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是“穿越者”?他計算了圓周率,提出月亮不會發光

穿越

這一事多出現在小說和電視劇中,看著一個現代人帶著一肚子知識來到古人生活的時代,然後憑藉這些知識大展拳腳,怎麼看都是讓人羨慕的事。可是,在調侃和羨慕的時候,會不會有人是

真的“穿越”過去

,取得

成就的呢

?在歷史中還真有一個人,他的成就足以

讓人懷疑他是不是透過時空穿梭偽裝成古代人的現代人

在現代,每個具備基礎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

月亮

本身不是光源體,人們能看到的

月光是折射造成的

。而這一觀點是誰提出的呢,很多人會說是

伽利略

,其實這樣的答案也不算錯。確實是伽利略發明了

望遠鏡,

證實了

月亮不是光源體的事實

。可是追溯歷史,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的老祖宗

在兩千年前就有提出月亮不能自主發光的說法

,也就是在哥白尼提出

“日心說”

之前,西方還在堅持

“地心說”

的觀點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發現

月亮不會發光的事實

了。

而中國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誰呢?就是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

。月亮不會自主發光這一觀點最早就是

他在著作《靈憲》中所提出的

。生於

東漢時期的張衡在歷史上成就頗多

,是東漢著名的

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

等等,可是他最為突出的成就是在

天文和發明方面

。就僅僅是細讀

《靈憲》

這本書,就足夠讓人懷疑張衡是不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 《靈憲》中主要研究了

在宇宙中太陽、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間的關係

,他是認可

《周髀算經》

中對月亮描述的。他提出:

月亮本不會發光,發光的是太陽

,當太陽光照射在月亮上時,月亮透過折射,將太陽光折射出來,就像自己在發光一樣。

同時他還將

太陽比作火

,將月亮比作是

,被太陽光照到的地方是

發光的

,相反沒有被太陽照到的一面是黑暗的。如此他還類推出

日食

就是由於當地球將太陽光遮擋時,就會形成

月食

。他還將

地球所形成的陰影稱為“暗虛”

