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強命令, 國企不得與華為雲等公有云企業合作, 引發爭議

大家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監管力度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顯著的便是娛樂圈與商業領域,而圍繞網際網路企業的監管力度可謂空前。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近20年間以極速的速度成長,為中國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但是,快速成長間也逐漸埋下一些隱患,如今,便是整改的時候,行業越有序,健康發展才更有力量。

基礎資料安全問題愈發重要

嘀嘀的事件剛發生不久,近期

阿里雲

又因洩露隱私問題被浙江省通訊管理局正式迴應,並以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責令阿里雲整改。再往前,特斯拉行車資料儲存安全也引發輿論關注。這些事件明顯讓我們感覺到,網路資料安全問題已經到了必須整治的地步。

下了強命令, 國企不得與華為雲等公有云企業合作, 引發爭議

點選載入圖片

而就在近日,一張關於資料安全方案的紅標頭檔案,引起行業震動,檔案中重點強調的部分讓人震撼,也再次看到,國家對資料安全的重視程度。

檔案要求,各相關企業不得與“第三方公有云企業新籤、續簽雲資源租用合同”,而“第三方公有云企業”,檔案中明確指出,分別是“

華為雲

、阿里雲、騰訊雲、沃雲、天翼雲和移動雲”。

下了強命令, 國企不得與華為雲等公有云企業合作, 引發爭議

點選載入圖片

而已經部署在第三方公有云平臺的,必須在租約到期日起2個月內遷移至國資雲。且限定了整改時限,最遲到2022年9月30日。

這一檔案無疑為國內各大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根據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釋出的2020年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追蹤資料,阿里雲首次排進全球第三,亞太第一,且近五年,阿里雲市場份額上漲3倍。而由於阿里雲主要市場在國內,所以,眼看能逐漸向全球雲市場老大亞馬遜靠近的希望或將因這份檔案要求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下了強命令, 國企不得與華為雲等公有云企業合作, 引發爭議

點選載入圖片

而同樣的,華為也未能倖免,華為雲剛剛以18。1%的市場份額穩居國內大資料平臺市場份額第一的好成績。

令人意外的是,如果華為雲、阿里雲、騰訊雲是民營企業,為何國有三大運營商的雲平臺也在被禁止合作的行列?

仔細分析後發現,檔案並不是要求公有云廠商是否是民營還是國資,而是一種模式的轉變,即第三方託管的模式轉向國資行業專屬雲的屬性轉變。

就是說,以前是將雲業務託管給公有云廠商,不管這家企業是否是國資,而如今,地方國資企業設計行業專屬雲,統一管理企業相關企業的雲資料。

強制性要求引起爭議

這一政策的出臺,尤其是強制性要求,引發網友爭議,很多網友認為,阿里雲、華為雲技術成熟,執行多年,服務等各方面均處於行業前列,而國資雲剛剛建立,是否能承擔起該重任?

網友的擔心不無道理,且已經有前車之鑑,連鐵路部門12306訂票系統一開始的體驗非常差,直到後來有了阿里雲的技術與幫助,才獲得了巨大的進步。

另一方面,強制要求是否過於武斷?其實,隨著資料安全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建設國資雲的核心目的就是資料資產的安全。而國有企業的資料本身屬於國有資產,應納入國家統一管理和監管,由於資料本身監管難度極大,又有多家託管平臺,如果在此基礎上監管,無疑帶來巨大的難度。

而技術實力方面也無需擔心,雲本身是一個純技術的問題,而技術又可透過投入來解決,只要投入足夠,技術難題並不是大問題,而依照此次國家的重視程度,這點無需擔心。

最後,作為普通民眾,非常重視自己的資料安全,但另一方面,卻對頻頻發生的資料洩露問題無能為力。所以,更安全,更放心的監管方式一定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對此,你怎麼看?

我是老孟,為你帶來最新科技解讀,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