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李銳(山東)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餘自幼好書,然多是隨心所欲,信手塗鴉。幸遇明師,悉心點撥,庶歸正道。蓋性情使然,尤愛碑學之古樸雄強、渾厚大氣。餘用功頗勤,唯賦性魯鈍,未及古人之萬一也。但堅信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假以時日、定有所成。今幸於蘭亭聖地以拙作示人,懇請諸方家不吝賜教。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李雙陽(江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書法創作就是理念與手法的疊加。學習古人的方法,在重複中不斷地嫻熟純化,直至下意識地自然流露,形成一種內在的自覺,從技法初始到精神冥想,以此表達自我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意境!對於獨立創造更多的是一種思考或思考後心性的悟化與內在意念的引領!要學會如何從獨立創作中反觀對經典的思考。在與古人經典的對話中,讓我們去尋找古今之間跨越時空的筆墨空間地帶,在有形與無形、抽象與具象、經典與破立的邊緣“尋找”,從而收穫屬於自我的筆墨語言與藝術風格!努力讓我們的雙手觸控到靈魂深處的那根神聖心絃,培植出既屬於經典又屬於這個時代的天山“靈苗”,迎風綻放!彷彿一夜之間又回到“寒武紀”萬物生長的美好世界!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李國良(河北)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近年沉浸於戰漢匜鼎碑碣、古今版籍之中,以印宗秦漢、印從書出為滋養依附,將斯、冰篆法與個人語言相結合,初步形成了兼工帶寫的風格。每印進行之前均三易其稿,反覆嘗試其最佳視覺效果的可能性,相對於大篆入印的氣息高古,小篆入印易有匠氣之嫌,故苦心經營於線條質量的剛勁挺拔和篆法的閃轉騰挪,將創作主體內涵之美進行延展。選刻的名言警句既要堅守個體生命的精神指向,又要落實文藝實踐的現實目標,力爭讓觀眾心田發生互動感應和愉悅的遐想。每一位具有時代使命感的作者,要在擔當和眺望中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以責任感、使命感,用飽含熱情的作品為當前的文藝建設增磚添瓦,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上取得建樹,創作出文質兼美的作品。

書到用時方恨少,進行中深感難望前賢、師友項背。假以時日,還應精讀六義,考究《說文》,深研斯冰之法、篆籀之髄,如此或可再上高臺。書聖的足跡雖然已經遠去,然而後學積勤學之跬步,奮青春之膂力,擘復興之藍圖,以前賢、師友為榜樣,初心築夢,致力於賡續民族血脈和弘揚民族精神,如此必將水滴石穿,蘭亭在望!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李京臣(遼寧)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一直以來,我於“二王”一脈書風用功頗勤,雖有所得,但終難登魏晉堂奧,且受時風所染,筆下未免有輕滑、流俗之氣。近階段,我嘗試在“二王”書風基調上融入董玄宰筆意,力求有所新進。董書於精神流露處與意境營造上傳承“二王”衣缽,藉此再去探究“二王”三昧,追攀魏晉風度,以期漸近心中渴慕之境地。我在此次作品創作中,用筆追求虛和、靈動,用墨追求淡雅、秀潤,結體追求平和、簡靜,在章法處理上拉大字距、行距,使其疏朗闊達,不刻意於大開大合,製造所謂視覺效果,偶有放逸,亦興之所至,筆隨意轉而已,整體表現以雅、靜為上。董其昌言:古人神氣淋漓翰墨間,妙處在隨意所如,自成體勢。故此,我力求自然書寫,寫出心儀的清新俊雅、蕭散簡遠之意,也以此來舒緩、消解當下快節奏時代自己浮躁的心境。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楊剛亮(山東)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諸體兼融”是我日常書法藝術的創作思維,即對不同書體進行互補、糅合、融通,並使之達到“中和之美”,在“致中和”的境界中追求個性與情感的表達。《書譜》中有言“兼美”“博涉”“編列眾工,錯綜群妙”,創作應杜絕近親繁殖,雜糅異體,倡導集眾之長,自成一家。米芾其晚年作品囊括歐、顏、柳、二王之體等,取捨調和,裁成己相,後人不知以何為祖也。近幾年,行書作品以清代何紹基書法為基調,略參唐代顏真卿書法的寬博、疏闊之氣,加以北朝碑刻的方剛、古樸之茂。以中鋒用筆為主,糅合篆籀、隸書筆意,以裹鋒、絞轉行草筆法貫穿氣脈,追求一種清剛雄渾、正大宏闊的氣象。研習書法本體技法的同時更需提高藝術審美和綜合修養。恢擴才情,醞釀學問,胸藏城府,廣聖哲之學,覽天地之心,推聖人之情,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路漫長,初心永恆。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楊江帆(四川)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書法創作,我想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效仿書聖王羲之“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震動,意在筆前,然後作字”的著意經營;另一類則追隨蘇東坡先生“無意於佳乃佳”的信筆而書。

