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抑鬱人群的構成分析:兒時學習成績好的佔比例不少。為什麼會這樣呢?

對抑鬱人群的構成分析:兒時學習成績好的佔比例不少。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值編輯:  清  泉

開學前期,14歲女孩跳樓的事在家長群傳開,家長紛紛討論,我們究竟是要培養一個心智健康、樂觀開朗的孩子,還是在培養一個很會刷題的孩子?

小編回想自己的讀書時代,可以稱得上是學霸的自己,曾經非常痛恨讀書,曾經有段時間每天都想著是地震把學校震沒掉,這樣第二天就不用讀書了。想想自己還是每天在學校受到表揚的孩子,苦悶到每天問自己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那讀書不好的孩子每天在學校又會經歷什麼呢。

面對令人心痛的場面,個人覺得,年輕人本身是無辜的。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我們現在看到那些令人錯愕的行為,是一個“果”,而真正需要探究,則是形成這個“果”的“因”。

看到周國平老師的文章,

知識完全不等於智慧,

不是說知識不重要,而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只有知識。

周國平老師從事藝術工作,關心的是創作力、關心人性的美,他在不同的學校教過,從聯考分數最低的學校到聯考分數最高的學校,他都教過。如果你實際接觸到學科分數低的學生,就會知道,他們沒有花很多時間準備考試,相反的,他花很多時間在瞭解人。譬如說看電影或者讀小說,從中就有很多機會碰觸到人性的問題。

可是專門會考試的學生呢?他們相對更聽話,更會把專注力投入在考試的成績、分數上,成年後反而會更迷茫、更容易焦慮。

周國平老師在兒時很苦悶的時候,他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文學。在書店讀文學,在文學裡削減了許多欲望上的苦悶,並嘗試去解答自己從何而來,要到哪裡去,我是什麼,這些難以解答的課題。因為這樣,有一段時間,他原來很好的功課就耽誤了,那幾次考試的結果都非常糟。他因此被學校、被家裡指責成一個壞學生、壞孩子。但文學讓他有足夠的自信,不但沒有變壞,並且在文學中得到很多關於人生課題的解答。

同一個時間,同伴一頭鑽進考試裡。這些同學,今天回頭去看的時候,發現他們都過得不快樂。他們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有些也出國留學回來了,但對於感情或是婚姻各方面所發生的問題,他們都沒有辦法面對。對於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們始終沒有機會去碰觸,因為考試不會考這個方面。

評價一個孩子好還是不好,不能只有單一的評價體系

我們評斷一個學生,是壞學生、壞孩子,因為他的分數不夠,可是他對人性可能已經有很豐富的理解;我們評斷一個好學生、好孩子,也是用分數,卻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對情感和倫理的種種課題。

分數和人格的發展絕對是兩回事,法律系的高材生不表示不會犯罪,他可能熟背法律條文,瞭解各種法令,可是對於“什麼叫做罪?”不一定理解。所以我們會看到“高等學府的法律系學生為了購買手機,在電梯內搶奪女孩皮包”這樣的新聞。這只是提醒我們,知識完全不等於智慧,也完全沒有辦法轉換成智慧。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好學生、好孩子即使犯案,手法都是最笨的。他跑到PUB去,在電梯內搶劫,當場就被PUB裡的人抓到。PUB是一個龍蛇雜處的地方,那裡的年輕人其實都比他聰明,比他更懂得人性上的複雜。當他忽然發現掉入一個自己最沒有辦法處理的世界時,已經來不及了。

相當一部分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目的還不明確

在初中以前,學習目的不明確屬於年齡問題,如果上了高中學習目的不明確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

學習,是讓自己在掌握人類知識經驗的過程中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成為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人。高中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自主意識和獨立精神空前發展,對於人生的重大問題應該有自己的思考,這就需要對學習本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學習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勇氣。

學習的動力來源於內在期望的目標,而不是外界強壓的東西,很多孩子努力學習其實是想讓父母滿意。健康的心態應該是,以自己強大的內心世界來化解學習上的巨大壓力,把學習本身看成心靈成長的自由之路。而應試體制高度控制高度整齊劃一,學生只是考試流水線上一個零件,沒有對制度的反饋權力,沒有獨立思考,沒有置疑,沒有自己的安排。在這種窒息的環境中,學生慢慢地就被這種體制所同化。

成績好的學生明白,在這個學校,可以證明自己的就是學習成績,學習成績是唯一,一切都為它讓路。內心萌發的一切不安分的想法都要掐掉,曾經在心中思謀了好久的有意義的事情都要放棄。逐漸地,他們把社會的標準內化,掩藏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為了贏得外界的讚美和認同,在追求外界標準的過程中失去了自我標準。

一旦遇到與外界標準不一樣的東西,第一反應不是標準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就會陷入自我已懷疑。資訊社會,外界各種資訊會衝撞學校環境裡營造的理想狀態,他們越來越不安,價值觀出現混亂。這時特別需要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心理疏導工作,但高強度的考試壓力下,老師們應付海量的習題都顧不過來,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做耐心的心理輔導呢?

心思敏感的孩子更適合目前的教育體系

以知識考察為主的考試方式與一部分學生敏感的特徵相契合。具有抑鬱體質的人性格比較敏感,能夠敏銳感知外界的變化和感覺內心的波動。他們能夠覺察到文字以外的內容,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捕捉到教師授課過程的資訊,並且思考知識之間的聯絡。他們還比較細心,重視學習中的各種細節。

這樣的學生,往往是考試的佼佼者。四十年的考試製度已經嚴重的內卷,變化不大,以筆試的方式考察知識為主,注重細節。這些年,高考成績好的往往是那些注重細節的學生。具有敏感特質的學生的缺陷是,情緒波動比較大,對於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困難變通能力較差,如果沒有比較好的疏解方法,心裡鬱結成塊,時間久了就會出問題。

成績之外,還有美好的世界

我們應該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讓他在裡面自然地薰陶。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讓每一個孩子看到成績之外,還有美好的世界。當讀書成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他也能找到別的支點,從而讓自己不失去鬥志,繼續心存美好,不會全面地否定自己,從而走上極端的道路。並且也有太多的案例表明,成績不等同於成功,不等同於幸福。過度關注成績反而更不利於孩子心智的成熟;也有可能讓成績好的孩子走上社會後,在另一套價值評判體系中迷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