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考入中科大、有望奪取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為何會驟然隕落?

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代也有不少神童的出現,但是大部分後天都不盡如人意。

古有方仲永、曹衝。傷仲永在沒有接觸過紙筆的情況下,五歲就可以提筆寫詩作詞,名噪一時。

不過好景不長,可方仲永在十三四歲之後就失去了此種才能,因為他後來沒好好讀書,而是被父親帶著到處顯擺,以換取錢財。

與方仲永不同,謝彥波可以說是被所謂的導師廢了。

11歲考入中科大、有望奪取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為何會驟然隕落?

謝彥波的經歷

謝彥波小時候家住在湖南醫學院的家屬大院裡,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物理教師。

一歲那年,他被送到鄉下跟奶奶一塊兒生活,快到入學年齡,才從鄉下回到城裡。謝彥波回到城裡,對一切都感到既新鮮又陌生。他平時也不愛講話,即使開口,連個第一人稱的“我”也不會用。餓了就說:“彥波要吃飯!”渴了就喊:“彥波要喝水!”媽媽嘆氣說:“這孩子,像個榆木疙瘩,長大準沒出息!”爸爸不同意媽媽的看法,說:“彥波是外濁內清,引導得好,出息不會小呢!”

謝彥波上學後仍不喜歡開口講話,老師問他問題,他也不回答,這個老師感到頭疼了,把彥波的表現告訴了他爸媽。後來在他爸爸的開導下,才開始活潑起來。

有天晚上,爸爸檢查到謝彥波的作業,發現這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竟做起高年級的數學題來,彥波說:”五年級班裡上課,我在一旁聽了一遍就會了!“爸爸發現他接受能力強,求知慾也很旺盛,便指導他自學起來。謝彥波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嚴格的作息時間表:每天清晨6:15起床,經過十多分鐘的體育鍛煉,然後開始學習。

11歲考入中科大、有望奪取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為何會驟然隕落?

放學回家,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晚飯後玩一小會兒,即開始超前自學數學1小時。晚上8:30睡覺。天天如此。每天堅持5個多小時的看書學習。學累了就去滾滾鐵環。就這樣,他在小學三年級就把初中的數學攻下來了,四年級就學完了高中數、理、化,到五年級時已開始鑽研大學的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解答了數以千計的習題。

只有小學畢業文憑的謝彥波,參加湖南醫學院子弟中學高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二名。參加長沙市高中生數理化競賽,又獲得了好成績。彥波出名了。中國科技大學派專人來對他進行面試,結果發現他的數學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其他各門功課也都達到高中畢業水平。科大錄取他進了少年班。謝彥波大學畢業提前一年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成為國內年齡最小的15歲的研究生,1987年12月獲博士學位。現中國科大作研究工作。

謝彥波年齡小,自理能力差,自視甚高,尤其不懂如何與人交往。入學時他剛剛11歲,此前只有小學5年級的人生經驗。但這並不影響他的發揮,第一個學年過去後,打牢了基礎的謝彥波選擇了物理系。從此,這個繫著紅領巾的大學生的潛在天資得到了充分表現,一路成績驕人,直到畢業。

1982年,謝彥波提前一年大學畢業,15歲在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跟隨於淥院士讀碩士,18歲又跟隨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讀博士,被看好在20歲前獲得博士學位。但是謝彥波在心理成長方面是缺失的。

11歲考入中科大、有望奪取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為何會驟然隕落?

“他沒能處理好和導師的關係,博士拿不下來,”汪惠迪說,“於是轉而去美國讀博士。”

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謝彥波可謂因禍得福,得以跟隨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學習,後者在1977年因為在凝聚態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在沃德羅普的著作《複雜》中,這位教授被描述為一個深邃而傲氣的人。

對安德森來說,謝彥波的性格中有著令人無法容忍之處,那就是比他本人還要傲氣。

“我的論文不討他的喜歡,”謝彥波說,“寫的是他的理論的不對。”

在普林斯頓的中國同學圈子裡,謝彥波與導師不睦,漸漸成為公開的秘密。

本來,事情並非毫無轉機,可是恰在這時,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北大留學生殺死美國教授事件。當人們意識到應該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時,謝彥波被懷疑為潛在的危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位副校長決定讓謝彥波回國,這意味著後者的留學生涯的結束。這件事情後來在中科大內部爭議頗多。

回國後,謝彥波也被打回了原形,很快他結了婚,沒有什麼積蓄,分到了一套樓下總是有人打牌的小房子。在持續不斷的煩惱中,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才結束了往日的夢想。

11歲考入中科大、有望奪取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為何會驟然隕落?

天才隕落的原因

從上面所述,其實謝彥波的隕落可以說是必然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不健康的成長

在其成長方面,實在是太快了。人畢竟是社會的動物,如果只有所謂的天才,而不會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及發展,那麼這樣的人成長起來,遲早也會被社會所淘汰。造神、應試、捨本逐末、拔苗助長、本本主義都會害了天才。

二、起點太高,再往上太難

雖說謝彥波確實有天才之能,但所謂的天才能力有一部分是人們給賦予的。就算他確實有強大的計算和分析能力,但誰也不知道這種能力能維持多久,或者這樣的能力的基礎穩不穩固。怎麼更好的引導這種能力向好的方面發展也是個大難題。

三、內心脆弱,經不起風雨

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哪裡有那麼容易呢?雖然謝彥波被冠以神童的稱謂,甚至說有機會拿到諾貝爾獎,但終歸,這只是人們的理想而已。就算是世界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以及愛因斯坦也會有失敗的時候。謝彥波只是一兩次失敗,已經沒有鬥志了,一個奮發圖強的人怎麼有機會成功呢?

人的成長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當然一個人成功後遇到挫折也是必然的。只有經過努力—成功—挫折—再努力—再成功的過程才能不斷的成熟。一個人要全面發現,不光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在人文、地理、歷史、文學、藝術領域都要有所涉及,以開闊眼界,拓寬思路,觸發靈感,達到心智成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