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才可以讓家庭氛圍和諧

想要一個家庭和諧必然需要合理的分工,而一個“負重”的心態無法去做更多的其他事情。一個媽媽想要教育好孩子,必然需要更好的“分工”和“協作”。

當一個家庭可以更好的相互分工和協作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家庭繁榮的先兆。一個媽媽能做的或許是孩子、老人和家庭瑣事。而爸爸能做得或許就是家庭的經濟。

那麼如果一個家庭不能更好地分工,那麼家庭就容易成了“火坑”,而好的家庭分工不僅可以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更可以讓家庭關係日益升溫。

只有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才可以讓家庭氛圍和諧

每一個人只做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事情,不要大包大攬,也不可以越界。比如,父母擔心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為了追求完美,就容易去插手孩子的“事情”。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很多時候我會讓孩子幫忙整理自己的房間,整理自己的書包,甚至自己做飯。孩子會的東西都是我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教育”得來的。

很多人說“你自己一分鐘就可以搞定的事情為什麼要花半個小時去教孩子呢?其實為了孩子能夠擁有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可以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到無比自豪。

只有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才可以讓家庭氛圍和諧

很多時候都是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時,我覺得還是很輕鬆的。而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生活中變得更加獨立。合理的分工讓自己也覺得很有趣。

不必要的事情不插手,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都會試著尊重我的孩子們。而很多時候因為上一代的介入,小家庭很心累。因為過分的插手,不能讓孩子們長大,而一個小家庭必然也需要一個逐步成長的過程。

很多時候合理地放手,才是分工得以開始的前提條件。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的界限不清晰,自然無法做到分工的合理化。

只有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才可以讓家庭氛圍和諧

所以看似簡單的分工協作,其實是一種良好的界限分工,明白相互之間的位置,自然不會讓大家都陷入不良的“內耗”中。距離產生美,自然沒有那麼多口角了。

媽媽們切忌大包大攬地去做家庭和生活的主角,而你要做得就是怎麼引導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家很多時候也是一個公司需要爸媽努力去引導好原生家庭、小家庭、甚至孩子們自己的家庭決策權。保護每一人的差異,拒絕內耗帶來的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