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 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才明白人類的一生, 或許毫無價值

愛因斯坦: 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才明白人類的一生, 或許毫無價值

點選載入圖片

世界著名

科學家

愛因斯坦

,他在67歲的時候於《自述》一書中寫道:“當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許多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意義。”

瞭解過愛因斯坦的人都明白,他在年輕的時候,便對宗教產生了懷疑的態度,從而促使他一直追求本質的科學真理,以此來打破這矇昧的世界現實。

可科學的盡頭是什麼?便是“哲學”。任何一個科學家,他首先就得是一個哲學家。因為 哲學和科學,這兩者本就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

對於愛因斯坦所談到的“許多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意義”這個問題,你到底有怎樣的看法呢?

很多人會說,每個人的追求都是有意義的,哪怕是吃個飯睡個覺都有意義,以上的說法可能有點“誇張”了。

還有些人會說,我們每天都幹著同樣的事兒,而且啥都得不到,這就註定了大部分人的人生並無意義。

其實,這兩類說法都過於膚淺了。要知道,人活在這個世上,如果總把“生活”跟沒意義的事兒聯絡在一起,那我們的一生還真的沒有意義了。

一切,當我們轉換一下角度來看,就明白了。

愛因斯坦: 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才明白人類的一生, 或許毫無價值

點選載入圖片

02

在如今這個“物質至上”的社會,我們衡量一個人的人生意義,用的都是傳統的“名利觀”和“金錢觀”。

可是,功名利祿和金錢財富,真的可以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嗎?在現實社會當中,也許可以。可是,當我們上升到了宇宙及自然的程度,那就未必了。

愛因斯坦曾感慨道:“這個世界是一所瘋人院,認為有了名望就有了一切。”

這番話,其實說得很現實。我們每個人都認為錢財名利才是最為重要的。於是乎,每個人都拼盡全力去追求名利和權勢,甚至不惜鋌而走險,破壞社會及自然的規則。

用古人的話來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每個人的眼中都只有錢財名利,而沒有了真正的感情和追求。每個人的眼中都只有權勢財富,而沒有了本真的人性。

可是,獲取了大富大貴的人,他的人生就真的有意義嗎?也許,你還認為這是絕對的。

可你不知道的是,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以往魯迅先生筆下的“吃人”二字還依舊存在。別人的大富大貴,就是以收割“韭菜”為基礎的。

某些人連吃飯都成問題,可追名逐利的人卻把別人最後的飯錢都拿去了。這,便是慾望下的人性,也是愛因斯坦所認為的“瘋人院”事實。

愛因斯坦: 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才明白人類的一生, 或許毫無價值

點選載入圖片

03

愛因斯坦曾說:“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在遼闊的宇宙面前,其實一切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人有“生死”之說,世間有“滄海桑田”之說,哪怕你得到了世間的財富,也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消磨。

人們追求物質,追求奢侈,其實沒有錯,因為這是每一個人的自由。可是,如果我們一輩子都在追求這些物質財富,那我們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

你花了一輩子賺到了1千萬,可你卻不願意花錢去享受。後來,辛苦賺到這一千萬的你離開了,而得到一千萬的子孫後輩,他們也在感慨,這一千萬已然縮水不值錢了,根本沒有價值可言。

你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和精力買到了一套房子,可你還了一輩子的貸款,根本就是辛苦了一輩子。況且,你買的樓房也會“變老”,未來也會變得沒有價值。

這個時候,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換取了這些“終究會消亡”的東西,那我們這一輩子,不就是沒有意義的嗎?

或者說我們所幹的996工作,你花了十幾年,還是跳不出這個圈子,依舊“活到老,被迫工作到老”, 在功名利祿的追求中遺憾一生。

愛因斯坦: 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才明白人類的一生, 或許毫無價值

點選載入圖片

04

我們很多人,都存在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喜歡“人云亦云”,不習慣於“自我思考”。

愛因斯坦有言:“只有少數人在用他們自己的眼睛觀察、用他們自己的頭腦思考。”

因為這世間只有少數人懂得思考,能夠看清社會的本質,那這就決定了其餘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渾渾噩噩,甚至毫無意義的。

一個喜歡跟風的人,他一看到網路上有什麼潮流,便跟了過去,生怕吃虧似的。而且,別人說什麼,他便信什麼,一點思考的能力也沒有。如此,他也就成為了“韭菜”。

一個喜歡“隨波逐流”的人,他看到別人做什麼,他便做什麼,一點也不懂得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處境現實。如此,這樣的他也就成為了毫無意義的人生追求者。

人在社會中生存,最重要的,首先是要有思考的能力,然後要明白自己該追求什麼,不該追求什麼。唯有這樣,你才能夠看透人生的真相,撥開這世間層層的迷霧,不至於成為“毫無思想”的人。

文/舒山有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