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六化原則(二)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六化原則(二)

昨天e票通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六化原則(一)講到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六化”原則中的業務閉合化、交易資訊化、收入自償化,今天我們來講一下第四、第五、第六,以便大家更加理解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

1、管理垂直化

管理垂直化也就是管理專業化,是指對供應鏈活動實施專業化管理,目的是為了明確責任,控制供應鏈流程,並且使各個管理部門互不重複、相互制約。因此,管理體系要達到“四個分離”。圖所示為“四個分離”的具體表現。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六化原則(二)

管理體系的“四個分離”

(1)業務審批與操作分離能夠有效避免急功近利和盲目擴張所帶來的風險。

(2)交易運作和物流監管分離是指從事供應鏈交易的主體不能同時從事物流管理工作,尤其是不能對交易中的商品實施物流監管。

(3)金融業務的開拓、實施和監管分離即“三權分立”,在經營單位組織結構的設定上採取開發、操作和巡查三分開的原則,並對各部門的工作做明確分工。

(4)經營單位和企業總部審議分離指的是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審批要實行經營單位和總部兩級集體評審制度。透過設立評審委員會來評審具體專案,而對某些特定業務要指定專門評審員或者管理部門負責人進行評審,最後根據風險等級報請領導審批,由領導集體決策。透過層層審批,最大限度瞭解供應鏈執行情況,規避金融風險。

2、風險結構化

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過程中要實現風險的結構化,這指的是合理設計業務結構,並運用各種手段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風險的結構化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如圖所示。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六化原則(二)

風險結構化需要考慮的因素

1.保險要想將業務風險分散,保險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完善的金融保險風險分散方案應該將各種險種有效組合在一起,比如客戶信用險、財產保險、第三方監管責任險以及員工真誠險等。這樣的組合方式在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比較常見,但我國尚處市場經濟初期,誠信經濟尚未完全建立起來,這種組合型保險仍需探索。

2.擔保與承諾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各類不同的參與方或主體所能起到的擔保和承諾都應該考慮在內,包括融資需求方、連帶保證方、一般保證方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擔保承諾。

3.協議約定供應鏈金融業務要想順利持續地開展,各參與方應該公平公正地承擔業務責任,因此必須客觀地界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承擔風險的範圍和方式。

4.建立風險準備金

供應鏈金融業務具有風險高的特點,這使得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服務商以及參與監管的監管方都有著不小的壓力。要想有效避免風險帶來的損失,不妨向期貨市場的風險準備金制度學習,計提一定比例的風險準備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出現一定的損失,這些損失也在可控範圍內,對經營帶來的影響不大。

3、聲譽資產化

聲譽資產是企業給社會公眾的綜合印象,是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和,即口碑、形象、美譽、表現、行業地位、輿論反應以及社會責任等名聲指標的統稱。企業的聲譽資產需要企業一點一滴地積累,長期不斷地努力才能獲得。可以說,聲譽資產是企業最強大的軟性競爭力,用聲譽管理大師凱文·傑克遜的話來說,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在供應鏈金融創新中,聲譽代表了企業在從事或者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時的能力、責任和擔當。只有聲譽良好的企業,才能促進金融業務穩定持續地發展,一旦喪失聲譽,意味著企業具有比較高的道德風險,可能會產生惡意破壞行為,導致供應鏈金融生態環境和市場秩序出現紊亂。

目前存在著四種比較典型的惡意融資行為,如圖所示。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六化原則(二)

典型的惡意融資行為

1.三套行為

三套行為是指套利、套匯和套稅行為。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獲得不法的金融收益。套匯和套利是利用利率或者匯率波動,透過虛構貿易和物流來獲取利差和匯差的行為。套稅則是指將那些終端客戶不需要的發票節省下來,售賣給其他公司或者自己用來填補銷售賬單。這樣一來,企業一方面獲得了套稅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填補虛假交易形成的缺口;套稅還有其他的形式,比如虛報貨物等級,將B類貨物報為A類貨物,從而達到套取退稅收益的目的。

2.重複或虛假倉

單重複或虛假倉單是指借款方與倉儲方相互串通,透過虛假開立或者重複開立的方式,就同一貨物或者他人貨物開立多張倉單,以供借款方重複質押給不同的金融機構,從中獲取暴利。

3.自保自融

自保自融是指親朋好友或者與借款方有緊密聯絡的人為借款方進行擔保,而進行物流倉儲監管的人或者是同一人,或者是緊密關聯人,從而套取資金。

4.一女多嫁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六化原則(二)

綜合考察企業聲譽的幾個方面

一女多嫁是指借款方雖然有一定的資產,但由於不同金融機構之間難以做到資訊共享,從而使借款方從多方融資,特別是透過不規範的民間借貸,惡意放大自己的信用,套取資金。為了防範可能出現的以上行為,就需要在風險識別、監測和控制的過程中評估和量化供應鏈金融參與者的聲譽。如圖所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評價。來源‘供應鏈金融’,作者陳曉華,吳家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