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雲鵬

編輯 |

心緣

智東西5月19日訊息,今天下午,華為面向生產力場景,首次釋出了16英寸的MateBook,專業顯示和高效能是該產品的兩大關鍵詞。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大家都很熟悉華為“1+8+N”的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華為的智慧硬體產品首先從辦公、娛樂、出行、健康、智慧家居幾個主要應用場景入手進行發力。

而針對移動辦公場景,這次華為提出了“第三代移動辦公”的概念,華為MateBook 16更加關注全場景、智慧化和高效能,以及筆記本與其他終端的生態融合。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智東西作為少數業內受邀媒體,提前拿到了華為MateBook 16並進行了一週深度體驗,可以說,其在螢幕顯示、效能以及多裝置協同等方面的表現的確可圈可點。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一、撲面而來都是“屏”,2。5K解析度P3色域加持

拿到華為MateBook 16開機點亮的一瞬間,這塊螢幕給我的感覺可以用“震撼”來形容並不為過,這種視覺的衝擊力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螢幕大小,相比傳統14或者15英寸的輕薄辦公本,16英寸以及3:2的螢幕比例,都讓螢幕的視野顯得很開闊。在華為看來,3:2比例一直是生產力領域螢幕的最佳比例,可以呈現更多的縱向內容,便於各類剪輯工作。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另外,這塊螢幕的邊框控制令我比較意外,現在的輕薄本一般可以做到上邊框和左右邊框等寬並保持極窄寬度,而下邊框由於螢幕封裝工藝的限制,一般會明顯寬於其他三邊。

但是這次華為MateBook 16幾乎做到了四邊等寬,下邊框僅僅是其他三邊的兩倍左右寬度,剛剛容納下“HUAWEI”LOGO。邊框的控制進一步提升了屏佔比,給我一種一眼望去“滿眼都是屏”的感覺。

在智東西與華為消費者業務平板與PC產品線總裁王銀鋒的深入交流中,我瞭解到,其實這種外觀上的改變,哪怕看似只是邊框收窄一點點,背後確實華為研發的巨大投入,因為這牽涉到產線工藝的改進,封裝方式的升級。

要知道,在產線上開一個新的筆記本模具,可能是動輒上千萬的投入,但華為沒有為此妥協,用做手機的思維做PC,華為在膝上型電腦頗為看重的使用者視覺體驗上“下了血本”。

除了大尺寸和高屏佔比,華為MateBook 16的螢幕素質也值得一提。

螢幕是筆記本只要開機就會一直使用的硬體,因此螢幕看的“舒不舒服”,能不能帶來舒適的視覺體驗就很重要,這就牽涉到螢幕的一些硬體引數基礎。

華為MateBook 16螢幕解析度為2。5K,相比傳統筆記本常見的1080P螢幕,其影象和文字邊緣顯示明顯更加“銳利”,這種特性對於辦公場景來說尤其重要。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放大文字後邊緣依然清晰銳利

色彩顯示效果一直是專業顯示器區別於普通顯示器的一個主要方面,而作為面向生產力場景的膝上型電腦,華為MateBook 16也能夠做到專業級的色彩顯示。

根據我的實際體驗來看,華為MateBook 16的螢幕色彩可以說兼顧準確性和表現力,色彩漂亮“討喜”,但又不會過分豔麗。在顯示一些畫質精美的圖片時,甚至給我一種用手機AMOLED螢幕觀看的“錯覺”。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華為MateBook 16與手機顯示效果十分接近

其實我在日常辦公中經常遇到一類問題,就是在不同的手機上拍攝完圖片,要傳輸到PC桌上型電腦中進行編輯,然後再做下一步使用。但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明顯感覺到,PC桌上型電腦顯示器無法正確顯示出手機圖片的色彩。

