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一大惡人,教出2個武功三流的徒弟,倆徒弟都混上了梁山

《水滸傳》中的世界處處都是不公,滿滿都是惡人,所以書中要找出幾個真正的“善人”是很難的,其實書中被冠以“好漢”之名的那些個人也不一定就是“善人”,至少這兩者之間是無法劃等號的,比如人盡皆知的“行者”武松,他十八碗酒後怒打猛虎,威震景陽岡,是世人敬仰的打虎英雄,他為兄殺嫂縱然被官府落罪,卻是得到了世人的讚頌,他替施恩報仇怒打蔣門神,又是讓讀者拍手稱快,武松的形象已經夠正面了,而一個如此正面的人卻又是不適合在亂世中生存的,於是施耐庵也讓他露出了兇狠的一面,比如讓他在蜈蚣嶺以試刀為由殺死了無辜的小道童,這算是他做的惡事,武松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水滸傳中一大惡人,教出2個武功三流的徒弟,倆徒弟都混上了梁山

提起《水滸傳》中的大惡人,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也許是朝廷的那幾個貪官,即是蔡京、童貫、高俅,再往下說就是高俅那乾兒子高衙內了,這些傢伙的確是死不足惜,但也正因為他們的惡被世人唾罵了數百年,反而也就沒有那麼值得去反覆批判了,本文的主角可不是這些顯山露水的大惡人,這人藏得還算比較深,因為在原著中關於他的描述也不過寥寥幾筆,然而他卻是教出了兩個徒弟,那兩個徒弟還都混上了梁山,和武松的關係還不錯。

水滸傳中一大惡人,教出2個武功三流的徒弟,倆徒弟都混上了梁山

在120回版本的《水滸傳》以及70回版的《水滸傳》中都不曾出現過此人的姓名,而在早期版本中,卻是有提到過此人姓孫名元,絕大多數人應該都不曾聽過這人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幹啥的,事實上這位惡人的事蹟並不多,不過他的兩個徒兒卻是劣跡斑斑,他的兩位徒兒即是“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孃這對賊人夫妻了,而這孫元的設定正是孫二孃的父親。

水滸傳中一大惡人,教出2個武功三流的徒弟,倆徒弟都混上了梁山

孫元究竟有多壞呢?這一點從他制服張青之後的表現就能看出,原著第四十一回當武松制服了孫二孃之後,張青跳出來解釋了一番事情的原委,並自報家門,於是有了這麼一段描述,原著道:“武松又問道:‘你夫妻二位,高姓大名,如何知我姓名?’那人道:‘小人姓張,名青,原是此間光明寺種菜園子。為因一時間爭些小事,性起,把這光明寺僧行殺了,放把火燒做白地,後來也沒對頭,官司也不來問,小人只在此大樹坡下剪徑。忽一日,有個老兒挑擔子過來,小人欺負他老,搶出來和他廝並,鬥了二十餘合,被那老兒一匾擔打翻。原來那老兒年紀小時,專一剪徑。因見小人手腳活,便帶小人歸去到城裡,教了許多本事,又把這個女兒招贅小人做個女婿。城裡怎地住得?只得依舊來此間蓋些草屋,賣酒為生。實是隻等客商過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了便死。將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裡賣,如此度日。小人因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人都叫小人做菜園子張青。俺這渾家姓孫,全學得他父親本事,人都喚他做母夜叉孫二孃。’”

張青是一五一十把自己的罪狀說了出來,自己不僅殺了人,還欺負老人,那老人就是孫二孃的父親,而在這孫元的幫助下,夫妻二人開起了黑店,也就是說張青、孫二孃夫婦這對惡人所做的惡事皆是這孫元教的,可見這老頭年輕的時候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水滸傳中一大惡人,教出2個武功三流的徒弟,倆徒弟都混上了梁山

不過原著中並未交待孫元這老頭的結局是怎樣,而他的兩個徒弟,即張青、孫二孃能夠混上梁山也是筆者最看不明白的地方,照理說,這兩個大惡人遇上了武松這種“嫉惡如仇”的人應該是毫無活下來的可能,更何況孫二孃還一度對武松動了殺心,只能說武松這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吃人嘴短”,張青好酒好菜招待之後他就全然忘了自己面對的這是兩個十惡不赦之人,更不用說上頭還有個老惡人孫元,武松應該將他們一鍋端了才符合讀者的期望,不是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