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總愛作亂,把家弄得一團糟?實為“破壞”與創造相因相生

如今

“5+2”延時放學

“雙減”政策

雙管齊下,每天接孩子回家已是6點,我得馬不停蹄開始投入做飯。每次我做飯出來,

房子裡總是一片狼藉

!大寶作業很快做完了,再加上一個無所事事的二寶,兩人足以在我做飯的空檔時間內把家裡攪個天翻地覆!

如果放假時間,那真的跟家裡住了倆賊一樣,屋裡就沒整齊的時候。我因這個事曾無數次“河東獅吼”,但無濟於事,多年來始終維持這樣的狀態:

辛苦收拾幾小時,熊孩子搗亂只需幾分鐘!

為何孩子總愛作亂,把家弄得一團糟?實為“破壞”與創造相因相生

也不是沒教過,甚至經常用

強制手段

,他倆也不是不會,高壓之下還是能乖乖把所有玩具和物品歸位。只是

整潔舒適的狀態只能維持一會兒

,不出半小時,保準又是東西滿天飛。

為什麼反覆教,孩子卻一直都會犯?他們怎能看得下去家裡這麼亂?我很好奇,是每個孩子都這樣,還是隻因我自己對孩子的管教沒到位?

直到後來我經歷了一件事,從此改變了對孩子關注的焦點。

☆孩子的“破壞”與探索並存,相因相生

有一次,我臨時有事外出,兩個孩子暫時留家裡。我千叮嚀萬囑咐,讓哥哥看好弟弟,不要動家裡所有危險的東西,最重要是別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一個多小時後,我急匆匆趕回來,

不出所料地看到家裡滿地狼藉

只見小寶趴在客廳地板上,手推賽車,正在進行“障礙賽跑”。大寶則坐在陽臺,撒了一地毛絨玩具,正在練習“夾娃娃”。那一瞬間,我

不再責怪他們的搗亂行為

,而是

驚訝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為何孩子總愛作亂,把家弄得一團糟?實為“破壞”與創造相因相生

亂自然還是亂,但此時此刻,我突然覺得

已經能接受這種亂

。孩子身處混亂當中,但其實這是他們

探索的過程,是實踐的結果

。在他們的世界裡,每一物都是“道具”,我有什麼理由去指責他們呢?

美國天文物理學家、作家尼爾泰森曾說過:“孩子們就是這樣,一直在做破壞性的事情,會把東西弄亂,也不管你能不能復原,但這就是探索的意義。”

如此看來,孩子玩的過程中,

“作亂”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與其整天碎碎念或者暴力執行,要求他們“別亂動”“把所有東西歸位”,倒不如

給他們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

,畢竟孩子的想象力發展,要比我們眼中的“條理”和“工整”重要的多。

☆看雜亂環境是如何激發孩子想象力的

美國作家蒂姆·哈福德在他的書《混亂:如何成為時代的掌控者》中觀點認為:雜亂不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創造力所必需。

無論是國內外的心理學和育兒的專家,他們一致認為爸爸媽媽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孩子的雜亂。因為,

亂並不等於是髒和邋遢

為何孩子總愛作亂,把家弄得一團糟?實為“破壞”與創造相因相生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相對比較

凌亂的人更有創造力和冒險精神

;而凡事喜歡井井有條的人比較墨守成規,也不太冒險嘗試新鮮事物。主導該研究的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教授凱瑟琳・福斯及其研究夥伴設計了兩組實驗。

實驗1中,有兩個房間:一個整潔的房間和一個雜亂的房間。實驗物件被分在這兩個房間寫調查問卷,他們只需在新產品和舊產品中做出選擇。

結果顯示,

待在環境雜亂房間裡的人比較容易選擇新產品

實驗2中,實驗物件被要求待在兩個房間裡參與開發乒乓球的新用途。

結果顯示,

待在雜亂房間裡的人想法更有新意和創意

,而待在整潔房間裡的人更表現出對傳統產品和固有觀念的推崇。

研究報告最後的結論是:

雜亂無章的環境具有啟迪性,使人掙脫傳統的桎梏,生髮出全新的見解。

為何孩子總愛作亂,把家弄得一團糟?實為“破壞”與創造相因相生

這一理論,同樣適用於孩子,大多時候

具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更能引領孩子的思路

。把所有的東西都堆在眼前,他們

更容易開啟發散思維

。只要孩子能從雜亂無章中理出頭緒,發現不相關事物之間的聯絡,那麼

他們的創造力就會更強

☆我們需理解孩子的雜亂,但要有一定限度

孩子們愛不愛收拾,主要受父母的教育和影響

。如果爸媽從小就有要求,並一直以身作則,那麼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會很大程度學會自覺收拾房間。如果爸媽本身是比較隨意的人,孩子則可能到長大也不太愛收拾自己房間。

孩子喜歡整潔還是雜亂,那是一種

性格特徵

,可以追溯到孩子

兩歲左右的秩序敏感期

。那時候的他們,要麼喜歡把玩具亂扔,要麼喜歡把所有玩具排列得一絲不苟。

雖說 “雜亂”的孩子被認為更有創造性,但雜亂也要有限度。

亂而不髒,亂中有序

,比如東西不整齊,但你起碼要能從中找出自己所需的物品。而且,再亂也絕不能把香蕉皮放在桌子上幾天不收拾。

為何孩子總愛作亂,把家弄得一團糟?實為“破壞”與創造相因相生

那這個程度怎麼把握呢?

給孩子劃定一個區域

在這個區域內,孩子擁有自主權,可以自由探索、想象和創造。這個區域可以是單獨的房間,或者是房子裡指定區域,也可以是書桌和陽臺的一角。但這個區域以外其它地方,還是必須要維持整潔。

給孩子限定一個範圍

比如玩具可以亂一些,但學習用品是要保持整潔的。衣服鞋子可以隨意穿,但髒手、髒毛巾可不行。經常使用的東西可以放在隨手可拿的地方,但長時間不用的物品必須要收納好,如此等等。

要求孩子限時整理

雜亂總得有個限度,不能說長時間就這麼亂下去,要求孩子每隔一段時間整理和收拾一次。比如說每週末安排個大掃除,雜亂的角落和厚厚的灰塵總不能讓蟲鼠安家。

為何孩子總愛作亂,把家弄得一團糟?實為“破壞”與創造相因相生

莞媽育兒寄語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在另一本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說過:一個表面上纖塵不染、井井有條的家,維護它的代價是孩子失去了自在和放鬆的生活。

在家裡,孩子應該過得自由快樂,家是發展孩子個性,充滿生機的地方。我們別再為追求並保持家裡

整潔,而扼殺孩子的探索慾望和創造能力。對於一些有潔癖的父母,更應該為收起苛責,不要以此成為禁錮孩子的枷鎖,限制他們追求自由隨性生活的權利。

本文為莞家媽媽原創內容,喜歡文章請留個“足跡”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