我骨子裡屬於“東坡派”,但蘭亭獎的參展作品還是先打了草稿,不斷調整字的大小、疏密等各種關係,讓整體和諧統一,然後檢查文字錯漏。等到正式書寫的時候,我又把草稿完全忘掉,完全隨機生髮。將小稿原樣放大對我來說是件痛苦的事情,打草稿的目的只是熟悉文字、文字。書法要“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創作如果沒有性情的驅動,不可能生髮出動人心魄的筆墨。

不少人認為寫得和古人一模一樣才是功夫。如果從文化立場來觀察,這也未必。“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文學”,試看中國文學史,漢代最流行的文學體式是賦,唐代變成了詩,宋代又變成了詞,一直都在變。以書法為例,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也是一直在變。東坡先生講“有常理而無常形”,窮其理才能活用,我並不拘泥於在形貌上和古人一致,我更關注古人字內空間的陰陽收放規律和精神氣象。

所有的視覺藝術都是心的外化,即心象,有什麼樣的精神取向,就有什麼樣的審美追求。作品是藝術家的語言,我想表達的,都在作品裡面!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何玉峰(浙江)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吾少時學書,二十多歲時遇明師指點,方入書門,學書三十年,一路走來,有彷徨亦有收穫,此次蘭亭三件品我書寫的是自己擅長的行草書。為體現書寫的多樣性,寫一幅小字作品,兩幅大字作品。小字作品追求線質節奏,精到豐富,守正創新。兩幅大字作品的紙張分別採用白色生宣和黃色毛邊紙,黃色毛邊紙大字作品風格以王、米、懷素小草的基調為主,白色生宣大字作品風格多增些顏魯公、黃庭堅的味道,使作品輕重疏密、虛實收放,整體感更強烈。路漫漫其修遠兮,學書路上望各位師友多賜教!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何來勝(浙江)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寫隸書猶如我們的生活,要動靜相參,寂寞和繁華,一張一弛,一提一按,一頓一挫,時疾時徐,時澀時潤,時方時圓,透過對這些書寫過程中微妙變化的體驗從而探尋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技巧習慣與風格面貌。所謂“書,心畫也”,其道雖小,可視其心,而當一生探求之。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張斌(江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學書十五載,入展蘭亭一直是我的夢想。本次投展的三幅作品,我選擇的是行書字型,從尺幅的大小,形式的縱橫,到紙張顏色的深淺,都經過了仔細地推敲。

大字作品我選擇的是八尺整張的白色宣紙,由於紙張較厚,行筆枯澀,一直體現不出好的效果,故轉而對毛筆進行更換,從小號到大號,從羊毫、狼毫到兼毫,都做了嘗試,最終選擇了中號兼毫筆,一氣呵成。自作詩文的作品,我用的是冊頁形式,文章是自撰的一篇白話文隨筆,滲透了自己的審美理念,用的紙張是仿古蠟箋紙。以現代文入書,在語境的融洽上頗費心力。

我查閱了古代尺牘資料,參考了現當代手札,尤其關注標點符號的呈現,經過反覆試驗,最終完成創作。第三幅作品是十二拼的立軸,這是參加過某次展覽的作品。以仿古色為主色調,用來調節投稿的形式,豐富紙張的色彩。

