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焦慮抑鬱障礙, 大多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脫不了干係~

“生而為人,對不起讓你們討厭了……”

“我的孩子寫的遺書被我發現了,我快嚇死了,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抑鬱,更理解不了他為什麼想死,我們那麼愛他,我和他爸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家長的無奈和痛苦顯示出他們對心理認知的匱乏。

孩子的焦慮抑鬱障礙, 大多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脫不了干係~

點選載入圖片

據科學調查表明,

抑鬱症

正在成為既癌症之後傷害人類的第二大殺手,根據估算,目前中國患抑鬱人數逾9500萬。由於抑鬱症患者隱蔽性強,不易被察覺;而人們對抑鬱症瞭解太少,認為患抑鬱症就是矯情,做作,這種錯誤的看法很容易使抑鬱症患者產生“病恥感”,錯過治療時機,加重病情。

青少年人群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絕大多數抑鬱症孩子都是家長的不當教育以及

原生家庭

的傷害造成的。對於沒有愛的家庭、不和諧的家庭,這樣的問題更多。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有四分之一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鬱症狀,中國學生群體的抑鬱發病率在23。8%。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已經不容忽視了,家長有義務幫助孩子打造一顆堅強的內心,呵護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用語言去嘲諷,用行為去傷害孩子。

孩子的焦慮抑鬱障礙, 大多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脫不了干係~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和你說話你總是好像不開心,你很委屈嗎?”

“你怎麼這麼矯情呀!”

“我生你養你,都是為了你好!”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有多少家長還在對孩子重複這樣的話,有多少家長還在打著為了你好的藉口去傷害孩子,然而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愛!

原生家庭的不健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致命的。完美主義的家庭,會讓孩子處在在高壓環境下,變得焦慮,遇到挫折不自信;過度溺愛、保護的家庭,會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在為人處事方面存在缺陷,做事情畏畏縮縮,不夠獨立自主;過度懲罰、冷漠的家庭,會使孩子不斷否認自己,容易出現自閉的情況,用冷漠的方式解決問題;爭吵、暴力,父母關係惡劣的家庭,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處於一種自責和惶恐中,不知如何處理衝突矛盾,甚至走向極端。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說: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由此可見,父母營造出來的家庭氛圍,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性格、三觀。諷刺和挖苦不會激勵孩子奮勇向前,而會讓他們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懷疑自己,喪失自信,丟失自我。然後,孩子需要一生的時間,去努力掙脫原生家庭帶給他們的這些傷害和影響。

因此,正確的家庭

教育方式

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良藥。然而,父母也不是生來就是父母的,大部分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是會犯錯的,這需要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有意識地開始調整自己的方法。如果懂得學習,願意學習,教育就不僅僅是一種責任,而是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和進步的契機。

接納自己的不足

教育孩子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當被伴侶、家人甚至孩子指出自己的行為不妥甚至完全錯誤時,如果過度自責自罪不僅打擊自己育兒的信心,還會影響身心健康。“接納”本身具有極大的能量,當父母開始接納自己的不足,孩子的不足時,擔憂的情況瞬間就變得沒有那麼可怕。與自我和解,把落腳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也是很多父母需要學習的必修課。

和諧家庭氛圍經營

在家庭中,發自內心的多給子女、另一半一些愛和認可、讚美,少去指責與諷刺、冷漠,如果需要批評,則需要有藝術性的先讚美,再來建議糾正批評。在遇到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則以更多的愛和包容去化解矛盾與衝突,如是這樣去經營,那麼家庭的氛圍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必要時尋求幫助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以靠家人的愛與智慧解決,但有些問題單憑父母解決起來就比較困難。比如焦慮抑鬱、青春期親子矛盾、孩子遭遇校園暴力、離婚對孩子產生影響和傷害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需要更多的心理調整和疏導,若向專業人士請求幫助,可能會好很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