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最怕六大盲區 三招搞定!

盲區,就是我們視線看不到的地方。開車在路上,視線盲區更加可怕,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一般乘用車的盲區分為左右側的A、B柱盲區;後視鏡盲區、車底盲區以及車頭和車尾盲區。其中,車頭、車尾、車底盲區為半盲區,A、B柱盲區和後視鏡盲區為全盲區。

開車最怕六大盲區 三招搞定!

頭尾盲區和兩側車底盲區

車頭、車尾和兩側車底盲區,都是半盲區。因為當中的障礙物只有在高度較低時,駕駛員才不能察覺。前兩者受車頭和車尾的長度和高度影響:車頭越長越高,車頭盲區越大;車尾越長、車後窗越高,車尾盲區越大。

車底盲區,在兩側的側裙和後輪附近,即一般後視鏡所具有的下方盲區。它的大小受車身高度、後視鏡大小,以及角度所影響。而在大家通常所說“視野好”的SUV車型,由於車身和窗線較高,此三個盲區一般會比相近尺寸的轎車大一些。

這三個盲區的危險性,在車輛與人多且道路狹窄時,尤為突出。比如,側方停車,由於路邊側的車底盲區駕駛者較難判斷後輪位置,一些經驗不足的司機很容易會讓後輪磕到馬路牙子,這可能會造成輪胎和輪圈的損壞。如果孩子進入這些盲區,駕駛者會比較難發現,危險性尤其大。

開車最怕六大盲區 三招搞定!

對車輛不熟悉,導致側方停車時磕到車輪。

開車最怕六大盲區 三招搞定!

去年,2歲兒童在車頭盲區被碾壓致死。

建議:

為避免此類事故發生,在小區或停車場起步、停車之前,應先在車外確認附近有沒有低矮障礙物和小孩,且在行駛時保持低速,時刻警惕,一有異樣馬上停車檢視。停車時要留有空間餘量。在進入人多的步行街、停車場行駛時,最好能有人在外引導,若無人引導,一定要減速慢行。此外,家長們也應該看好自己的小孩。

A柱盲區

汽車的結構決定了A柱盲區的必然存在。它在車輛兩側靠前的方向上,正是被前擋風玻璃和前側窗之間的“柱子”所遮擋的視線。大小受A柱的粗細、傾斜角度和與駕駛者的距離影響。對於左舵車,因為左邊A柱離駕駛者較近,所以左側A柱盲區比右側A柱盲區大很多。

開車最怕六大盲區 三招搞定!

有些人覺得車在行駛時景物是移動的,因此輕視A柱盲區的危險性。其實,A柱盲區往往會讓人措手不及。當行駛在最左側車道時,橫穿馬路的行人從對向車流或隔離帶中突然竄出來,只要時機較為契合,留給駕駛者發現危險的時間會很短。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釀成事故。

開車最怕六大盲區 三招搞定!

從綠化帶中突然竄出的行人剛好在A柱盲區中

在一些沒有交通訊號燈的十字路口,進入路口時,左方駛來的車輛很有可能會長時間處在左側A柱盲區中,若雙方的車速都較快,待駕駛者發現危險時很可能為時已晚。

建議:

為了避免由於A柱盲區造成事故,筆者建議在較寬闊的公路上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在最左側車道行駛,若在較窄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在最左側或在長車龍右側行駛,務必控制好車速,警惕左側有行人竄出。當我們作為行人的時候,更應該不隨意橫穿馬路,好好利用交通訊號燈、人行天橋或隧道和斑馬線等公共設施。

後視鏡盲區與B柱盲區

車輛兩側後視鏡觀測的範圍有限,車輛的斜後方一般是外後視鏡的盲區,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在併線時發現側方突然出現其他車輛而嚇一跳的經歷。該盲區受後視鏡的大小、角度和廣角度影響。

開車最怕六大盲區 三招搞定!

儘管不少駕駛者在併線前有轉頭或用餘光透過側窗觀察斜後方的良好習慣,但這時B柱和副駕駛座椅也是會擋住部分視線,這就是B柱盲區。在併線時即使刻意去觀察斜後方也可能會忽視B柱盲區內可能有的行人、腳踏車或摩托車。

除此之外,有的駕駛者雖會主動觀察後視鏡盲區,卻難以避免自己長時間停留在別人的後視鏡盲區中。畢竟,誰也不知道對方有沒有主動觀察後視鏡盲區的習慣,會不會突然併線過來引發事故。

建議:

為避免由於後視鏡盲區引發事故,除了要有併線前用餘光或稍轉頭觀察斜後方的習慣,每次併線還需提前作好準備,多次核實斜後方的情況,避免忽略B柱盲區的危險。同時,不要長時間與其他車輛並排行駛,或在其他車輛斜後方行駛。

開車最怕六大盲區 三招搞定!

另外,雨天,外後視鏡容易沾滿雨水,嚴重影響後視鏡清晰度與視線。大部分車有外後視鏡加熱除霧功能,請及時開啟它。如果沒有該功能,則應養成定期清潔外後視鏡的良好習慣,讓後視鏡較不易沾水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