這三幅投稿作品的準備,讓我體會到,書法的創作要嚴謹、嚴謹再嚴謹,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問題的結字,不放過任何一處書寫遺漏。作品寫好後,不僅要自己查詢問題,還要請師友校正,傾聽不同的聲音,這恰如文章的打磨,是在雞蛋裡挑骨頭的過程。我是第一次投蘭亭獎,非常幸運能夠入展。我感謝書法的惠賜,感恩老師的教正,讓我能在藝術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張志慶(河北)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對於王羲之書風的繼承和發揚,自東晉以後歷代有之,雖也有褒貶,但都未撼動王羲之書聖的地位。王羲之對於行、草二種書體的定型和發展有開創之功,對於楷書也有進一步規範和提升的功績。自清代碑學興起後,行草書的創作幾成絕響,尤其是草書。碑學的用筆和審美要求,大都與草書的特性不相合,因此要著力行草,必須上溯晉唐。康有為亦說:“行草仍須觀帖。”餘自2000年全力轉向行草書的學習後,自唐孫過庭《書譜》入手,上追晉人信札,對王羲之《寒切帖》《頻有哀禍帖》《孔侍中帖》《姨母帖》《初月帖》著力學之,稍得其高格和雄秀之氣,下探宋元信札,鍾情於蘇軾、米芾二家。這個學習過程,取晉唐之筆法,宋人之體勢,輔以個人情性之表達,放筆書來,漸成自己的個性書風,有時偏於清俊,有時耽於沉雄,有時溺於秀潤,跌跌撞撞走來,不覺已至知天命之年。審視歷年來作品,“古雅俊逸”當為自己心儀的理想風格。“古雅”是不失典正,不落俗套,保持高格調;“俊逸”是正氣、向上、充滿活力,無頹廢之態,在古人基礎上發揮個性,表現個人性情。這樣的作品,是自己所期望的!此次蘭亭獎參展的三件作品,自認為具備此書風特徵,但尚不夠典型,仍需改進,故以求方家教正。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陳華(湖南)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再參加蘭亭獎評選,緣起於和女兒的一個約定。放寒假了,有一天她突然說,老爸,第五屆蘭亭獎你獲獎時我太小,沒什麼印象,更沒有參與,好遺憾。這句話突然就觸動我了。六年前,她六歲。現在,如果能一起參與此屆蘭亭獎,不論結果如何,單就過程而言,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創作過程於我而言,雖艱辛,但很充實很快樂。於她而言,卻未必如此。挑選石頭時,她興致頗高,不時發表自己的意見。畫印稿時,她看,我寫,甚是融洽。也有天南海北的閒聊。而當我為設計印稿反覆斟酌時,她多是不解,認為老爸太執拗了。寫書法時,尺幅甚大,須得有人牽紙,她當仁不讓地成了小書僮。開始是興奮、新奇,但往往是今天寫好了,過幾天,有新想法,又重新來過。如此往復數日,便是我寫得興致盎然,她牽得索然無味。一堆金文,她都不認識,還不斷重複。站得久了,一雙小手,牽著紙就開始不情願地亂動,擠眉弄眼,伸腰甩腿,小動作不斷,還鬧著罷工。只得撫慰加承諾,講好聽的故事,說點趣味文字,間或灌點努力向上的雞湯,當然主要以零食相誘。一路連哄帶騙,作品完成寄出,她如釋重負,看得出來,她有些疲憊,但也很開心。下一屆你還參加嗎?我還想陪你一起。好,說定了。不過我更希望你長大後,自己參加。我珍惜這樣的一段過程,更希望是能在她心裡種下一顆種子。到了春天,種子就會發芽。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陳寰(湖南)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一天,會稽山陰,天朗氣清,少長鹹集,群賢畢至,會於蘭亭,曲水流觴,吟詩作賦。王羲之的那一醉,成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不朽之作。由此,一段蘭亭佳話,千古流傳。

而今,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開幕在即,當代書壇高手雲集,致敬先賢經典,筆墨生輝,既追本溯源,更開創新元。盛世今朝,續寫當代蘭亭盛會。

歷史之厚重,文化之偉大,弘揚國粹,傳承書道,延續文脈,再創輝煌,我輩責任重大,不敢絲毫懈怠!

