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討封請賞,為什麼王翦享盡榮華,韓信卻引火燒身?

熟讀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王翦身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秦滅楚的最大功臣,被秦王賞賜良田錢銀無數,享盡高官厚祿而善終。韓信身為“漢初三傑”,劉邦擊敗項羽的最大功臣,在大漢立國後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後被貶為淮陰侯,最後被呂后殺死於內宮。兩人都曾向上司討要封賞,為什麼秦王大喜而劉邦大怒呢?

同樣是討封請賞,為什麼王翦享盡榮華,韓信卻引火燒身?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看兩人都要了什麼封賞。

王翦請賞

《資治通鑑》載,公元前226年王翦出征,秦王親自相送。王翦臨出發時,請求賜予許多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秦始皇說:“將軍儘管上路好了,我又豈會虧待你的家人呢?”王翦說:“我已經老了,對高官厚祿已經沒什麼期盼了,趁著現在大王特別器重我,我就想給子孫後代也掙份家產。”秦始皇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當場賞賜了王翦,於是王翦率軍正式出征。

同樣是討封請賞,為什麼王翦享盡榮華,韓信卻引火燒身?

但王翦一邊進軍,一邊又給秦王送去討封信件,前後竟然多達五次,連王翦手下的將領們都覺得王翦太過分了!

面對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王翦這才道出實情:秦王多疑,現在全國的兵馬都在我手上,我若不做出貪財念家的樣子,秦王心中一定會猜忌我!

誠然,自古以來為君者多疑是基本要求,王翦如果什麼都不要就走了,秦王就不知道該如何賞賜王翦,一旦有了這種疑問,猜忌的種子就被種下。而現在王翦用實際行動告訴秦王:我王翦老了,只想撈點錢財給兒孫,沒有那個追求權力的野心去擁兵自重了。秦王心裡有底了自然不會猜忌他。另一方面,王翦強調想給子孫掙下產業,也說明王翦心心念念著家裡人,打完仗一定會回來,如若不然,秦王拿下他掛念的家人,還愁王翦不投降嗎?

同樣是討封請賞,為什麼王翦享盡榮華,韓信卻引火燒身?

就從要錢這一件事兒上,王翦向秦王表明了心意,也將自己的軟肋交到了秦王手裡,不得不說,作為征戰沙場的老將,王翦不只是戰無不勝,更懂得為臣之道!

韓信討封

我們再來看看韓信是怎麼討封的——《淮陰侯列傳》載: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

同樣是討封請賞,為什麼王翦享盡榮華,韓信卻引火燒身?

這段話的意思是韓信打下齊國後說齊國人心未穩,需要個齊王來穩定局面,想暫時代理齊王。劉邦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項羽圍困,日夜盼你來幫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趕緊暗中踩了劉邦一腳,劉邦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做也要做真王,做什麼代理齊王?”於是封韓信做了正式的齊王。

韓信獲封真齊王之後很高興,他高興了,劉邦卻把這件事給記住了!劉邦當時是封了韓信齊王之位,但這是他受到威脅的時候才做的決定,這種決定是忍下了憤怒而下,這也就意味著,當這種威脅不存在的時候,這些憤怒都會再回來!

同樣是討封請賞,為什麼王翦享盡榮華,韓信卻引火燒身?

因為任何人,面對別人的威脅的時候都會憤怒,更別提已經是君主的劉邦了,人為什麼想要權力?裡面有個核心就是希望在任何的時候都不懼別人威脅!

總結

從以上兩個故事我們不難看出,同樣是請賞,王翦要的是錢,韓信要的是權。自古以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都是自私的,為人臣子要是不貪錢,那就是要權,權力肯定是不能給的,要是給了那就是“彼可取而代之”,就是“大丈夫當如是”,臣子不甘心只做一個富家翁,那最後一定會有人流血。

大家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