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期間,待在家裡為什麼“不出活兒”?

讀博期間,待在家裡為什麼“不出活兒”?

爬樹魚

“讀博”這個詞,其實特別名不副實。“讀”這個詞,一般是用來描述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而博士生其實還真沒幾門課。於是,很多博士生就無比珍惜這變相的假期,跑回家啦!比如,我讀書那會兒,班裡就有個“家裡真有礦”的同學,北京三環內的大平層啊!剛開學那會兒幾乎見不著他人影,估計應該是回家吃香喝辣去了。不料,沒幾天,這兄弟就卷行李住回了我們學校那沒電梯沒空調沒獨立衛浴的“三無”宿舍,說是被他娘趕回來了……

此帖子的用意倒不是討論家庭矛盾,而是,借這事兒,非常正經的討論一個博士生群體的共同規律:待在家裡,很難“出活兒”。此規律幾乎毫無例外。你猜為啥?

1.待在家裡,你就離你導師遠啦。

是,咱現在有微信,但是,你猜猜,為啥我發現學生論文有重大問題時通常會要求和這個學生面談?以及,為啥網上授課的效果不如現場講課呢?純從一個老師的角度來講,現場聊一個問題,哪怕是開幾百人那種大講座,我都能透過觀察聽眾的反應分析對方聽懂了沒,自己要不要多講點兒,或者出個思考題拓展一下對方思路。同理,哪怕你跟你導師閒聊呢,他老人家也有可能發現你的學術興趣點哦。

2.待在家裡,你也離學術熱點遠啦。

“熱點”是會長腿兒的,你信不?每所大學每年搞那麼多講座,總不至於是教授們出於拜訪老朋友的目的假公濟私來旅個遊,對吧?

3.待在家裡,你會喪失一種學習的氣氛,進而轉向修讀字面意義上的“躺平學”。

學習氣氛可能是圖書館的同學給你的,比如發現旁邊那個小朋友在解微積分,你應該不大好意思看綜藝影片;也可能是你同學給你的,比如同宿舍那位一個月能從圖書館借十本書回來看還能寫個一萬字讀書筆記;甚至還可能是你師兄給你的,比如師兄今年論文盲審居然掛了!與之相對,待在家裡的話,你八成只會覺得,嗯,我還挺努力的。我一上午都看了三篇論文了!

讀博期間,待在家裡為什麼“不出活兒”?

4.待在家裡,你還有可能被感染一種憂傷抑鬱的情緒。

我說的倒不是你爹孃會嫌棄你(儘管完全有可能哦,嘿嘿),而是,在吃瓜群眾的眼裡,比如你的七姑八姨,樓下曬太陽的八十歲老太太,小區門衛老大爺,他們往往會認為“在學校讀書=人才”,“家裡蹲=失業”。如果是寒暑假倒還好說,你們小區應該到處都是無所事事的大學生。但如果是正常學期當中……我只能說,吃瓜群眾的想象力是無窮的。

5.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作為博士生,你應該記住,你是學生啊,不是成熟的科研人員!

你身邊的大學老師當然有很多是坐在家裡寫論文的,這是事實;但是,即便是你導師也要定期出門開會(或者至少是線上會),跑到院裡和同事們交流,等等。換言之,你導師吃不準的也得問別人。至於博士生,大學裡那麼多帶各種頭銜的老師供你免費諮詢,這可以說是人生中最後一個全院老師為你服務的機會啦。千萬珍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