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請別再叫我石油巨頭了

對不起!請別再叫我石油巨頭了

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中,石油巨頭們紛紛調轉了方向。

石油公司 轉型  新能源

共2420字|建議閱讀時間 5 分鐘

文 | 江南

改頭換面之後,它們還是那個熟悉的石油巨頭嗎?

01、巨頭更名記

數日前,全球著名石油巨頭道達爾正式宣佈更名,公司名稱由“道達爾(Total)”改為

“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

“能源”一詞的加入,彰顯了道達爾

由傳統石油巨頭向多元化能源公司

變身的決心。

與此同時,道達爾啟用了全新的品牌LOGO。

據道達爾介紹,新LOGO以TotalEnergies中的首字母“T”、“E”為基礎,繪製出了一個代表

“能量之旅”

的符號。

對不起!請別再叫我石油巨頭了

LOGO採用了7種顏色,分別代表著不同的能源,漸變的填充形式代表著,

道達爾從歷史顏色(代表石油的紅色)為起點,邁向新能源。

對不起!請別再叫我石油巨頭了

事實上,道達爾的轉型遠不是改了個名字這麼簡單。

近年來,道達爾逐漸加碼多元化能源業務,在彭博智庫的有關排名中,

道達爾在向綜合能源轉型中的總得分是所有國際石油公司中最高的。

它不僅擁有最多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還明確表示,在未來十年間,公司的能源生產增長將以

LNG和可再生能源及電力

兩大支柱為基礎。

道達爾的“改頭換面”,只是眾多石油公司邁向轉型的冰山一角。

有趣的是,同道達爾一樣,不少企業也正在試圖透過在名稱中“拋棄”石油、擁抱能源來證明轉型的決心。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更名出現的更早。

三年前,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宣佈將公司名稱更改為“Equinor”,

新名字中不再包含“oil(石油)”。

挪油曾對此表示,更名是為了展現公司致力於成為一家大型能源公司,而不只是一家專注於石油的公司。

丹麥石油天然氣公司(Danish Oil and Natural Gas)2017年更名為ØrstedA/S,新名字與丹麥電磁學創始人Ørsted的名字相關,

寓意著公司由傳統油氣向電力邁進的新徵程。

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生產企業。

與在名稱中“拋棄”石油相比,bp則對公司的名稱釋義做出了新的解釋,由British Petroleum(英國石油)變成了

Beyond Petroleum(超越石油)。

這一改變,同樣彰顯著bp在能源結構調整上的決心。而且值得一提的是,bp“超越石油”概念的提出是在更早的2000年。

超前概念的提出,讓bp成為了石油企業探索轉型的先頭軍。儘管經歷了早期的動盪,但如今,bp仍然率先走在探索多元能源的路上,光伏、風電、生物質燃料等產業已初顯眉目。

顯然,在石油行業還遠遠稱不上“夕陽產業”的當下,大多數國際石油巨頭們已經未雨綢繆,佈局未來的轉型之路。

02、打造一個能源巨頭,共需要幾步?

從“石油巨頭”向“能源巨頭”靠攏,已經成為了行業的趨勢。但要怎麼做,全行業都在積極探索。

首先,對於已經在石油天然氣行業沉浸了數十年的企業而言,傳統油氣主業與企業命脈緊密相連,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完全拋棄油氣。但隨著企業涉足專案的增多,必然會在投資上有所取捨。

如此境況之下,“油氣牌”究竟該怎麼打?

從目前國際油氣巨頭的實踐來看,多數企業正在選擇

剝離重資產、更加關注回報率。

比如殼牌此前就出售了成本較高的大部分加拿大油砂資產,重點關注那些能夠在

油價低於40美元/桶的市場環境中獲得良好回報的專案。

道達爾則出售了英國北海的非核心資產,將重心轉移到了回報率更高的中亞、南美等地區。

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油氣行業的資產減計規模達到了

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頻繁的交易也顯示出了行業正在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與此同時,

天然氣資產在油氣公司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在目前全球排名前列的石油巨頭中,無一例外地都將天然氣業務作為未來的發展重點,在油氣組合中,天然氣佔比正逐漸超過石油。

這與天然氣高效、清潔的優勢有關。天然氣的清潔性使其在化石能源中具備更長遠的發展前景,同時其高效、穩定的特性,又能夠彌補可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問題。

在調整油氣產業結構的同時

,加大對新能源的投資力度,

是石油公司轉型的“進階”階段。

近年來,以歐洲為代表的的石油巨頭們在該領域表現突出,憑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明確的轉型路徑,正在加速向新能源產業靠攏。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投資相比,石油巨頭們對新能源業務可以說是“熱情有餘、行動不足”。

目前,多數新能源產業與油氣產業在盈利水平上存在較大差距,考慮投資回報率風險,不少企業步伐邁的較為謹慎。

因此,儘管對於新能源的投資力度正逐年加大,但就目前而言,

其所佔據的體量還遠遠無法與油氣主業相提並論。

而想要成為名副其實的“能源巨頭”,需要實現

新能源業務與油氣業務並重乃至於超越。

對石油巨頭而言,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跨越。

03、中國油氣公司的抉擇

對“三桶油”而言,轉型勢不可擋,但也需要對症下藥。

近年來,國內油氣對外依存度和消費量逐年攀高,油氣供應存在明顯短板,加之行業出現的“黑天鵝”事件,種種因素嚴重製約著我國的能源安全。

在這種形式下,

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的方向不容動搖。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曾對此表示,國內應明確要求到2035年甚至到2050年,油氣行業的任務是盡最大努力加強勘探開發,增加和保持油氣產量和供應鏈。

因此,對於國內油氣公司而言,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堅守油氣主業,才是發展的第一要務。

但這並不與發展新能源產業相矛盾。相反地,

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能源產業,

將會成為國內油氣企業轉型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國內主要油氣企業也已經開展了相關的嘗試。

例如,中國石油憑藉廣闊的沙漠油氣田條件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中國石化利用鑽井優勢涉足地熱領域,中國海油憑藉海上作業經驗及裝備進軍海上風電等。

尤其是國家“碳中和”目標提出後,三桶油擁抱新能源的態度更加積極。從國際石油巨頭的更名潮看,未來,我們熟識的三桶油或許也將會變成

“中國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轉型從來就與風險相伴,但風險的另一面,也是機遇。

從石油巨頭邁向能源巨頭,並不意味著石油行業的衰退,而是又一次擴張業務的機遇。

而對於轉型大潮之下油氣企業而言,

有所為、有所不為,

或許才是突出重圍的理智之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