,當“暗虛”出現時就會產生

月食

。而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他也猜想,在宇宙中

可能不只是月亮

是這樣發光的,天空中的星星也是透過

對能夠發光的星球折射,

然後發光的。

而伽利略在十五世紀創造出

望遠鏡發現月亮的真相

時,歐洲整個社會還沉浸在宇宙的幻想中,他的觀點是不被認可的,甚至被大眾認為是“瘋子”的言論。這也看出

當時歐洲的社會包容度與中國社會包容度相比是極其狹隘的

,而那個時期的西方的

科文發展是遠遠不及東方的

當然了,張衡不僅在

月球的研究上有所突破

,他對於宇宙的起源和結構都有自己的認知。他將

宇宙比做“氣”,

在宇宙未開闢時,天地之間就像氣團,這個氣

團有“濁氣”、“清氣”和“濁氣”之分

,當兩氣開始相互作用時,就是宇宙出現的時候。

現在人生活的星球是由濁氣形成,而星球之外的地方則是由清氣構成

。因為不斷運作的氣團,所以不管是人所生活的內部還是外部都是隨時變化的,所以宇宙也是

瞬息萬變

的。

而這個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與現在宇宙演化理論基本一致的。接著在

《靈憲》中張衡提出宇宙是沒有邊際的

,是具有無限性的。但是對於這一觀點,張衡並沒有一錘定音,而是

闡述了人們目光所及之處是有限的,

但是宇宙的存在是

無限的

,所以宇宙是客觀程度上的,而

有限性是人們主觀意識所看到的

還有一項,就是張衡

測量日月之間的距離數值,

居然與現代透過天文測量的方法所得到的數值相差無幾,所以這

很難讓人不去猜測他是不是帶著已經算好的資料穿越到了過去

而接著張衡在地理方面又再一次讓人不得不去懷疑他的真實身份,那就是

圓周率的計算方面,

他曾寫過一本有關於

數學著作《算罔論》

,雖然說這本書已經失傳了,但是這本書中

將圓周率演算到了3.1622。

這個數字與現在的圓周率雖然有些許差異,但是在當時距離現代

已有兩千年的東漢

,這是很高的成就了。也為後來

祖沖之

更進一步的研究圓周率得到更精確的資料,創造了條件。

而《算罔論》的遺失,也給現在研究古代早期數學帶來不少損失

其實他在

發明方面的成就更為突出

。無論是預測

地震

的地動儀,改良後的

渾天儀

還是

指南車

,都影響著後世直至今日。而地震儀的發明是因為當時的東漢時期,

地殼不穩定導致地震頻繁

,百姓在頻繁的地震中苦不堪言,朝廷也除了撫慰災民,也幹不了其他事情了。當時的人們就想著如果可以有一種發明能

提前預知地震的來臨,

哪怕只有

一點

時間,不管是

財產還是人員

的損失都會減少。

張衡經過他的苦心研究,結合多年來的知識,發明了

地動儀

。早期的地動儀,形狀像

八個龍頭分別代表八個方向

,龍頭口中各含一個

銅球

,當哪一個方向會出現地震時,龍頭口中的

球就會掉落到底下的蟾蜍口中,

這也讓張衡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逐漸攀升。雖然後世對於張衡地動儀的

作用是否明顯這一點爭議不休

,但是,這也不能否認張衡所發明的

地動儀為後來的地震探測工作所做出的貢獻

。就這些事蹟來看,似乎離張衡是“穿越者”得“真相”越來越近了。

那張衡真的是

帶著資料和技術從未來而來的“穿越者”嗎

?在現在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穿越說”。而這些只是

網友們對於張衡的一種調侃

,大眾覺得怎麼會有人這麼厲害,一生所做的貢獻如此之多。

其實除了張衡有這方面的天賦外,這還與他

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數星星的孩子”

是每個小學課本里都會有的一篇課文,而這個孩子就是

張衡

,小時候的他跟隨祖父學習,

對天文的啟蒙也是從祖父開始

,喜愛看星星的他第一次認識到

北斗七星

也是因為祖父。從此他就像打開了天文學的大門,對

天地充滿好奇

但是東漢時期有關於

天文地理方面的書籍非常少

,而張衡卻開闢了

古代對於天文地理學的研究

。那時的張衡,每日把自己埋在書籍裡,

書本里學到但是看不到的東西他就去天文臺

,一待就是一整天。然後將書本中

粗泛描述的知識帶到現實中研究

,在實踐中獲取更深一層的知識。刻苦的學習張衡進入了當時的

首都大學——太學中學習,而他

能取得成就的轉折也就是

在這個時候

。在太學求學的張衡交到了一個

摯友崔瑗

,崔瑗的老師是當時

有名的天文學家賈逵

。在崔瑗的引薦下,張衡跟著賈逵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漢安帝

看中了張衡的才

華。當時社會的文學創作主要以

漢賦為主

,而

張衡在漢賦

上的成就與他在天文地理上的成就也

不相上下,

他不僅繼承了像

司馬相如

那樣具有恢弘氣勢的大賦,他還另闢蹊徑,

創造了清新爽利的詩賦,

而他在

騷賦

上更於

屈原

並肩。所以說

當時的漢安帝只看到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也不足為奇

。後來張衡的

其他才能被漢安帝看見後

,委以重任。而

張衡在任太史令時,

也是他一生作為的巔峰,各種

天文理論、地理素材

,、學成就等等也是在這十四年裡創造的。

張衡是不是穿越的這個話題,其實是網友的調侃,當然也是一種認可

。畢竟在兩千年前那樣的環境裡,他竟然有著卓越的才能。而現在在

無窮的宇宙中有一顆小星

的名字也叫張衡,那是

後人為了紀念他

在天文和地理研究上的貢獻,所命名的。所以,張衡並不是穿越者。張衡是“穿越者”?他計算了圓周率,提出月亮不會發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萬卷天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