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上週,極氪公佈了一個影片,內容有關極氪 001 的充電速度。

影片中,這輛極氪 001 最高可以實現 405V,552A 的充電電壓/電流,摺合峰值充電功率達到了 223。56kW。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這個數字已經比較接近特斯拉 Supercharger V3 釋出時展示的 256kW 峰值,堪稱 400V 平臺的頂流。距離保時捷

Taycan

(配置

|詢價)

在 800V 平臺上實現的 270kW 也不遠。

極氪表示 001 可以在自有極充樁上面實現「充電 5 分鐘增加 NEDC 續航 120 公里」,10%-80% 充電僅需 30 分鐘,而極充樁本身甚至可以實現 360kW 的峰值功率。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蔚來EC6

蔚來EC6

36。80-52。60萬元

2。16萬

詢底價

蔚來ES6

蔚來ES6

35。80-52。60萬元

2。16萬

詢底價

Taycan

Taycan

88。80-179。80萬元

6。89萬

詢底價

極氪的 001 和極充樁,無疑憑藉這個影片展現了它們的峰值充電能力。而「峰值」,也正在成為電動汽車「軍備競賽」的新專案。

除了上面說過的特斯拉 256kW/保時捷 270kW,還有 350kW、400kW 甚至 500kW 級別的充電功率,已經從實驗室走到臺前,距離我們不遠了。

但光憑「峰值功率」這一點,我們認為並不能完整評判極氪的充電能力,以及大局觀。實際上,極氪起碼需要回答三個問題,然後才能說「極充」到底是噱頭,還是實力:

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匹配嗎?

第三方充電樁相容性怎麼樣?

充電站的「儲能」能力如何?

峰值和平均,哪個更重要?

第一個問題,是普通消費者容易忽視的要點:

峰值功率並不代表全部,特別是在「充到滿」場景下。

2019 年 3 月 6 日,特斯拉正式釋出了 Supercharger V3 超充標準。這是電動世界第一次出現 250+kW 峰值功率的充電樁,很多 2021 年釋出,甚至 2022 年才交付的主流車型,仍未達到這一技術指標。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特斯拉 V3 也掀起了充電功率的集體飛躍。包括保時捷、大眾等車企,以及 Ionity、Electrified America 等充電服務公司,都推出了支援 350+kW 的電動平臺,或者充電樁。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而有關「峰值 VS 平均」的爭論,也是在最高充電功率記錄頻繁重新整理的日子裡出現的。

我們的意見是:

高峰值當然好,但高峰值功率真正的應用場景,是低續航迅速補充至中高續航,而不是「一充到底」。

拿特斯拉舉例子。

我們 2019 年 V3 的首發文章裡,@Ryan Wu 拍攝的影片顯示,一輛 75kWh 的 Model 3,

從 12% 電量充到 67% 僅需 15 分鐘。

這意味著 V3 超充在比較理想的充電環境下,可以用 15 分鐘為 Model 3 補充 55% 的電量。

折算下來,這段 SOC 的平均充電功率高達 165kW,甚至超過了 V2 超充的峰值功率 150kW。

如果跨越更大 SOC 區間,比如 5%-90%,V3 的能力還會如此驚豔嗎?

2019 年 7 月 22 日,美國老牌汽車雜誌《Motor Trend》在特斯拉霍桑設計中心附近的全球首個 V3 超充站,測試了 Model 3 雙電機長續航版本的實際充電能力。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圖表如上所示,V3 超充樁 5%-90% 充電時間為 46 分鐘,5%-80% 充電時間則僅為 28 分鐘,速度放在兩年後的今天依然是業界最速,或者起碼是最速之一。

但有意思的是,雙電機 Model 3 在 150kW V2(應該說 V2。5?)超充樁上依然達到了 5%-80% 36 分鐘,5%-90% 53 分鐘的速度。

換算下來 5%-80% SOC 區間,

V3 超充平均功率為 120。5kW;V2 超充平均功率為 102。2kW

。V3 超充相比 V2 有了明顯的進步,但相比峰值功率堪稱可怕的引數,略顯平淡了點。

而在 Car and Driver 2020 年 4 月 15 日刊登的測試裡面,Model 3 長續航版在V3超充樁上用 66 分鐘充了 73。7kWh 電量,平均功率 67kW,在 V2 超充樁上用 68 分鐘充了 72。6kWh,平均功率 64kW。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資料堆疊之下,結論比較明朗:峰值充電功率不斷攀升,

收益最明顯的其實是中等 SOC 容量充電時間,也就是從 5-10% 開始,70-80% 結束的區間。

去年 8 月 6 號,我們打卡了廣州首個特斯拉 V3 超充站,位於番禺區長華創意谷。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受測的進口 Model 3 單電機長續航版在 11 分鐘內表顯續航從 121 公里開始,增加了 175 公里,峰值充電功率高達 190kW,段落平均充電功率高達 136kW(當時這輛 Model 3 滿電錶顯已經衰減至出廠的 95% 左右)。

中低 SOC 區間下,超高峰值功率帶來的時間縮短堪稱驚人,到了覆蓋 10-90%,甚至 5-100% 的大 SOC 區間充電場景,峰值功率提升對時長的縮減開始變得有限。

這也是我們認為目前的高功率快充,更適合短時間(10-20 分鐘)補充續航的原因。

自有充電樁 VS 第三方充電樁

001 釋出會上,極氪給出了這樣的承諾:

