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我國

空間站

首批3名

航天員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已經分工協作,完成了首次出艙作業任務,其中劉伯明和湯洪波都出色地在艙外作業,所涉及的任務為機械臂安裝上臂支架、抬升艙外全景攝像機的位置以及應急返回驗證等重要任務,而指令長聶海勝則是在艙內操控機械臂,並不時地對艙外作業的同事進行安全提醒等等。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航天員出艙

而此次的出艙活動中,有兩個最大的看點,首先就是地面控制室崗位一直在提醒的機械臂運動的位置;另一個就是航天員穿著的是我國自行研發的新一代航天服。

遠端操控的黑科技

近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無論在基礎建設方面,還是在智慧製造方面,中國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因此也出現了不少的“黑科技”!而這些“黑科技”也被應用到了空間站上,讓我們的空間站變得更加智慧,目前在3位航天員的配合下,我們的空間站已經實現了WiFi全覆蓋!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天和”核心艙配備了一個大型機械臂——“天和機械臂”,就是用在空間站上的一個“黑科技”,被譽為是

太空

的“大力神臂”。可以在太空抓取物體,方便裝置的對接、安裝、變軌、分離等操作,從而在太空可以實現類似人類手臂的運動能力。相信大家都瞭解過,這裡就不去多講了!當然,機械臂除了託舉航天員到指定位置,有效支援航天員出艙活動外,還承擔著艙段轉位、艙外貨物搬運、艙外狀態檢查、艙外大型裝置維護等在軌任務。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天和”核心艙配備了一個大型機械臂——“天和機械臂”,就是用在空間站上的一個“黑科技”,被譽為是太空的“大力神臂”。它的結構本身是一個智慧機器人,是天宮空間站的主機械臂,總質量大約為0。738噸,兩根“肘關節”式的機械臂完全展開能達到10。2米,可承載25噸且有抓握功能

航天員的安全如何保障?

這次出艙的任務中,劉伯明和湯洪波穿的艙外航天服也格外引人注目,在天舟二號發射的時候也有過相關的報道,這款航天服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僅需5分鐘就能穿上身,這款航天服能夠給航天員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在航天員出艙的時候,是有一些嚴格操作的步驟,除了在核心艙內要穿好艙外航天服外,還要經過過氣艙,這個過氣艙其實就是一個核心艙的一個過渡的過程。從核心艙進入過氣出艙時,過氣艙的氣壓和核心艙是一樣的,關上過氣艙和核心艙之間的艙門後,要將過氣艙的空氣排空,當艙內的氣壓由常壓逐漸減到真空環境後,航天員就可以直接出艙了。如果直接出艙,會對航天員有一定的危害,動作極其危險。

航天員在艙外的或從不同於地面,因為太空作業存在著一定的危險:

首先,艙外的處於真空狀態,人類幾乎不能自由呼吸,需要藉助宇航服裡的空氣補給功能;

其次,艙外的溫度極低,太陽直射不到的地方溫度又會迅速下降到零下160度左右,溫差將近300度,這些都遠遠地超出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

第三、太空的輻射很嚴重,有超強的紫外線、宇宙射線等會危及生命安全;

第四,太空中還存在著碎片、微流星、高能粒子等等,一旦擊中航天員,將非常的危險!

正是由於各種危險存在,在艙外宇航服的設計上,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新一代艙外航天服的神秘面紗

我國是世界上擁有獨立設計和生產艙外航天服的國家之一,技術實現僅次於美國和前蘇聯,但是這兩個國家設計的年代比較久遠,美國現在存放在空間站的4套艙外航天服還是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為太空梭設計的。不過,按照現在的可比價計算,單件造價高達1。5億美元,加上生命支援系統總價要超過10億元人民幣,但至今已有將近30年了。

艙外航天服被與一位是微型載人航天器,不僅能滿足航天員在艙外暴露在超真空、極高溫差、強輻射、高能粒子碎片“洞穿”等環境下對於生命保障的需求,,同時又能滿足航天員出艙活動對於手腳等部位基本靈活性的需求。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我國航天員身著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出艙。據介紹,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經改進後,能滿足身高1。6米到1。8米的人穿著,還能根據航天員的體型進行調整;雖重達130公斤,但穿脫方便快捷。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新一代的航天服比起13年前翟志剛出艙時候穿的第一代“飛天”服,科技含量比以前更高、關節部位更加靈活自如、支援出艙時間也更久、測試維修性更強的特點。新一代“飛天”航天服上配備了攝像機,可以全程記錄了航天員的相關操作,而且出艙時間由原來的最多4個小時提高到了現在的8個小時,航天員能夠在艙外長時間一次性完成更多的任務,減少了出艙的頻次,不僅可以降低航天員體力消耗,而且還能提高了艙外作業效率。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已完全實現自主供氧以及溫度、溼度、壓力、液冷服等控制,航天員與艙體之間不再有電臍帶連線,這既減輕了航天員艙外活動的負擔,而且沒有“電臍帶”的“束縛”操作起來更靈活、艙外活動範圍也更廣,只要有扶手的地方都能到達。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新一代艙外航天服,方形的“揹包”是生命支援系統

艙外宇航服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安全性、舒適性以及靈活性等方面展開的,不僅僅因為艙外環境的惡劣,再加上在失重狀態下航天員“行走全靠手”,就像是在太空遊行一樣,而且操作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要一手將自己固定、一手作業,即便是擰一顆螺絲釘,他們的操作也是這樣的。因此要在航天服上做文章,保證航天服的安全效能和機動靈活效能,確保各項任務按照既定的目標推行。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在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誌著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作為我國新一代“小型載人航天器”的與宇航服,其造價也是不菲的。據悉,我國空間站目前配備著兩套艙外航天服,其造價費用就高達3000萬人民幣(約465萬美元),而我國航天員的服裝還包括艙內航天服、艙內常服兩種,也是由新型材料和工藝製作而成的,從而滿足飛船發射、返回、交會對接、艙內正常活動等不同狀態下航天員服裝穿著的需求。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艙外航天服不能帶回地球?

即便是這麼貴的東西,在結束了任務後,也是不能帶回地球的,網友表示“太可惜了”!為什麼不能帶回地球呢?首先,“國際慣例”都是這麼操作的,其主要原因是返回艙有一定的負荷,載荷和容量是有限的,沒有那麼大的空間來擺放這樣的大物件!其次是航天員返回時只需穿艙內航天服即可,當階段性任務完成後這兩套航天服還將繼續留在天和核心艙內,供後續神舟十三號等入住的航天員使用。等到完全結束任務後,會隨著軌道艙墜入大氣層焚燬,這就是為什麼艙外航天服不能帶回地球的原因。

宇航員出艙穿價值3000萬元的衣服, 為何不帶回來? 網友: 太可惜了

點選載入圖片

確實有很多人不理解這是為什麼,帶回地球不是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嗎?其實,我們能想到的,科研人員早就想到了,地面肯定會有備份的同款產品,因此大家就不用擔心了,況且這樣的航天服並不是一次性使用的,可能可以供後續的

宇航員

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