手機中看上去效果不錯的圖片,放到PC桌上型電腦上就會感覺色彩有些“寡淡”。這個問題,在華為MateBook 16上得到很好的解決。其螢幕出色的顯示效果和準確的色彩顯示,都極大便利了我的圖片編輯工作,保證了不同裝置上的視覺一致性。

不過,華為MateBook 16的螢幕對我來說仍然有一點遺憾,就是重新整理率仍然為60Hz,目前所有智慧手機廠商的旗艦機基本上都已經進入了“高刷時代”,螢幕重新整理率大都在120Hz左右。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華為MateBook 16螢幕引數

這就造成了手機與膝上型電腦螢幕流暢度的差異,從而造成一定視覺體驗上的“割裂感”。如果華為MateBook 16可以將螢幕重新整理率提升至90Hz或以上,這塊螢幕就會更加無死角。

二、滿血AMD銳龍效能直追桌上型電腦,功耗噪音巧妙平衡

當然,既然是面向生產力場景,那麼生產力如何,就要看處理器效能以及廠商的最佳化調教。

目前在移動端,AMD的銳龍5000系列和英特爾的11代酷睿是廠商普遍採用的兩大處理器系列。

華為MateBook 16搭載了AMD最新一代銳龍5000系列標壓(標準電壓)處理器5800H。這是一顆8核心16執行緒處理器,並內建了Vega 8核顯。

在開啟效能模式後,在常用的效能測試軟體CINEBENCH R20中,這顆5800H可以跑到4500分以上,而這一分數與桌上型電腦上使用的英特爾酷睿i9-9900K僅相差300分,而i9-9900K則是一顆主打遊戲的高效能處理器。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CINEBENCH R20跑分

在使用Photoshop批次處理圖片尺寸時,華為MateBook 16都可以保持較快的執行速度,本地播放4K影片都不在話下。

相比CPU,核顯Vega 8的效能在同類產品中就優勢不明顯了,其效能大約相當於桌上型電腦1050ti、筆記本GPU MX450的水平,相比目前比較火熱的英偉達20系、30系桌面端顯示卡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不過根據實測來看,像英雄聯盟這樣的主流大型網遊,華為MateBook 16仍然可以流暢執行,2K解析度下,即使在激烈戰鬥時也可以保持100FPS以上的幀數,並且CPU、GPU的溫度分別控制在80度和70度以下,噪音並不明顯。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華為MateBook 16執行《英雄聯盟》

其實華為MateBook 16 2KG左右的重量,已經不能說是“輕薄本”,因此其處理器功耗理應給的更加“激進”,從而實現更高的效能。

在AIDA 64的壓力測試中,華為MateBook 16單烤FPU的溫度大約在86°C左右,而CPU功耗能夠達到45W,相比15W的輕薄本,功耗牆提升了不少。整體來看,這個效能釋放在辦公本中表現中等偏上,甚至接近部分遊戲本。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華為MateBook 16執行5分鐘的AIDA 64 FPU壓力測試

值得一提的是,在壓力測試過程中,華為MateBook 16雙手和鍵盤位置都保持了較低溫度,使用體驗並未受到影響,並且風扇的噪音中等偏小,聲音中沒有高頻嘯叫,耳朵聽感會相對舒適。

可以說,在效能、溫度控制和噪音之間,華為MateBook 16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平衡點。

這看起來簡單,實則需要大量的測試,許多傳統輕薄本因為追求極致的安靜而犧牲了效能,或者因為追求效能釋放而忽略了機身輕薄控制和噪音。

對於使用者綜合體驗的細節重視,是做手機非常需要的,而這也恰恰是華為做筆記本的優勢。

據瞭解,在這樣的體驗背後,華為2012實驗室許多“黑科技”都被應用在了華為MateBook 16這款產品中。小到筆記本散熱鰭片、散熱風扇、轉軸進風口的設計,都包含了華為的自研技術。

三、多裝置協同玩花樣,辦公效率“質變”

