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導語:李世民在政治局面上一直以豁達樂觀為主,因此百姓能在他的政權之下生活的平穩有序。貞觀之治是對他在位期間最美好的評價,可以從這四個字中體現出人們的安樂與幸福程度。相比其他暴君的暴政,李世民無論在任何事上都能做得井井有條。在重用大臣方面,他重用賢才,而不是聽信小人的讒言。最後立太子時也能夠顯示出他智慧又公平的一面。

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貞觀十七年4月的一天。早朝結束後,大臣官員們紛紛返回自己的家裡。只有幾位重要的大臣留下了,這些大臣是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這幾位大臣在大殿內看到李世民焦慮的臉色,久久不願退走。

因為這幾位大臣是最瞭解李世民的,看到李世民這樣憂慮,自然是意識到有什麼大事要發生。李世民之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李世民回憶到自己的過去。他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是歷史上動動盪蕩的大事,令人民人心惶惶,在當時可謂是風風火火地把皇位搶到自己的手中。

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但是他卻突然發現自己的兒子們也有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趨勢,想重新上演一遍自己的歷史。基本的問題就在於李世民上位一個月之後就把自己僅僅八歲的嫡長子李承乾立為太子。將李承乾立為太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平復了其他兒子的暴躁心理,也帶來了一定的動亂。從小就被唐太宗關在屋子裡面,學習史書和百家策略,讓他無論是在文藝方面還是武功方面,都有過人的能力。

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李世民在他身上花了不少的功夫,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只是,隨著李承乾年紀的增長,他不對經書禮節感興趣了,而是開始貪戀美色,沉迷於市集的美色中流連忘返。最初,李世民不相信自己觀察到的這一現象,畢竟這是其他臣子上朝時指出的亂象。李世民認為這些大臣在篡奪權位,便不把這件事考慮在內。之後,他不得不相信李承乾的確是越來越放蕩,且有了花花公子的特性。

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李承乾這一特性導致其他大臣不把他推舉為新的皇帝。李承乾不滿足現狀,把和他情不投意不合的大臣亂棍打死,並將他們家中的金銀財寶掠奪,還私自將大臣的官位撤去。這都是揹著李世民所幹的事情。慢慢地,許多官員主動退回了自己的家中,這位太子太不爭氣。

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李承乾失去了李世民對他的信任。李承乾的經歷和李世民的經歷相同。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他這一生都要在哥哥李建成的手底下做事。付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卻看著李建成當上了皇帝。因此李承乾也想把他父皇的歷史再重新上演一遍,親自給李世民看。

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李承乾的最大對手是另一個皇子——魏王李泰。魏王李泰是一個有學識的人,從小飽讀詩經,將一切詩書與禮記都銘記於心,是受其他大臣喜愛的。能和李承乾比較的也只有李泰。李泰被捲入這場風波中,也給他自身帶來了太大的打擊。畢竟李承乾是血氣和暴力的人物。

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李世民實在想不下去了,也想結束這件事情,便準備猛猛地撞向龍椅上結束這一生的生命,只是底下的大臣都驚慌了,立馬登上朝堂將李世民拉住。李世民幸運地未能自遂。在大臣的勸說下,李世民將魏王李泰的兒子李治立為太子。魏王李泰早就和李世民說過他有一個兒子,希望李世民去世後,能將王位傳給他的兒子。

李世民晚年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結語:李世民反覆思索,最終把李治立為太子。這是一個非常足智的腦回路,可以和諸葛亮為自己兒子諸葛瞻的生活考慮做對比。李世民把李治立為太子,可以避免手底下的兒子們相互廝殺,又讓他們始終過著風平浪靜的生活,可謂是十分智慧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