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近日,水下舞《祈》以3天破10億的閱讀轉發量,迅速躥紅,吸引了眾多國人的目光。

影片中,舞者身著綠衣紅袖,在水中輕盈旋轉,嫋娜回首間,顧盼生輝。

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700余天的策劃與選角,連續26個小時不眠不休的拍攝,最終凝聚成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一分半鐘。

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歷史文化之美,也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詮釋了現實人生的圈層理論。

正如總策劃徐娜所說:

“我們一早就認清了一個事實,基本線是吃苦、受折磨才有進圈的可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才有出圈的可能;被人認可才有破圈的可能。”

其實,每一種令人羨慕的光環之下,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負重前行。

這也正是我們人生中圈層定律的真實縮影:堅定隱忍地“進圈”,不懈追求地“出圈”,百折不撓地“破圈”。

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人生破局,必先進圈

歌德曾說:

“生命裡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並借才能與堅毅來達成它。”

目標是人生的定盤針、壓艙石,有目標的進圈,才能調動起自己的積極性,人生才不會亂。

哈佛大學曾對一群智力、家庭條件、環境接近的畢業生進行人生目標調查。

3%的人,有堅定長遠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27%的人,沒有目標。

25年後,調查者回訪了這群人,其中:

有長遠目標的人,最終成為各自行業的領導者;

有短期目標的人,成為各自領域的專家;

目標模糊的人,散漫而慵懶,大多成就平平;而沒有目標的人,生活大多不理想,渾渾噩噩。

一群相似背景的人,因目標差異,擁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曾國藩在年少時曾說:

“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唯孔孟是學。”

成為孔孟一樣的聖賢之人,這無疑是曾國藩為自己確立的目標。

不過,要想進入聖人的圈層是不容易的。

為此,他主動向理學大師唐鑑求教“檢身之要”與“讀書之法”。

唐鑑見他如此好學求進,便收他做了自己的門生,告訴他治學之道和修身之法。

在唐鑑的指導下,曾國藩行事不再急躁,每天勤於讀書、反省自己,開始一步步進入到清代大儒的圈層,向聖賢靠攏。

如果說勤奮是成功的基石,那麼“進圈”就是幫你掌握正確方法的鑰匙。

人生不能盲目前進,有目標地進圈,才能讓自己的努力不白費。

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深自砥礪,方可出圈

愛默生曾說:

“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價:奮鬥。”

沒有誰的出圈是輕易得來,想要在自己的圈層中嶄露頭角,就需要不斷提高自己。

如此,才有出圈的機會。

梅蘭芳的成名出圈便是如此。

梅蘭芳出生於梨園世家,但他小時候卻沒有戲劇天分,而且長相不那麼出眾。

雖然家裡的人支援8歲的梅蘭芳學戲,還給他請了當時著名的青衣吳菱仙當他的師父。

但並不看好他,都說他是“祖師爺不賞飯”,天生就不是做花旦的料。

然而梅蘭芳卻沒有放棄自己。

他每天清晨5點就跟著師父遛彎吊嗓、練身段、學唱腔,這一套練完就到了晚上,晚上的梅蘭芳也不得閒,他還要背戲文。

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天才,全憑苦學。”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

兩年之後的乞巧節,10歲的梅蘭芳第一次登臺,成功扮演《長生殿·鵲橋密會》中的織女。

從此,梅蘭芳名聲大噪,出圈梨園,大家都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充滿了期待。

而梅蘭芳也沒有辜負大家,愈加雕琢自己的技藝,成一代戲劇大師。

人生萬變,均有賽場,若沒有埋頭的苦幹,怎會有抬頭的閃耀。

王陽明曾說:

“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

破繭成蝶,君子豹變。

生命要經過磨練,才能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芳華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

須知只有在困境中打磨自己,餘生才會變得精緻。

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精益求精,破圈而行

電影《綠皮書》裡有句臺詞:

“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

“極致”二字道盡了人生“破圈”的規則,那就是沉下身、靜下心,不斷地追求。

《史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了十天仍沒有學習新曲子,師襄子對他說:“你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

孔子卻說:“我已經熟悉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方法。”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會彈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

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曲子的意境。”

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領會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

孔子說:“我還不瞭解曲子的作者。”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彷彿進到新的境界:時而神情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

孔子對師襄子說:“我知道這首曲子的作者了。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想必是周文王了吧!”

師襄子驚歎道:“老琴師傳授此曲時就是這樣說的,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啊!”

正是因為孔子擁有這樣精益求精的態度,他才能夠成為儒家學派創始人。

在“百家爭鳴”中華麗出圈,他才能夠成為引領儒學文化圈層,影響後世之人,成為萬世師表。

朱熹說:

“言治骨角者,

既切

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從古至今,大凡功勳卓著者,多是追求極致之人。

當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將自身潛力發揮到極致時,我們將會在精益求精的路上突破所在圈層,迎來綻放人生。

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影響人生的“圈層定律”,讀懂受益一生

人生的成長就是始於進圈,立於出圈,成於破圈。

沒有誰的成功憑空得來。

只有知行合一,不斷進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在任何領域成績斐然的大師,都做到了以下三點:

1、潛心鑽研,精深練習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你無法加快精通的程序,你能做的只有更加專注。

愛因斯坦曾經給出一個成功公式:A成功=X勤奮+Y正確的方法+Z少說廢話。

因此,潛心鑽研,不懼枯燥無味的精深練習,才是融入一個圈子的門檻。

2、向內自省,向外借力

向內求,認清自我;向外求,借力打力。

只有不斷自省,才能清楚地認知自己的能力邊界;只有不斷向外尋求更高層次人的幫助,才能突破自身禁錮。

商業哲學

家吉米·羅恩曾

說過:“你是你最常接觸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向外尋求專業人士的反饋,及時做出調整和改進,能讓我們不斷接近領域的更高層次。

與贏家為伍,才能站在風口上跳舞;與智者對話,才能收穫智慧之花。

3、外修內省,持續成長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們千萬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我們需要透過持續的知識輸出,明察自己的不足,並能夠進行提升,實現積極的自我驅動。

如此,才能將瑣碎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地沉澱在你的知識圖譜中。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人類的使命在於自強不息地追求完美。”

不自滿,不知足,在成長的路上,步履不停,追求極致,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品質。

諾獎獲得者讓·保羅·薩特曾說:

“對於過去我無能為力,但我永遠能夠改變未來。”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當下,用努力成就自己的每一次選擇。

做一個孜孜以求的人,堅定“進圈”,持續“出圈”,主動“破圈”。

只有“會當凌絕頂”,才可“一覽眾山小”

願我們歷盡千帆,不忘初心,於浩淼世界中,探尋到自身價值,擁有豐盈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