2021 年,極氪計劃完成

290 座充電站、2800 個充電樁

建設;預計至 2023 年底,極氪充電站累計建設數量將達到

2200 座

,充電樁累計建設數量將達到

20000 個

但事實是第三方充電樁,才是充電網路的主流。

品牌自有充電樁之外,相容性是否如一

,也是極氪需要回答的問題。

截止至 2020 年底,我國一共有 80。7 萬根公共充電樁。

除了目前未向第三方開放的特斯拉超充,特來電、星星充電、小桔、國網、南網、蔚來、小鵬。。。充電樁的品牌五花八門。

電動汽車正逐漸普及高功率快充,但車輛本身不斷膨脹的「胃口」,只是影響使用者充電體驗的一部分,為車輛提供電力的充電樁,同樣決定了你的充電時間。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目前琳琅滿目的第三方充電樁,反而帶來了一定的相容性問題,這與節節攀升的車輛充電能力「相映成趣」。

以蟹老闆的

EC6

(配置

|詢價)

為例子,他其實很少換電,除了用 7kW 家充,長途出行主要以各大電網充電站為主。

而實際上無論是國家電網,還是南方電網,蟹老闆表示都從來沒跑到過理論最高的充電功率。

「70kW 是常態,80kW 算很高的了,基本沒去到過 90kW。」

我們也問了電動星球社群內,以及我們認識的 Model 3 車主們,發現第三方充電樁對它的相容性也參差不齊,有成功跑滿充電樁的,也有從來沒快過的。

一位自己有運營充電站的 Model 3 車主無奈地告訴我們,他的 Model 3 在自己充電站的樁上

「只能跑到 53kW」

,其他第三方充電樁雖然也不如官方超充,但最高

也去到過 91kW

「有些能到七八十,多數就是五六十」。

即使是吞得下 256kW 超高功率的 Model 3,在第三方充電樁面前也要「跪」。

除了相容性,

充電樁供應商限流

也是一個問題,比如一樁雙槍同時充電時功率減半,等等。

另一位老朋友@電池不胖 告訴我們,他的

ES6

(配置

|詢價)

在一些理論功率 120kW的充電樁上

高的時候穩定在 87-91kW,但最低也跑到過 40kW

,「因為限流」。

有一些廠商也推出瞭解決方案,比如比亞迪在漢上面搭載了升壓技術,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對第三方充電樁的相容性。

根據我們的實測,漢 EV 的升壓技術有效發揮作用的場景下,的確可以提高第三方充電樁的相容性,比如可以把國家電網充電樁的實際充電功率提升至 105kW。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但升壓技術的相容性目前也還需要提升,我們在北京的實測環節中,除了供應商限流以外,三次嘗試僅有一次將第三方充電樁的輸出提升到 100+kW。

不過我們依然認為

提高車輛相容性

,這是值得探討的技術方向——前提是供應商不要限流。

純粹的充電站,還是儲能補能一體化?

充電樁「限流」,已經不是新聞,但為什麼要限流?

其中一個原因,是迅速膨脹的電動汽車保有量,對電網負荷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從密度到總量都是如此。

於是,引出了極氪,乃至步入或即將步入充電樁戰場的企業們都需要回答的難題:

究竟是隻做充電站,還是做儲能補能一體化的綜合基礎設施?

根據我國《電網業擴供電方案編制導則》要求,建築面積在 50 平方米及以下的住宅用電每戶容量宜不小於 4KW,大於 50 平方米的住宅用電每戶容量宜不小於 8KW,也就是

80-160W 每平方米

的容量。

按照我國標準雙面停車位 2。5x6 米的最大值計算,下一代 350kW 快充網路會帶來 23333W 每平方米容量,是住宅的最高近 290 倍。

也就是說,

蓋一層 350kW 充電站,對電網的負荷可能相當於蓋了一座 290 層的住宅

——我國目前還沒有這麼高層數的建築。

不說理論,說說現實。根據羊城晚報的訊息,今年 1-5 月份廣州全社會用電量

408。38 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高達 24。7%,重新整理同期歷史新高。

平均 80 億千瓦時的月用電量看似深不見底,實際上,1 萬輛 75kWh 的電動汽車每個月充 4 次電,消耗的電力就高達 3000 萬千瓦時。

廣州 2020 年底汽車保有量高達

299 萬輛

,電動汽車的電力需求才是深不見底——而不斷提高的峰值充電功率,實際上並不能解決核心問題——電網承載能力。

甚至於,一個距離居民區足夠近的高功率充電站,可能會成為與民搶電的最大「威脅」。

我們並非反對高功率充電,而是

高功率充電的普及,不能只依靠「吸血」,關鍵在於「造血」,也就是「儲能」。

6 月 23 日,Tesla Energy 正式進入中國,命名為「特斯拉能源」。包括 Powerwall 和 Solar Roof 太陽能屋頂都將正式在國內銷售。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事實上,Powerwall 和 Solar Roof 加持的 V3 超充站,才是完整的特斯拉超充體系:

不完全依賴電網,透過儲能裝置轉移電網壓力,利用太陽能燈可再生能源。

透過儲能減輕電網壓力

,是下一個時代電動汽車補能設施的必備特質。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蔚來、吉利、奧動新能源等廠家大力推動的

換電路線

,擁有更高的儲能密度和空間利用率,以及更靈活的削峰填谷能力。除了換電本身需要車輛配合,這種路線也是對電網非常友好的嘗試,甚至換電已經有了國標。

結語

5 分鐘充電 120 公里,最高 200+kW 的峰值充電功率,無疑是極氪車輛本身充電能力的體現。但想要給極氪的補能生態下定論,也無疑是需要時間的。

5分鐘續航+120公里,極氪的噱頭還是實力?

極氪浩瀚平臺的平均充電功率有多高?相容性有多好?極氪的補能戰略僅聚焦於充電站,還是成為儲能補能一體化的能源公司?

等到極氪準備好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再來評判是「噱頭」還是「實力」,也不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