提到華為平板和膝上型電腦,最為人熟知也是最有特色的就是多屏協同功能,手機筆記本一碰即可配對連線,實現PC操控手機,並且檔案可以實時拖拽互傳。

華為MateBook 16的多屏協同功能可以在電腦上同時開啟兩個手機應用視窗,加上手機自身,可以同時執行三個手機APP,並且在PC上操作兩個手機應用,並不影響手機本身的使用,他們之間的執行是相互獨立的。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PC端多手機APP同時執行

透過多屏協同功能,檔案傳輸變得十分方便,尤其對於記者等職業來說,平時需要面對大量的文字圖片處理工作,多屏協同功能簡化了檔案傳輸的步驟,同時也減少了圖片影片快取對於手機儲存空間的佔用。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PC手機之間圖片互傳

另外透過PC觀看手機APP影片,也可以獲得更大的視野,視覺觀影體驗得到質變。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PC利用多屏協同功能執行手機APP觀影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多屏協同功能還支援PC操控手機拍照,這種體驗還是比較新奇的,大膽暢想一下,在一場新聞報道中,一人操作PC負責文字編輯,一人負責用手機拍照。

文字負責人則可以透過多屏協同實時看到拍攝預覽,甚至可以在關鍵時刻親自用滑鼠按下快門,這樣的體驗對辦公效率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PC利用多屏協同功能進行手機拍照

四、雙揚聲器模擬“空間音訊”,“超大號”觸控板提升操作精細度

說完了華為MateBook 16軟硬體的乾坤,其實還有幾個細節設計令我印象比較深刻。

首先就是華為MateBook 16上的雙揚聲器,初次開啟音訊播放軟體時,其帶來的立體聲效果非常明顯,並且在觀看一些電影時可以明顯感受到聲音的空間感和縱深感。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華為MateBook 16

對於傳統膝上型電腦來說,揚聲器大概就是“聽個響”的水平,但華為MateBook 16既然面向生產力場景,那麼音訊編輯自然就會需要良好的聲音效果。

一般來說,常見的音箱、耳機、手機、筆記本等音訊播放裝置,都因為物理侷限無法做到完全保真的還原聲音,所以需要對聲音的失真校正。據瞭解,華為工程師將聲音按45Hz為單位精密分段,為不同頻段逐一測試,並針對失真情況進行演算法最佳化,這才實現了較好的音色表現。

除了音訊之外,華為MateBook 16的手指觸控體驗也值得一提,其鍵盤的鍵程要比一般的輕薄筆記本長一些,這就讓鍵盤敲擊有了良好的段落感,手感明顯提升。另外華為MateBook 16觸控板面積之大,我甚至可以用“誇張”來形容,其面積甚至比普通手機螢幕還要大不少。

華為MateBook 16全網首發體驗:一眼望去全是屏,效能直追i9-9900K?

▲華為MateBook 16觸控板與華為P40 Pro+螢幕對比

觸控板是筆記本使用者出門在外時必須要用到的,更大的面積,就可以讓觸控更加精準,並且在拖動影象的時候可以更加得心應手。這塊觸控板的可下壓面積比較大,幾乎四分之三以上都可以很容易的按下,並且力度比較適中。

這些細節操控體驗的提升,都讓我有了更多使用華為MateBook 16的動力。

結語:做筆記本看起來簡單,實際卻是硬核技術博弈

華為MateBook 16不論從螢幕顯示效果、整機效能表現、多裝置協同體驗還是細節工藝設計上,都針對生產力應用進行了最佳化,並在具有比較顯著的“專業性”特點基礎上,兼顧了一定的娛樂場景。

而這背後,是研發工程師們對技術的執著打磨,每一個看似優秀的使用體驗背後,都是無數次的試錯和大量的研發投入。華為做膝上型電腦,的確是認真的。

整體來看,華為在PC筆記本賽道上仍然在拓展和豐富自己的品類,隨著顯示器的補齊,PC、平板、手機之間還會形成更緊密的生態連線,華為的全場景生態戰略,也將繼續完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