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我們都知道, 但1933年那場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11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慘烈的8級

大地震

,造成近7萬人遇難,37萬多人受傷,1萬7千多人失蹤的人間慘劇。

親歷過那場地震的人,面對災難突然降臨時的惶恐無助,絕望悲愴,至今仍刻骨銘心。在地動山搖,天昏地暗的那一剎那,彷彿末日來臨,地陷房塌,滾石飛沙,山河變色,滄海桑田。成千上萬溫馨的家庭就此蕩然無存,無數的親人從此天人永隔。

四川汶川地震我們都知道, 但1933年那場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點選載入圖片

汶川地震

現場)

其實,在四川歷史上,還發生過了一次大地震,這就是86年前的疊溪大地震。那麼,那場大地震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30秒,地處四川西北部的茂縣疊溪鎮,發生了一場7。5級的大地震。強烈的地震將大地撕裂,引發山崩地陷。千年古城疊溪,眨眼間消失殆盡。城中6000多軍民幾乎全部遇難,無一倖免。死裡逃生者,不足20人。

疊溪城歷史悠久,自古為羌人繁衍生息之地。據《茂州志》記載:“(疊溪)貞觀時築,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於丁玉討復故地,命指揮童勝復築,高一丈、圍三百九十丈,門四,成化間重修。”

這座始建於貞觀年間的千年古城,歷來為軍事重鎮和商貿集散地。

漢武帝劉徹在此設蠶陵縣。唐代時,更名為翼針縣。明太祖朱元璋在此駐軍,設定疊溪千戶所。後蜀年間,為蠶陵縣城。清代時,為疊溪營。民國時期,改為蠶陵鄉。

古城對面遺留有“擂鼓山”和“點將臺”,城外設有“校場壩”,城北有“玉壘古洞”,上書“蠶陵重鎮”幾個大字。

疊溪鎮自古就是西出青海和甘肅的必經要道。這裡常住著300多戶人家,城內石板街道兩旁,商鋪林立。飯店布行、米鋪藥鋪、當鋪銀號、茶坊酒肆一應俱全。來往商旅軍民,摩肩接踵,絡繹不絕,一派繁華。

四川汶川地震我們都知道, 但1933年那場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點選載入圖片

(疊溪鎮在地震沉陷中形成的海子)

有著如此厚重歷史和美麗風景的古城,在大自然面前,卻顯得如此羸弱和不堪一擊。

地震發生前,茂縣一帶出現很多預兆。氣候變化無常,時而酷熱難當,時而狂風暴雨,間或冰雹傾瀉。疊溪城附近的巖洞中,經常聽見如牛吼的地聲,尤以下午為甚。居民們議論紛紛,併成群結隊地前去聆聽。城內清澈的水井,突然渾濁不堪,後來乾脆乾涸了。山上的野獸在大白天進入村莊,家畜狂躁不安。

地震發生的一剎那,人們聽到從地底下傳來怪響。從最初的細若遊絲,到後來的聲如滾雷,直至地動山搖,山崩地裂,飛沙走石,煙塵瀰漫。整個疊溪古城,在數十秒鐘之內,全部陷入地下數十丈,被周圍的崩塌的大山掩埋覆蓋。城內的數千居民,甚至還沒來得及喊出“救命”之聲,就已經被大地吞噬。

當時恰逢農曆七月初五,村民們正在籌備10天后的城隍廟會。很多人聚在一起,忙著手中的活計。城隍廟裡有一個村民正斜靠著牆休息。巨大的響聲,一下驚醒了他。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面前出現了一條深不可測的裂縫。而他所在的廟宇,竟然有半邊懸在了半空。等他慌忙逃出來時,城隍廟如斷線的風箏,一頭栽倒進了地縫中。

正在城裡一所學校上學的學生,後來回憶,地震發生時,他快速地想從樓梯上跳下去。不想樓下的石板居然一下蹦起來,彷彿是在迎接他似的。

正在山上種地的百姓,被從河東岸山坡上直接拋到了河西岸。

地震導致的山體滑坡,堵塞了岷江河道,形成了10多個堰塞湖。其中有3個堰塞湖面積寬廣,水量龐大,後來分別叫做大海子、小海子和疊溪堰。

地震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暴雨如注。這些堰塞湖的水位急劇上升,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就淹沒了沙灣和其中一個村寨。幾天以後,湖水水位竟然達到了300米。整個峽谷形成了一個長達15公里,寬約2公里的巨大湖泊。

四川汶川地震我們都知道, 但1933年那場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點選載入圖片

(地震後形成的海子)

10月9日,幾處海子終於潰決,滾滾洪水裹挾著泥沙巨石、樹木雜物傾瀉而下,將所過之處夷為平地。民居、村寨、鄉鎮、橋樑、道路均被沖毀淹沒。兩個小時後,河水湧進了汶川和茂縣縣城。所幸居民提前有所防備,紛紛棄家出走,跑到地勢較高的山上。但仍有住在低窪處的村民,不幸遇難。

洪水於第二天衝到了都江堰,流量仍然達到了1萬多方每秒。

洪水消退後,到處都是人畜屍體,目及之處,殘垣斷壁,一片狼藉,甚為慘烈。據統計,死於此次堰塞湖決堤的百姓多達2500人。

災後的茂縣,物價飛漲,百姓無家可歸,舉家逃難。

地方政府和部分鄉紳組建了救濟會,向身處絕境的災民伸出援手,給他們提供住所,發放食物。但這些救濟無疑是杯水車薪,很多人又死於飢餓和災後瘟疫流行。

如今,千年古城疊溪,靜靜地躺在清澈透明的海子裡,在陽光充足之時,偶爾甚至還能看到湖底的殘垣斷壁,以及北面山腰上的“蠶陵重鎮”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它似乎在向人們無聲地述說著那段不容忘記的歷史。

(參考資料:《疊溪大地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