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背鍋”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1000萬年,恐龍已出現衰退

想象一下,如果6600萬年前那顆

小行星

沒有撞向地球,

恐龍

沒有滅絕,世界會怎樣?地球上的哺乳類動物還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1000萬年,恐龍就已開始衰退,一些恐龍物種滅絕的速度超過了新物種的出現,使它們“特別容易滅絕”。

小行星“背鍋”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1000萬年,恐龍已出現衰退

點選載入圖片

事實上,之前也有古生物學家提出過這種說法:在小行星撞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之前,非鳥類恐龍正在受到傷害並經歷著逐漸減弱的過程,而小行星只是作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來結束已經在進行中的過程。然而,鑑於與

化石

年代有關的不確定性、與化石的可用性有關的選擇效應以及進化模型的缺陷以及其他問題,這是一個很難證明的推測。毫無疑問,在統治陸地環境1。75億年之後,非鳥類恐龍會逐漸消亡,這一點令人難以置信。

小行星“背鍋”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1000萬年,恐龍已出現衰退

點選載入圖片

不過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的新研究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案例,同時也為恐龍的衰退提供瞭解釋。

來自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科學演化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康達明(FabienCondamine)領導的團隊檢查分析了1600多塊恐龍化石,其中包括來自6個科的247種白堊紀晚期恐龍物種:甲龍科(食草甲龍)、原角龍科(有角的恐龍,如三角龍)和鴨嘴龍科,以及食肉暴龍、傷齒龍科(如手盜龍)和馳龍科,歷史可追溯至1。5億至6600萬年前。目的是測量恐龍滅絕的速度,以及大量新物種的出現率。

小行星“背鍋”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1000萬年,恐龍已出現衰退

點選載入圖片

然而,化石的研究分析表明大多數恐龍從未形成化石,即使是那些已經形成化石的恐龍,仍有許多標本未被發現。團隊對資料進行建模,並對多樣性和滅絕率進行限制,以抑制偏差和不確定性。結果發現,非鳥類恐龍的數量在7600萬年前開始持續減少。

團隊認為非鳥類恐龍數量下降似乎與古老物種的滅絕率增加有關。同時恐龍似乎在努力實現多樣化,但進化上的新穎性越來越難。而鴨嘴龍可能是其中一個罪魁禍首,至少在食草恐龍中是如此。

小行星“背鍋”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1000萬年,恐龍已出現衰退

點選載入圖片

資料顯示,每次進化出一個新的鴨嘴龍物種,甲龍科和原角龍科的滅絕率都會增加0。6%和9。1%。鴨嘴龍的多樣性下降速度也比其他科要慢。換句話說,鴨嘴龍科物種在競爭中勝過了它們的一些食草堂兄弟。

另外氣候變冷可能是恐龍數量下降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在白堊紀末期(大約1億年前),北大西洋的氣溫下降了7-8氏度。全球氣候變得更冷,這使得可能依賴溫暖溫度的食草恐龍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而食草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它們的消失會容易發生滅絕級聯反應。

小行星“背鍋”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1000萬年,恐龍已出現衰退

點選載入圖片

此外,恐龍性別可能部分受溫度影響,就像現代鱷魚和海龜一樣。如果白堊紀末期出現全球氣候變冷,恐龍胚胎的性別轉換可能導致恐龍物種多樣性喪失。同時團隊還發現壽命較長的恐龍物種更容易滅絕,這或許反映出它們無法適應地球上的新環境。

康達明表示:“在地球上棲息了數千萬年的恐龍已適應了它們常見的溫暖潮溼型中溫氣候,然而在全球氣溫冷卻下,恐龍物種和其他大型動物一樣可能無法適應。”

小行星“背鍋”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1000萬年,恐龍已出現衰退

點選載入圖片

就研究結論而言,恐龍的最終滅絕不能僅僅歸因於小行星的撞擊,因為恐龍物種衰退的危機已經在進行中,小行星的到來不過是棺材上的最後一顆釘子而已。而氣候變冷和食草恐龍的多樣性減少,也導致各種恐龍無法從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災難中迅速恢復。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該研究的6個恐龍家族雖然在化石記錄中得到很好的體現,但並沒有給出恐龍全球多樣化動態證據。僅從數量下降判斷恐龍遭遇衰退危機,是否意味著如果沒有小行星的話,恐龍註定也會滅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