神州大地山有魂、水有靈、人有情、文有脈,孕育過蔚為大觀的文藝經典,留下過數不盡的歷史佳話。躬逢盛世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新時代,當蓄勢待發,會當擊水三千里,直掛雲帆濟滄海。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陳巧令(遼寧)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對於此次蘭亭獎的創作,我是想了很久的。是表現一個書家的綜合素養以寬度為呈現方式,還是表現一個書家對藝術的深層認識以深度或者高度為呈現方式,成為我這次創作的一個基調。我還是非常主張一個藝術家要對藝術的全面繼承之後的判斷和理解,繼而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我、尋找自我,這其實也是一個認識自我和明理的過程。在書法篆刻學習過程中,需要對行草楷篆隸和篆刻的各種印風進行全面學習,在這其中主要是把書法和篆刻的脈絡主線找出來,找到規律,“古”為“今“之源,找到“本源”方可通曉變化的規律,才可以說是對藝術的探索,發現屬於自己的中國書法史。找到這其中的“法”,而又不能囿於“法”,反而要有反叛的思想,這個反叛的思想也定有其規律,定有其本源,也定有其脈絡。其實學習書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認識世界的過程,要不然學習書法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基於上述的理解,常想我的三幅作品給諸位老師彙報一個什麼樣的認識呢?想了想應該是“觀千劍而識其器”的深度。雖然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更多的還是對自己的一個突破吧,算是對自己藝術學習的一次檢閱吧。所以我選擇了篆刻印屏、行書中堂、篆書對聯。“印從書出”“以書入印”這是篆刻的主旋律,篆刻要有篆書書寫的意義在於:書法創作中彼此的上下關係對篆刻的影響,最後形成自己獨立的藝術語言,乃至行成符號。在這種體系下選擇行書和草書成為了難點,其實都挺好,只是自己還沒能力打通,只好選擇“篆籀”體系下的顏行吧,只能說定了個方向,後面的路還很長。如果想總結一下,我覺得書法是種精神,是一雙眼睛,讓你看到天地間自己本來的樣子,或者是讓你看到世界本來的樣子……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歐陽荷庚(江西)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榮幸入選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以筆墨致敬“蘭亭”,既是夙願,也是心結。本次我的三件參展拙作,可以說是“蓄謀已久”而來之不易。本屆蘭亭獎徵稿期間,家中因為“二寶”的主動“參與”能力日強以及書房的擁擠不堪,極其不便進行大件創作,新工作室尚在裝修中,臨近截稿時,迫不得已佔據新鄰居、老兄弟的述庸堂數日,成此三件,倒有了些閉關修行的意思。一件是八尺整張大字行書,錄舊作七絕二首,以蘇、黃為基調,以文字內容天然無障礙為依託,奢望寬綽有餘、結密無間、沉著痛快……幾經周折深感志大才疏!一件是簡單拼接的八尺小行書惲壽平詩選,字數較多,日常少有,輔以虛實、靜躁等對比關係避免通篇堆砌感,加之研墨而為,稍得層次變化。另一件是行楷冊頁王文治詩抄,當時見述庸堂有此紙,“偶然欲書”,以成品箋格而多不拘囿,雖一次完成卻首尾反差,賺得幾分閒適、意趣而已。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書法創作方向·羅小平(陝西)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創作感言

又迎中國書法最高獎之七屆蘭亭徵稿,詳閱創作要求,制定學習計劃,創作前臨帖餘謂之“熱身”。入古人經典之境、之情、之韻者是也。餘汲古範疇乃西晉永嘉(公元307年)之前之文字刻畫遺蹟,蓋以摩崖古隸、簡牘帛書、磚瓦陶文等元素為基,上追三代金文之玄古靈異,以養筆下古厚蒼茫之氣也。餘尚蒼古玄遠,書韻但求高古,心態之古,方可得筆致之古、氣象之古,人古字自古。古拙樸茂如渾金璞玉,看似無法,實則蘊含至法,天法之高境也,心往之。近歲創作,多以自作詩示人,自作《心慕蘭亭》隸書直幅,寫隸書之理解,任筆所之,吞吐大荒,極力展示秦漢氣象,稍有稱意。自作聯以章草書體創作,初想表達古厚蒼茫,求厚重之態,寫完不佳,復而為之。餘以為古者、後者、重者,乃在於古法、古韻、古致之合一,方得高古之氣格,而非粗大厚實。應著力內在精神之豐富。另一件寫曹孟德《對酒》,此詩思想健康向上,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之嚮往。有強烈之創作慾望,風格上盡力表現與古法神似,而精神始出,似曾相識,似古非古,乃得學書之高境。學古人可與之夢中神合,不可使其白晝現形,創作成此面目矣,懇請方家斧正。

作品照片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第七屆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

。。。未完待續

擴充套件閱讀:

第七屆書法蘭亭獎入選作者作品選登(一)

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作者作品與獲獎感言選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