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特別是一歲以下或一歲左右的寶寶什麼都不懂,看到誰都笑呵呵的也不會害怕。就算不讓誰抱,那也只是不認識人在害羞,而不是害怕。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那麼,小孩真的不會害怕嗎?特別是會不會害怕人?就拿大家都常見的一種情況來說一說吧。

我們都看過小孩長得很可愛,讓人見了就想抱,有的小孩媽媽在身邊直接讓別人抱了,也不哭也不鬧,還一直對人笑;而有的小孩是被長輩或者親戚抱出來玩,陌生人想抱他,小孩就會不讓別人抱,甚至還會哭鬧起來。

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原因在哪裡?其實就在幼兒的心理情緒上。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上面兩種情況我們可以看出來,

第一個是媽媽抱著在身邊。媽媽的氣息和聲音讓幼兒很安心,所以寶寶不會害怕,有安全感,可以給別人抱。

而第二個是因為媽媽不在身邊,他感到恐懼和不安

。要知道幼兒最依賴母親,而周圍的人或者是事物對幼兒來說都是未知的,唯一熟悉的家人並不能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那麼面對陌生人他只能是透過哭鬧的方式來希望引起媽媽的注意力,讓媽媽趕快回到他的身邊,這其實也是嬰兒在尋求保護的一種方式。

所以說,這時候的嬰兒就是在害怕人,並不是害羞。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嬰兒不是懵懂無知嗎,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這就不得不說到幼兒的天生能力了,就像一出生,嬰兒就會啼哭一般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得到照顧。

恐懼對幼兒來說也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情緒,甚至是本能反應了。

嬰兒會產生恐懼情緒和大人會產生恐懼情緒的原因不同,成年人的恐懼大多數來源於視覺衝擊、心理想象以及害怕被傷害所引起的。

而嬰兒則是由聽覺、面板觸感、肌體刺激等原因造成的。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而那些說“嬰兒是在害羞”的這種話根本不可靠,要知道害羞是要在人有羞恥感的這種情緒前提為基礎的,而嬰兒時期的小孩是沒有羞恥感這種東西的,更不可能是在害羞了。這就是為什麼陌生人的接觸會讓嬰兒感到害怕和恐懼的原因。

幼兒產生羞恥感的時間段一般是在兩至兩歲半之後,那時候是幼兒羞恥感萌芽的階段,一直到三歲後才是幼兒普遍產生羞恥感的年齡。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什麼情況會對嬰兒造成恐懼感?

最直接的一種情況就是離開母親時,要知嬰兒是把母親當做“安全基地”的,當母親距離嬰兒超過一定距離之後,嬰兒開始感到不安,但是情緒還相對穩定,等到一小段時間過後,連母親的體味也消失不見,聞不到時,嬰兒就會產生恐懼心理。

有可能是在害怕被拋棄,一種求生般的意志支撐著嬰兒以小小的身軀爆發出巨大的能量,這時候的嬰兒的哭聲簡直能震到你的耳朵。

從這可以看出來

,嬰兒的恐懼感與安全感相聯絡,而熟悉的人與嬰兒的距離遠近也能對嬰兒的安全感造成影響。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從出生起,嬰兒對世界的摸索是從觸覺和知覺開始發展的,未知的陌生事物也會使嬰兒產生恐懼心理

。等到四個月之後,嬰兒的恐懼心理才會慢慢從知覺轉變為視覺,用眼睛看到的東西逐漸對嬰兒有更多的影響力。

能影響幼兒的恐懼心理的原因隨著他們的長大也在增多,成人對幼兒的要求也可能使其感到恐懼,一歲之後,幼兒開始學習語言,這時候如果成人對他提出的一些要求不符合幼兒成長規律的,幼兒達不到這個要求,隨著成人的態度的變化、斥責等,成人的情緒傳遞到幼兒的身上,讓幼兒也受到感染,從而產生恐懼。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缺乏安全感,經常感到恐懼會對嬰兒以後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過多的恐懼感容易使幼兒養成畏縮性格,不夠自然、大方。

即使是充滿好奇心,也不敢去探索和嘗試,不利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所以我們要讓嬰兒有足夠多的安全感,不再害怕和恐懼。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如何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產生安全感?

在嬰兒出生開始,父母要給予更多的時間陪伴,以及家人和長輩也要和嬰兒有較多的接觸,讓嬰兒熟悉大家的味道和聲音,這樣即使是父母不在身邊,嬰兒也能有足夠多的安全感。

在移動嬰兒時,最好是水平移動,幅度不要過大,因為瞬間的落差會使嬰兒覺得自己在從高處掉落,從而產生恐懼。

怕生是嬰兒對陌生事物的恐懼反應,當嬰兒在接觸新事物時,母親可以在一旁陪伴,先消除嬰兒的恐懼心理,等他適應一段時間過後,母親可以離開幼兒一段距離,這時的嬰兒不會感到恐懼,只是會時不時的轉頭看母親確認她還在不在。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如此反覆後,幼兒已經適應了新事物,這時,母親就可以離開嬰兒的視線了,但是要時不時過來出現在嬰兒面前,給他一種在那裡玩很安全,母親很快就會回來的感覺。

在幼兒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壓力感也是幼兒會產生恐懼的一個原因。父母對入學、升學的焦慮,社會安全方面的不放心,比如,總是對幼兒說“外面有壞人”、“我們要比誰誰更厲害”、“過馬路很危險”等話語,也可能會使幼兒對外出家門產生恐懼心理。

家長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幼兒外出和求學,對孩子提出正確、符合年齡發展的要求,促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養成;對幼兒的行為常規方面不要過於苛刻。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教育,家園結合,配合幼師的課程活動安排,在家中也要對幼兒進行

生活日常習慣

的鍛鍊。

不僅更多的陪伴了幼兒,還能瞭解自家孩子的日常表現,給予幼兒更多的安全感,使他不再感到恐懼和害怕。

家人的陪伴和關心永遠是幼兒最大的安全感來源,讓我們一起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努力吧!

嬰兒不讓人抱,別再以為他是在害羞,其實是在恐懼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