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俗話:“小暑一聲雷,穀米賤如泥”,為啥會賤如泥?

小暑節氣即將到來,今年的7月7日下午4點49分,就是小暑交節的時間。《群芳譜》中說:“暑氣至此尚未極也”,意思就是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因此叫小暑。有句農村俗語說:“小暑一聲雷,穀米賤如泥”,到底是啥意思呢?老祖宗留下的經驗有沒有道理?

7月7日小暑,俗話:“小暑一聲雷,穀米賤如泥”,為啥會賤如泥?

小暑是一個節氣,為啥不是當天的零點開始?而是要到下午4點49分才交節呢?

其實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黃道平分為二十四等份而得來的,黃道就是太陽在天空中的執行軌跡。是以地球公轉為參照物,人們假象出來的一個大圓圈,由於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因此太陽在黃道上的執行方向就是自東向西。這就好比汽車往前跑,路邊的樹木一定會往後退是一個道理。

7月7日小暑,俗話:“小暑一聲雷,穀米賤如泥”,為啥會賤如泥?

太陽在黃道上執行一圈,就是一個迴歸年,等於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那麼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與黃道一圈的時間是一樣的。所以陽曆的平年就為365天,閏年就為366天。

7月7日小暑,俗話:“小暑一聲雷,穀米賤如泥”,為啥會賤如泥?

因為黃道一圈為360度等於365天5個多小時,所以黃道上的一度大於一天。一個節氣等於黃道上的15度,將大於15天,大約為15天還多出來兩個多小時。正因為多出來的兩個多小時,才導致了每個節氣交節的時間都不是固定的。

因為今年的7月7日下午4點49分,正是太陽在黃道上執行到105度的時間,所以那一天的4點49分之前還屬於夏至節氣,之後就進入小暑節氣了。

7月7日小暑,俗話:“小暑一聲雷,穀米賤如泥”,為啥會賤如泥?

以前人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對天氣變化是非常在意的,甚至每天都會記錄下天氣的變化情況。比如“冬至逢壬數九”,可不單單是數著天數,而是要在紙上記錄下每一天的陰晴變化。長此以往,人們就發現了天氣的變化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氣象上稱之為“大氣的韻律活動”。

人們發現,小暑當天如果下雨或者打雷的話,之後的“三伏天”雨水就會比較多。從而總結出了很多農諺流傳至今,比如比如“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意思就是小暑當天如果打雷的話,梅雨季節就會再次回來,並且會延長十八天。

7月7日小暑,俗話:“小暑一聲雷,穀米賤如泥”,為啥會賤如泥?

因為“小暑逢未出梅”,也就是說小暑之後第一個未日就是梅雨季節結束的時候,然而小暑當天打雷的話,梅雨季節就會再延長十八天。再比如“雨打小暑頭,45天不用牛”,意思就是小暑當天下雨的話,一直到秋季處暑都會降雨較多,連耕牛都不用去田間耕地了。

小暑之後,正是稻穀需要雨水的時候,如果“三伏天”雨水較多,稻穀的收成就好。俗話說“伏裡無雨,谷裡無米”,“三伏不受旱,一畝增一石”,“谷秀三場雨,遍地都是米”,“穀子長得乖,無水不懷胎”,這些諺語都說明了三伏天雨水充足,稻穀就會有好的收成。

7月7日小暑,俗話:“小暑一聲雷,穀米賤如泥”,為啥會賤如泥?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物以稀為貴”,多了也就不值錢了。對於以前的老百姓來說,糧食收成好,價格就會下降,也就賣不了好價錢了。如果收成不好,連飯都吃不上了,真是豐年旱年都為難,相比之下,豐年不會餓肚子,所以年年都在祈求雨順風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