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大家都知道,自2019年至今,美國對華為進行了4輪制裁,使得全球任何使用了包含美國技術的公司都不能與華為合作。那麼,能夠讓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大動干戈,不惜動用國家力量的,為什麼是華為,為什麼是海思?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基建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包括物聯網、邊緣計算、AI等各個方面。其中,服務於數字基建底層的無非兩點,一是通訊,一是計算,對應過來就是常說的5G和晶片。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寬連線等特點,讓萬物互聯成為了可能;晶片則提供了基礎的算力,憑藉超高算力,可以實現天量資料的處理。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在5G領域

,華為擁有著排名全球第一的5G專利數量,5G裝置出貨量一度居世界第一,5G智慧手機份額也是世界第一。並且在全球5G標準制定上,華為也擁有著很大的話語權。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在晶片領域

,華為海思不僅有智慧手機晶片

麒麟系列

,還有AI晶片

昇騰系列

、5G通訊晶片

巴龍系列

天罡系列

、伺服器晶片

鯤鵬系列

、路由器晶片

凌霄系列

、電視音畫晶片

鴻鵠系列

。並且在以上各個領域,華為海思都有很大的市場影響力。而海思也一度成為世界第5大晶片設計公司,可以說是國內晶片之光。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華為作為一個有著很強行業號召力的終端公司,有著很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能夠很大程度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升級。如果任由其發展,中國將引領下一個科技時代,而這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因而,打擊華為就成了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必然選擇。

晶片產業鏈中有3個最重要的環節,分別是設計、製造和封裝環節。

在設計方面

,華為海思已經是國際領先,但是設計離不開EDA工具,海思設計晶片使用的EDA工具,供應商主要有3家:明導國際、新思科技、楷登電子,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3家EDA軟體商,佔據著超過60%的全球市場份額,這3家中第一個是德國公司,剩下2個都是美國公司。而國內最大的EDA軟體商華大九天,無論是市場佔有率,還是技術實力,都與以上3家相去甚遠。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在製造方面

,高精度晶片的製造怎麼也繞不過臺積電、三星,華為海思設計的晶片也一直交由臺積電代工。而臺積電晶片製造技術及裝置都採用了美國的半導體技術,因而它是不敢違背美國禁令為海思代工的。對臺積電而言,損失的海思訂單可以由其他公司補齊,一旦違背禁令,臺積電將寸步難行。即便是國內做的還不錯的中芯國際,也不敢輕易為海思代工,大家熟知的那臺購自ASML的EUV光刻機到現在也沒有到貨。國內自主研發的光刻機最大精度也只有28nm。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在封裝測試方面

,雖說國內封測廠商如長電、華天、通富微電等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品,但是測試晶片用的測試機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包括泰瑞達,科休半導體、愛德萬,前2家是美國企業,後一家是日本企業,這3家共佔據了國內測試機市場的80%以上。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我國半導體發展的現狀不容樂觀,當年一紙

【瓦森納協定】

,對中國進行技術出口管制,使我國半導體產業受到了極大限制。並且每當我國有了技術突破時,美國便會取消對應的管制,以成熟廉價的產品迅速佔領市場,對我國技術自研進行打壓。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在北京積體電路設計中心召集了17個科研單位、200多名技術專家,集中全力攻克EDA軟體,並且在1991年研發出命名為“熊貓系統”的EDA軟體,結束了我國沒有EDA軟體可用的局面。但是隨後,之前提過的2家美國公司,新思科技、楷登電子迅速在北京成立辦事處,以成熟、低價的EDA軟體迅速佔領了國內市場,從而也截斷了我國EDA的研發之路。類似的案例也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不斷上演。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科技從來都是有國界的,即便真金白銀也難以買到高階技術,只有把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不被別人卡住脖子、扼住喉嚨。華為海思即給我們樹立了自主研發的榜樣,也讓我們真正看清現實。我們既要認清與國外存在的技術差距,也要在自研的道路上不斷堅持下去。

華為海思的突圍之路,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技進步不能一蹴而就,晶片產業鏈任重道遠,華為海思只是其中的一個,只要越來越多的企業不斷研究,就會有一點一點的突破,最終會以點帶線、以線代面,整個產業鏈會迎來全面提升。

PS:原創不易,請多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