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宏博的視野理解中華文明

以更宏博的視野理解中華文明

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遺址又有重要收穫。在成都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專案工作進展會通報,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新發現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現已出土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巨型青銅面具、青銅神樹、精美牙雕殘件、玉琮等文物500餘件。

以更宏博的視野理解中華文明

以更宏博的視野理解中華文明

以更宏博的視野理解中華文明

20世紀20年代末,三星堆遺址甫一發現,便成為中國考古界新的焦點,尤其是1986年發現的1號和2號“祭祀坑”,出土了青銅神像、青銅人像、金面罩、金杖、大玉璋等珍貴文物千餘件,這些文物多數前所未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青銅文化面貌。這次三星堆發現的金面具殘片、青銅神樹、玉琮等文物,更加清晰地展現了古代文獻典籍中所涉及的古蜀文明。這個文明具有完備的禮制、明確的社會分工、神巫合一的社會形態、成熟的文字系統以及豐富的社會生活。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具有與中原地區截然不同的奇特造型和神秘內涵,反映了古蜀先民精神生活的奇異心理和多元文化撞擊而生的燦爛文明,進一步證實了中華文明的多元化源頭,也打開了一扇通向遠古文明的大門。

三星堆未被發現之前,大多數人都認為,蜀王及其傳說,不過是古華夏神話與歷史傳說“敷衍”的結果,於是將古蜀文明硬塞進東周以來的歷史框架中,造成了削足適履、矛盾叢生的情況。但是現在,成都平原包括三星堆在內的一系列史前古城址的發掘,說明早在4000多年以前,亦即傳說中的夏朝尚未開始之時,古蜀文明就已出現不止一座城市。考古事實也表明,古蜀文明曾沿著岷江、長江、漢水等流域播遷,並影響了中原文明。

以更宏博的視野理解中華文明

我們知道,關於中華文明的起源問題,由於受到“內諸夏而外夷狄”觀念的影響,自上古以來人們就將中原視作唯一的文明中心。隨著考古新發現提供的豐富資料日益增多,中華文明起源呈現為滿天星斗多元一體格局的觀念,正在為學術界所公認。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雖然,各地、各民族跨入文明門檻的步伐有先有後,同步或不同步,但都以自己特有的文明組成、豐富了中華文明,都是中華文明的締造者”。

既相對獨立,又與中原文明聯絡密切,考古上的證據也確認了古蜀文明這一特點。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盉,明顯來自二里頭文化。而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大量玉璋,其源頭也在黃河流域二里頭文化乃至更早的龍山文化。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銅尊,乃是典型的商周青銅禮器,顯示出蜀文化對商文化的模仿。這至少說明,古蜀與中原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在夏朝甚至更早就開始了,這種文化傳播和交流在殷商時期變得更加密切。

中華文明多源一體的格局是經過超百萬年,特別是近萬年以來多區系文化交匯和相互影響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祖先各族群無數次組合與重組、團聚的結果,是文化逐漸認同、經濟逐漸融合的結果。今年是中國考古誕生百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回望百年的考古實踐,我們會發現,考古工作不只是“由小見小”,或者考古和文獻相結合,還要透過對考古成果的研究,認識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燦若星河、綿延閃耀,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的深厚底氣。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是如何發端的?在數千年的接續傳承中,又經歷過怎樣的曲折坎坷、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民族根脈的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考古學誕生近百年來所要揭示和回答的根本問題。三星堆遺址再一次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中華文明的認同與尊崇,更為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增添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給養。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