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為何後來不離開宋江?

既然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為何後來不離開宋江?

《淺說水滸》第496期(文/焦目)在某網站看到的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早在大聚義排座次後,宋江安排樂和唱自己的填詞,就出現了“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算是宋江第一次正式提出招安的事。魯智深和李逵聽到後,當場反對,一個說招安冷了眾兄弟的心,一個更是吼了出來,還一腳把桌子踢碎。後來,魯智深也反對,說奸臣當道,聖聰矇蔽。

既然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為何後來不離開宋江?

當然,最後好漢們還是接受了招安,雖然最後死傷慘重,但總算不再是反賊了。於是很多人就問:既然他們反對招安,為何不乾脆離去呢?何苦還要跟著宋江去南征北討,以至於丟了性命?他們完全可以帶點兒錢,下山找個地方結婚生子,過著平常人的生活嘛。這樣,比去打仗好多了啊。事實上,這是一種想當然。

既然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為何後來不離開宋江?

首先,反對招安的人不多當樂和唱出那句“早招安,心方足”後,明確表示反對招安的人,也就武松、李逵和魯智深三人。其中李逵跟宋江鬧得最兇,武松和魯智深只是口頭反對。至於其他人,沒有反對,都是預設,包括林沖、楊志。宋江從一上山,就沒想過一直割據,更沒想過反抗朝廷。他拉攏關勝、呼延灼等朝廷降將時,也說過,以後會招安,那時大家還都是朝廷的棟樑。這一點,也是朝廷降將們肯歸順梁山的原因。其實,想想大家的出身也能理解。

既然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為何後來不離開宋江?

像楊志、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都是朝廷緝捕的罪犯;孫二孃、張青、李立、朱貴等人,都是乾沒本錢的買賣;穆弘、穆春、張橫、李俊等人,更是地方一霸,沒幾個人喜歡;其餘等人,不是流落江湖,風餐露宿,就是佔山為王,劫掠為生。試問,誰想這樣過一輩子?誰願意一輩子被人家罵反賊強盜?又有哪個人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樣,永遠落草為寇?沒有任何人願意這樣。招安可能會死,但那也是死得其所,不負平生,否則只會被當成反賊滅掉。所以,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宋江忠於朝廷,沒有任何錯。說皇帝和朝廷昏庸,那是站在了上帝視角。

既然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為何後來不離開宋江?

其次,108將是上下一條心很多人總說,梁山人心不齊,分這個派系,那個山頭,其實這是一種陰謀論。大聚義後,作者有一篇賦文,來讚美好漢,其中就有“人人勠力,個個同心”。這就說明,108位好漢都是上下一心的,即便口頭反對,但最後還是支援宋江。所以李逵鬧得很兇,但後來依然接受招安,而且賣力殺敵;林沖和楊志痛恨高俅,但也沒有要殺高俅,更沒有因為招安,離開梁山。

既然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為何後來不離開宋江?

一句話,好漢們都是同心同德,說他們分派系,心不齊,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最後,宋江不反對有人走其實,真到了最後招安時,也有人不願意接受的。但宋江沒說什麼話,想走就走,絕不強求還發遣散費,不想走就留下。宋江傳令:“……如不願去的,就這裡報名相辭。我自齎發你等下山,任從生理。”……號令一下,三軍各各自去商議。當下辭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宋江皆賞錢物,齎發去了。——《水滸傳》

既然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為何後來不離開宋江?

當然,走的都是小嘍囉或者小頭目,108將中,沒有一人離去。綜上可以發現,招安是最好的出路,僅有數人反對,最後也還同意了。好漢們上下同心,並沒有派系、山頭、親疏之分,所以大家都支援宋江,沒有一人離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