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人生在世,誰都想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給自己和父母爭口氣,也讓自己的家人能活得更好,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其實寥寥無幾。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位創業的老闆在公司破產,揹負鉅額債務後,無奈選擇了去送外賣還債。

從一個老闆淪落為外賣員,一點點微薄的工資甚至不夠還債,生活壓力太大的他最後選擇了跳樓結束自己的一生。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生活中太多人失意的故事不禁讓我們感慨,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成功?我們與能成功的人究竟差在哪裡?

曾經也有人跟白巖松提出過這些問題,作為央視名嘴,白巖松在回答中說出影響自己人生的四本書。而知天命的年紀裡,對他影響最大的書,就是《道德經》。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退休前愛談的不是術,而是《道德經》。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時老子所作,是道家的開山之作,更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其內容博大精深、涵括百家、包容萬物。道出了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了長生久世之道。

此經在第七章,對人的事業之道有這麼一番深刻的見解: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句話告訴我們,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執行著。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總結來說,就是真正能夠成就一番作為的人,往往都有著“利他”思維,旨在能夠透過幫助別人來成就自己的事業。

那麼,利他利己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才能做到利他?下文中會對此一一解答。

0

1

碌碌無為的人,往往是利己心戰勝了利他心‍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世界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說過:

“求利之心是人開展事業和各種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大家都想賺錢,這種慾望無可厚非。

但這種慾望不可停留在單純的利己的範圍之內,也要考慮別人,要把單純的私慾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層次上。這種利他的精神最終仍會惠及自己,擴大自己的利益。”

稻盛和夫的這種理念始終貫穿他的一生,也為他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生活中的太多人之所以碌碌無為,正是因為他們的慾望,單純的停留在了利己的範圍之內。

內心對於“得到”的慾望太過於強烈,所以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往往不擇手段,也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以前我隔壁一家飯店的老闆就是這樣的人,這家店因為處於鬧市,加上員工的服務和態度都很好,所以生意非常火爆。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但是這位老闆是個非常吝嗇的人,從來不給員工漲工資,而是把錢都裝進自己腰包。員工家裡有點事想要請假,他害怕店裡人手不夠也從來不會同意,最後大家走得走。

沒走的服務態度和質量也都大大下降,這個店生意也就越來越慘淡。

這位老闆的行為看似自己得到了好處,其實是因小失大。失去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好印象,自然別人也就不會再為他盡心付出。

反之他若是懂得多關心員工,多給員工一點福利。雖然暫時自己失去了一點利益,可是員工自然會更盡心的工作,讓自己的生意更加火爆,如此從長遠來看,反而能得到的更多。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由此可見,一個人一旦利己心,戰勝了利他心,那麼往往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格局和眼界,使得自己的目光,永遠停留在眼前微小的利益上,

看似得到了好處,其實反而失去得到更大的利益的可能。

因此《道德經》說:“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天地正是因為不會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的執行著,所以才能長久執行。

一些有大成就的人,也正是因為自己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懂得為別人考慮,所以他們反而能得到別人的支援和尊敬,讓自己的人生獲得更多的可能,更大的成就。

02

利他思維的核心,是價值互惠,是成人達己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看了前面可能有人會問,《道德經》說“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是付出有回報的情況下。萬一我為別人付出了,但是別人根本不回報我怎麼辦?那自己的付出豈不是打了水漂?

現實生活中,養不熟的白眼狼確實有,但這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知恩圖報的。心理學有一種現象,叫做互惠心理,就是大部分人在心理上都有一種不願意虧欠別人的感情傾向。

現實中,我們常常聽到的某某欠了誰的人情。人情就是互惠心理產生了一種心靈上面的虧欠。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如果能夠及時回報對方等值或超值的恩惠,還了人情,則會從這種心理重壓下得到釋放。

香港首富李嘉誠就非常善於利用人的這個心理活動。曾經有記者曾經問過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

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記者表示不相信,認為他在藏私。

李澤楷見此認真說:“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李嘉誠在做生意時,總是讓別人多賺兩分,每個人都知道和他合作會佔便宜,就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

同時,別人也會有一種佔了便宜不好意思的心理,所以在合作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更加盡心盡力。

如此一來,雖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卻變多了許多。假如拿八分的話,生意自然就變少,到底哪個更賺呢?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生活中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於精明,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此洋洋得意,認為自己比別人厲害。

在《自私的基因》裡闡明瞭一種現象:人是基因的載體,即使我們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利他行為,但最後的本質都是為了利己。

所以當一個人從別人索取價值的時候,別人也有著跟你一樣的想法,那就是如何從你身上索取價值。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一個人不能給別人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價值,那麼拿什麼指望別人給他帶來價值呢?

反之,一個人倘若能為別人帶來價值,即使別人不是知恩圖報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也會給予別人對等的價值。

因此,厚道,其實才是最高階的精明。生活中凡事多為別人著想,懂得先為別人創造價值,達成價值互惠,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03

人在低谷時,學會利他思維改變命運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人生起起落落,人有高峰,那勢必也有有低谷的時候。在遭遇逆境時,學會利他思維,是幫助自己走出逆境最好的辦法。

生活中,首先要養成主動付出的好習慣。大到別人有困難時,要懂得及時伸出援手,小到朋友圈給別人點贊,誇讚一下別人的優點,對別人來說都是一種幫助。

這不僅會擴大自己的心量,養成自己樂於助人的好品德,更能收穫別人的好感,讓自己能夠廣結善緣。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人在外靠朋友,在內靠親人,懂得為別人付出,那麼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更和諧,更輕鬆。

等到機遇來臨,總有人會伸出援手回報自己,讓自己有更大的可能順利走出低谷,迎來人生的成功。

第二則是要養成價值互換的思維。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只想著自己能從中得到多少利益,也要多想想自己能為別人帶來多少價值。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比如如今很多人對於銷售人員的印象,都很厭煩和反感,到底是什麼原因?

正是因為大多數銷售為了達成自己的業績,把自己的產品講的天花亂墜,卻沒有去真正的關心客戶的需求。

即使客戶最終購買了,大多數事後也只會覺得懊悔,併產生下次再也不信銷售話的思維。這在無形中已經錯失了很多隱性的客源。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這時候若是換種思維,先去想如何給客戶帶來價值,真誠的幫助客戶,讓客戶處在最佳利益中心,讓客戶覺得貼心。這樣才能才會讓客戶喜歡這個人,進而喜歡這個人的產品。

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當兩個人之間有了信任感,客戶得到了滿意的產品,你完成了業績,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銷售是如此,生活中種種事情都是如此,凡事多想著為別人創造價值,最終得利的,一定是自己。

《道德經》:所有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深諳這個成事秘訣

綜上所述,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源自他內心利他與利己兩種思維的博弈。你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你就有多大價值,越懂得付出的人,越有可能成功。

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想著別人,做一些有利於社會和個人的事,來展現我們的價值,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價值互換。

不斷地付出,才有不斷地收穫,從而讓自己更有可能成功。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