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孟非公開怒懟網友:“我開不開國產車,關你什麼事!”

作者|夏穆

前段時間,50歲知名主持孟非在社交平臺曬出了一組旅行照,引起了眾多網友圍觀。

知名主持人孟非公開怒懟網友:“我開不開國產車,關你什麼事!”

孟非此次選擇的目的地是位於中國西北的青海。天然美景帶來的遼闊視野,讓孟非震撼不已。

他坦言:旅行最大的感受就是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見多識廣,因為天外有天。

在旅行小記下方,不少網友也參與了話題,聊起了自己曾經走過地方。

但原本一片和諧的評論下方,一條評論顯得格外的扎眼。

一位網友留言道:“為啥開的不是國產車?”

知名主持人孟非公開怒懟網友:“我開不開國產車,關你什麼事!”

從曬出的照片可以看出,孟非開的這輛車是有名的豪車G級,市面上售價預估在142萬到220萬不等,屬於豪華中大型SUV。

知名主持人孟非公開怒懟網友:“我開不開國產車,關你什麼事!”

但讓人不解的是,孟非開這樣一輛車怎麼了?

看了網友的留言,孟非第一時間公開回懟道:“

不為啥我願意

!”

看得讓人直呼爽快。

我們身邊總有一類人,他們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高高在上地指責他人。

這位網友的潛臺詞顯而易見:“你是中國人,為何不開國產車?”

這樣的邏輯簡直讓人厭惡。難道開國產車就是愛國的表現?難道開了別的車子,心裡就沒有我們國家了?

記得任正非在一次採訪中說過一段話:

“蘋果的生態很好,家人出國我還送他們用蘋果電腦,不能狹隘地認為愛華為就是愛華為手機。

知名主持人孟非公開怒懟網友:“我開不開國產車,關你什麼事!”

目前對華為有兩種

情緒,一種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支援華為,一種是華為綁架了全社會的愛國情緒。

我們制止他們瞎喊口號,不要煽動民族情緒。

比起那位質問孟非“為啥開的不是國產車”的網友,任正非的見識與層次足以讓大眾拜服。

華為是國產的手機沒錯,但愛國真的不應該與使用國產產品相綁架。

同樣的,開不開國產車,也不應該與一個人是否愛國產生過多關聯。

但可悲的是,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種各類以道德綁架他人的群體。

作家李尚龍,曾接過一個電話。接通後,電話那頭傳來了特別親切地稱呼“龍哥嗎?”

李尚龍還未明確對方身份,電話那頭的女生又開口了:“龍哥,五年前我上過你的課,這個電話是當時我找你們班主任要的,好久不見了啊。”

見是自己學生,李尚龍就趕忙問好。

李尚龍原本想問問清楚對方是哪個班級的學生。不料,剛寒暄沒兩句,女生便開口說到:“龍哥,我想找你借兩萬塊錢。”

李尚龍聽完當場傻了,一個並不熟的學生一打電話就想借錢。

出於對學生的尊重,李尚龍剋制住激動的情緒問道:“你覺得你這樣是不是很冒昧?這樣吧,你有什麼著急的事情方便告訴我嗎?”

結果,女生笑笑地說道:“就是一些小事,不方便告訴你,你就借我吧。”

李尚龍困惑了,一來跟對方不熟,二來又不明原因,有什麼理由借錢。於是,李尚龍找藉口說:“我確實沒那麼多錢,你找找別人吧。”

不料,女生竟趾高氣昂起來:“別裝了,我聽說你們這些民辦學校的老師可有錢了,一節課好幾百塊錢呢,何況你是個好人,所以為什麼不能借我呢?”

聽罷,李尚龍不願再與女學生過多交流,直接掛了電話。

“因為我有錢,因為我是好人,我就要借你錢嗎?”

這種邏輯只要想一想,就覺得荒謬至極,但卻

有太多人依仗著他人的“富”、他人的“好”,明晃晃地對他人進行綁架

知乎上有句話說得好:

舉手之勞明明應該是我幫完你,你感謝我的時候,我自謙和你客氣客氣說的話,而不是你一上來就說我是舉手之勞,隨便揮揮手就行

。”

願不願意幫忙應該是我們個人的選擇,而不應該被他人所道德綁架。

還記得那個“老人偷拿超市雞蛋猝死事件”嗎?

事情發生在江蘇一家超市內,一位67歲的大爺一邊挑選雞蛋,一邊偷偷地將兩個雞蛋塞進了自己的褲袋裡。

結賬完準備離開時,超市工作人員發現大爺褲袋中鼓鼓的,似有東西,便攔下了他。

知名主持人孟非公開怒懟網友:“我開不開國產車,關你什麼事!”

但大爺並不配合,隨後來了幾個工作人員想要與大爺交談,期間拉扯了兩下老人的袖子。

雙方僵持了一會,突然老人便倒地不起。

儘管超市工作人員打了急救電話,但大爺最終也沒能救過來。

匪夷所思的是,大爺家屬聞訊,便認定是工作人員造成了大爺的猝死,於是告了超市,要求賠償38萬元。

今年3月,法院駁回了家屬的全部訴訟請求,超市無需承擔任何責任。

結果公開後,眾多網友紛紛支援,認為這次判決大快人心。

當弱者遭遇不幸,的確值得可憐,但可憐不代表沒有犯錯。

如果超市願意拿出一點錢給家屬,那是超市仁義,但你無權強求他人拿錢。

有位法律系教授說過一句話:

法律是防止人變壞,道德是讓人變好!法律必須人人遵守,道德則是自我約束。

當你用道德來約束別人,而不是自己時,其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作為成年人,任何時候,你都不該趾高氣昂地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

莫言曾在演說中說起兒時的一件事。

上世紀60年代,他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裡組織學生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學生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

為了能讓老師看到自己的表現,莫言沒捨得擦去臉上的淚水。

彼時,他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

他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望著他人,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是困惑的神情。

事後,莫言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

多年之後,當莫言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

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莫言就深感歉疚。

這件事讓莫言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

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羅翔老師有一個觀點:“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

法律是用來律人的,而道德則是用來律己的。

只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講道德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為了審判他人。

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說到底,道德是一種修養,如果能做到高的道德水平,值得表揚和讚賞;但如果做不到,也不應該譴責。

真正有

教養的人,都懂得去包容社會的多樣性,而不是立足於自身對他人大談道德。

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