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慣騾馬,窮人慣娃娃”,為啥普通家庭父母往往更寵溺孩子?

文|好孕姐

如今我意識到一個事實,現在父母們都普遍“富養”孩子了,不少家庭的孩子都被養得嬌嬌氣氣的,窮人家的孩子尤甚。

前段時間去飯店吃飯,看到一飯桌上有個孩子在大發脾氣,對著爸爸媽媽一通嚷,還把筷子扔在地上。媽媽抱著孩子在說什麼,孩子不聽,對著媽媽使勁用腳踢。看那家人的穿著,也就是普通人家的樣子。

這不由得讓我想問一個問題,“富人慣騾馬,窮人慣娃娃”,為啥普通家庭父母往往更寵溺孩子?

錯認階層

說實話,不少家庭為什麼會富養孩子,就是因為看錯了階層。明明不到中產的,也會把自己認為是中產階層,從而按照中產階層的標準養孩子。

那到底什麼樣的標準才算是中產呢?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說法。

有的是按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年收入來算,有的是按家庭可支配收入來算(除去房貸、車貸)。在這樣的標準下,夫妻倆可支配收入5000的也能被算入中層,看下圖。

“富人慣騾馬,窮人慣娃娃”,為啥普通家庭父母往往更寵溺孩子?

上圖所示,家庭可支配收入為5200-8300的就可以算作新興中產階層,很多人會覺得標準太低了。但想想看,“可支配收入”指的是除去還貸之後的自由支配金額。以新一線城市的三口之家來說,100平以內的房貸可能要每月5000,想要達到可支配收入5000元,就首先得保證家庭月收入上萬才行。

但即便如此,我也覺得這樣的演算法不可信,畢竟不同城市消費水準不一樣,單看月收入額度並不能說明什麼。

不過,以社會地位來分還算是比較合理的。看下圖。

錯把“富養”當嬌慣

當然,還有很多父母並不是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地位,他們就是覺得自己是窮過來的,因此不願意讓孩子再吃他們所吃過的苦。簡單地說,這類父母因為總覺得幼年的自己有虧欠,因此才會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好東西,哪怕為此會不切實際。

總而言之,他們其實是錯把“富養”當嬌慣,因為不想委屈孩子而超出實際生活水平地養孩子,從而慣壞了孩子。

“富人慣騾馬,窮人慣娃娃”,為啥普通家庭父母往往更寵溺孩子?

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中產階級的最低限也要是個城市裡的普通公務員,若是教師職業,也得是高校裡的教師,若是職員,得是主流企業裡的職員,自己創業的話,也得是規模較大的。

從這個標準來說,很多辦公室工作的私企職工、一些生意雖好但規模不大的個體戶、甚至是普通中小學教師,都不算是中產階級。

如果誤把自己規劃為中產階層,就會拔高孩子的教育投入,甚至從吃穿住等各方面不切實際地給孩子投入,從而驕縱孩子。

“富人慣騾馬,窮人慣娃娃”,為啥普通家庭父母往往更寵溺孩子?

是什麼條件就怎麼養

不管如今社會上如何鼓吹“富養”風,依我看,是什麼條件就怎麼養才是最正確的。

一方面,孩子並不是身處真空之中,即便在家裡養得像個少爺,身處社會中就會遭到現實的毒打。況且,孩子透過身邊人的穿著、談吐會察覺出自己的不足。若硬是打腫臉充胖子般地富養孩子,會發現孩子適應了更虛榮的生活,當得知自己的真實家境時,反而心裡會更有落差。

當然,有些父母總害怕告訴孩子自己家境的真相會傷害孩子自尊,我想說的是,孩子的自尊並不是靠家境來維持的。

即便生在貧困之家,只要夫妻和睦、家庭氛圍積極向上,孩子照樣能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從而變得自信陽光。而且父母因為吐露真實經濟狀況,反而會讓孩子有危機感,也更容易懂事成熟,並不全是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