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塗巖松說:

“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回事,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一個詞叫做

慣效能力

,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習慣,不管是給予,還是得到都會形成一種依賴關係,一旦形成慣效能力後,便會覺得一切都理所應當。

一旦有一天,別人有一次或者無法給予時,反而會埋怨別人不對,甚至產生出恨意。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四川51歲的辜阿姨,從外歸家,只因沒有洗手就抱了一下孫子,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阿姨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也不會留給他們。

51歲的辜阿姨被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

51歲的辜阿姨很早以前就和前夫離婚,但為了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她和前夫的關係是離婚不離家。這個家裡住著她、前夫、兒子、兒媳和孫子,本應該是幸福熱鬧的一家人,但因種種原因,家不像家,親人不像親人,沒有相互理解,只有相互抱怨,最終成為仇人。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兒子和兒媳婦抱著孫子從兒媳婦的孃家回來,孫子正坐著餐椅上吃飯,辜阿姨幾個月沒有見到孫子,突然看到孫子,就忍不住去抱了一下孫子。辜阿姨剛抱著孫子不到一分鐘,她的兒媳婦就衝了過來把孩子搶了過去,還說辜阿姨

“手也沒洗,衣服也沒有換,不能抱孩子”

這樣的話。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當天,辜阿姨心裡覺得很難受,但是為了孫子還是選擇忍一忍,但後來辜阿姨越想越生氣,她想著自己為了這個家受苦受累,處處為他們著想,想抱一下孫子,卻被兒媳婦嫌髒,在這個家連抱孩子的資格都沒有,辜阿姨心裡很不舒服。

於是第二天便找兒子和兒媳婦理論,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吵了起來,生氣的辜阿姨說把房子賣了,大家分道揚鑣。

本來是一句氣話,但沒想到兒媳婦放下孩子就和自己吵了起來,兒子直接上來就是一拳,狠狠地打在辜阿姨的鼻樑上,鮮血瞬間流了出來,她兒子不僅沒有停下來,反而用更大的力暴打自己,頭上、腰上被打的滿身是傷。兒媳婦擔心出事,只好把兒子拉回房間,辜阿姨痛沒法但沒人送她去醫院,她兒子兒媳和前夫現在在同一戰線,對自己不聞不問,辜阿姨只能獨自去醫院治療。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經診斷,辜阿姨雙側鼻錯位骨折,上頜骨骨折,並伴有輕微腦震盪。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兒子為什麼會對親生母親下如此狠手呢?

他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呀!怎麼會對自己下如此狠手呢?年過半百的辜阿姨怎麼也想不明白。

辜阿姨的兒子道出實情,他說:

母親過於強勢,經常在家裡挑起事端,一吵架就口無遮攔,說話要有多難聽就有多難聽,不僅詛咒自己,甚至連自己一歲多的寶寶也無辜受到牽連,實在是忍無可忍才動的手。

然而辜阿姨卻認為都是房子的錯,兩年前,她兒子買房,還差11萬,就向辜阿姨借錢,但當時辜阿姨的錢借給別人了,就沒能幫上忙。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從那以後兒子一直對自己耿耿於懷,兩年多沒叫過她一聲媽。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就在雙方處於僵硬關係時,辜阿姨的兄弟姐妹前來調解,最終辜阿姨的前夫、兒子、兒媳和孫子自願搬離這個房子,去外面租房住,從此兒子與辜阿姨斷絕母子關係。

空蕩蕩的房間裡只留下辜阿姨一個人,辜阿姨嘴裡說著把房子賣了,財產一分錢不留給他們,但心裡卻還在為兒子著想,她說:

現在本來錢很難賺,他們一家人出去租房住,生活壓力這麼大,心裡還是很難受。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以上就是51歲辜阿姨的真實故事,有的人說辜阿姨的錯,過於強勢,經常挑起事端,一吵架就口無遮攔;有人說是辜阿姨的兒子不懂事,不管母親再怎麼不對,也不應該對母親大打出手,何況自己住的房子還是母親的,同在一個屋簷下應該相互理解,作為晚輩應該理解父母的不易。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站得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同,那麼我們透過本質來看待這件事情,到底是誰之過呢?

慣效能力——習慣給予和接受

心理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所說: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辜阿姨和前夫很早以前就離婚了,但因孩子還是選擇同住一個屋簷下,辜阿姨的兒子指出她過於強勢,所以這些年來一直矛盾不斷。

雖然如此,但辜阿姨至始至終都希望兒子,願意把最好的給兒子。於是就造成了這種情況,我給你最好,我不是罵你實際上是為你,但辜阿姨的兒子不理解,再加上父親的軟弱,

他早就厭倦了這個原生家庭,甚至會覺得自己的不幸都是母親造成的,從而影響他的一生。

辜阿姨的兒子習慣了接受,他對母親冷眼相待,但母親依舊願意給他最好,在心理學上這就叫慣效能力。突然一次,辜阿姨的兒子要買房差11萬,辜阿姨的錢已經借給別人了,所以沒辦法幫助兒子。辜阿姨的兒子已經慣效能力認為母親必須要給我錢,因為以前我要什麼都給,但突然母親不給了,還是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這怎麼行,所以辜阿姨的兒子兩年多沒叫過她一聲媽。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事情的導火點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兒媳婦認為不衛生,辜阿姨認為她在這個家連抱孩子的資格都沒有了,矛盾的積累導致辜阿姨的兒子大打出手,最終導致該件事情的發生。

只因沒洗手抱了孫子,51歲母親被兒子打成腦震盪,渾身都是血,51歲母親哭訴:房子賣了,財產一分不留

整個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習慣性給予和習慣性接受所致,所以產生怨恨,母子關係不如陌生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說:

“無邊界的關係,是中國特色關係。”

辜阿姨和兒子、前夫就是無邊界感的關係,矛盾越結越深,最終爆發罷了。

最後就如心理學家海靈格曾說過:

“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經過這次矛盾,辜阿姨建立了自己邊界感,讓兒子一家搬出去住,相互保持一定距離,給彼此冷靜的空間,或許他們的關係會慢慢變好。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希望辜阿姨能建立自己的邊界感,給不給你是你自己的事,不要被道德綁架。

人人都應該跳出這個慣效能力,不管是給予還是接受,建立邊界感,才是家人最好的相處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