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的寶寶脾氣差? 缺乏早期語言刺激的危害有很多

安靜是一位有著兩個女兒的媽媽,大女兒Anna今年四歲半,小女兒Annie也有兩歲了。最近一段日子,安靜發現同樣是兩歲的光景,大女兒那時候的語言水平可比小女兒現在高多了。

不會說話的寶寶脾氣差? 缺乏早期語言刺激的危害有很多

點選載入圖片

在兩歲時,Anna就能說出很多日常物品的名稱,比如蘋果、氣球、小狗等,但小女兒Annie目前仍然只會叫爸爸、媽媽,詞彙量更是和同時期的姐姐沒法兒比。這就讓安靜非常疑惑:

作為親姐倆,兩個孩子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再進一步瞭解,我們就能知道,原來在生完二女兒之後,媽媽並沒有選擇在家帶孩子,而是毅然回到工作崗位,Annie只能委託給保姆和祖輩老人照顧。而且二女兒在一歲時,大女兒Anna就進入幼兒園了,平時小女兒只能自己玩耍,這也導致大女兒的性格要比妹妹開朗活潑得多。

好傢伙,看起來很正常的育兒方式的調整,居然能造就如此不同的兩個孩子!這也是安靜沒有想到的。另外,小女兒的脾氣也很不好,動不動就生氣哭鬧,一點也不像姐姐。“頭疼啊!醫生說Annie是語言發育遲緩,需要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不會說話的寶寶脾氣差? 缺乏早期語言刺激的危害有很多

點選載入圖片

兩個女兒的差距來自哪裡?

我們知道,語言刺激對於嬰幼兒語言發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女兒出生之後,安靜就有意無意地在小女兒面前和大女兒Anna說話交流。因為老大是個話癆,成天小嘴關不上,像機關槍似的和媽媽說個沒完。

媽媽也挺滿意這種情況的,因為她倆的對話肯定被小女兒一字不落地收入耳中。長此以往,老二的語言發育肯定也會像老大一樣出色的。然而,事實卻啪啪地打了整個家庭的臉。

在透過語言矯正師的介紹後,安靜才發現自己做了這麼長時間的“語音刺激”,而不是“語言刺激”。也就是說,孩子長期生活在“語音環境”中,而不是“語言環境”,

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語音環境”只能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音”,而不能幫助孩子將語音和其意義連結起來。語音雖然豐富了,但缺少有應用意義的對話機制,孩子缺少開口說話的機會,也不能理解語音的實際意義。

而“語言環境”

不僅強調語音的豐富性,還注重提高寶寶實際對話的能力

。語言是一項要透過不斷重複練習才能掌握的技能,就算撫養人整天嘮嘮叨叨,缺少和孩子的互動也不能對寶寶的語言發育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

不會說話的寶寶脾氣差? 缺乏早期語言刺激的危害有很多

點選載入圖片

情緒的爆發也和語言能力有關?

安靜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發現二女兒之所以脾氣暴躁、經常哭鬧,甚至有咬人打人的情況出現,就是因為語言水平低下導致的。孩子每次發脾氣,都是因為自己的需求無法得到徹底的滿足時,不能透過語言表達來解釋自己。

由於語言能力的不足,爸爸媽媽也會經常理解錯孩子的意願

,這時Annie情緒就爆發得特別猛烈。即使媽媽在第一時間用語言來疏導孩子的情緒,二女兒也可能因為理解能力的缺失而覺得家長不僅“狠心”,還特別囉嗦。

在最初的時候,語言本就偏向於理性思維,是理性描述具象世界的工具。語言也是認知能力發育水平的體現,語言能力發育完善,也就說明孩子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認知能力是完整、健康的。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暴躁情緒時,家長不應該去責備和強行制止孩子的行為,而是應該透過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去消減這種負面情緒的產生。

不會說話的寶寶脾氣差? 缺乏早期語言刺激的危害有很多

點選載入圖片

語言訓練如何進行?

雖然我們的建議是無論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程度如何,都要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並視情況進行語言矯正,但一些方法可以提前預防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並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

1.情景教學

:也就是俗稱的“過家家”,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能夠幫助孩子在特定情境中理解詞彙的意義。

2.親身感受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看到新鮮事物總想上去摸一摸、咬一咬。父母這時可不能強行制止孩子的行為,而是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去感受事物,這對寶寶感官能力的提高有極大好處。

3.圖畫更重要

:孩子年齡還小,並不需要過早地認識太多文字,繪本書上的圖畫和文字已經足夠了。相對於枯燥、難懂的文字,寶寶更容易被五顏六色的圖畫吸引,媽媽不妨每天都抽出一段時間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這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言發育,還可以幫助孩子將二維圖形和三維實物連結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