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假帶娃”風氣興起,3種性格缺陷,讓孩子形成不良習慣

孩子作為父母的心肝寶貝,從他們生下來後就給出了更多的關懷,希望孩子的童年更快樂,去往更好的學校學習。只是,對年輕人來說,30歲正是事業的上升期,很難有太多精力去照顧孩子。

為了能有更多精力投身事業,很多年輕人則是叫來自己的父母,想著“隔代親”,奶奶在孩子的照顧上應該會很上心。

卻不知,如今“假帶娃”風氣興起,很多老人並沒有真的用心帶娃,反而因3種性格缺陷,讓孩子形成不良習慣。

1、“沉默式”帶娃

如今年輕人的身上揹負的重擔比較大,每個月都要還上房貸,還要盡到撫養老人、孩子的重任,因此這也要求年輕人在事業上更努力才行,大家忙活了一天的工作,陪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也就是晚上幾個小時。

小雅和丈夫每天都要工作,撫養孩子的重任交給了婆婆。只是,讓小雅疑惑的是,孩子9個月大依舊不能喊“爸爸”、“媽媽”,溝通能力相比要差上不少。

瞭解後,小雅才知道婆婆看似將孩子喂得飽飽的,平日裡卻很少和孩子互動講話,以至於孩子溝通能力弱,不善於言談。

2、帶娃要“一心多用”

小美生了對雙胞胎,平日裡帶娃比較辛苦,她和丈夫商量將老大留身邊,老二交給奶奶照顧。奶奶聽了後表示贊同,一定會將孩子養得白白胖胖。

可一個偶然機會,小美髮現婆婆“假帶娃”,比如說將手機拿給孩子擺弄,自己幹其他事情,這讓小美很不高興。如果再繼續下去,那孩子身心還如何發展?因此在教育孩子前,一定要做好溝通工作,讓老人用心帶娃

3、包辦孩子日常

老人在帶娃上通常都比較認真,生怕孩子會磕磕絆絆,平日裡不會讓孩子出遠門,但也有老人包辦孫子的日常生活。

小丹婆婆就是如此,她平日裡不願帶孩子逛街,禁止孩子和其他同齡人玩耍,還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從穿衣到吃飯全過程都是奶奶伺候。

這樣看似是對孩子好,實際上會帶來不少隱患,比如說長大後生活不能自理,因很少和同齡人玩耍,性格上更內向,長大後對家長依舊比較依賴。

父母一定要重視好對孩子的教育,別一味將孩子交給老人就不管不問,這是害孩子的表現,對此大家有何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