母最直接的“照妖鏡”。

父母及格不及格,看孩子就知道。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句話人人都聽過,卻不是人人都懂。

樂觀、夢想、堅持、溫暖……這些美好的品質,對孩子來講都是最好的滋養。

在《從現在開始》這一篇裡,一禪告訴我們:人不能永遠開心,但是每一個開心的時刻,都能在以後的日子為我們提供持續的精神力量。

《永恆》這一篇,用細膩的畫風講了一個溫馨又有點感傷的小故事。故事裡的人無法永遠在一起,但這個故事也是最好的死亡教育範文。

《約定》用一個有點黑色幽默又有點冰冷的故事告訴我們:誠信守諾才是立身之本。

一禪小和尚教會我們享受快樂時光,也教會我們為生活找個念想。

他帶我們看甜甜的愛情,也為我們解讀暖暖的友情。

這大概就是有那麼多人喜歡一禪的原因吧。

這世界雨疾風驟,太需要一點溫暖的陪伴,需要給心靈一點點呵護。

這世界也喧囂浮誇,需要一點清醒的指引,需要給心靈一點點防護。

這本漫畫書,字數不多,卻是我最近一直在翻看的一本。

太多人期待你能奮力高飛,堅強的披荊斬棘。

只有真心愛你的人,會希望你做回一個小孩,內心澄澈,永遠心懷安樂。

作者有話說:

@進擊的李壯壯

:很多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那麼,不妨從每天的5分鐘開始做起。和孩子一起讀5分鐘的書,和孩子一起聊天5分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