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梯田文化,你瞭解多少?

你也許無法想象,在中國約20億畝的總耕地面積中,居然超過1/4都是梯田,中國不僅是全球梯田面積最大的國家,還是全球梯田型別最多分佈區域最廣的國家。

流傳千年的梯田文化,你瞭解多少?

梯田是古代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創造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梯田的出現,是古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顯著進步。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修築梯田的國家之一,早在西漢就已經出現了雛形梯田。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0世紀是梯田的雛形期。這一時期以便於耕作和保水保肥、增加產量的小面積區田形成為標誌,並且已經開始修築山地池塘,以收集徑流進行灌溉。西漢時,我國南方丘陵山區的農民,基於種稻和保持水土的需要,開始將山麓及溝谷中較低緩的坡地修成水平梯田。

流傳千年的梯田文化,你瞭解多少?

公元10世紀至16世紀是梯田的形成期。這一時期已形成了嚴格意義上的梯田。梯田已經不是零星分佈的區域性小塊,而是沿坡面修築成階階相連的成片梯田。這一時期繼承和發展了修建山坡池塘、攔截雨水、灌溉梯田的傳統。南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開始出現高山梯田。

公元16世紀到20世紀40年代是梯田建設與治山治水的結合期。這一時期梯田推廣的範圍越來越廣。修築梯田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糧食,而且也和治山治水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了梯田的作用。我國已在梯田的基礎上形成了引洪漫淤和保水、保土、肥田的梯田技術和理論。

流傳千年的梯田文化,你瞭解多少?

著名的廣西龍脊梯田,層級最多達1100餘級,最大垂直落差860餘米,從遠處眺望,密密麻麻的曲線令人震撼。但這還不是最震撼的,位於雲南的哈尼梯田,總面積更是誇張到超過100萬畝,層級從上到下多達3000餘級,最大垂直落差2000餘米,如果遊客想從山腳的梯田,走到最高處的梯田,幾乎相當於攀爬一次華山。

還有紫鵲界梯田,歷史悠久,初墾於秦漢,盛於宋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紫鵲界梯田的形成,發源於人,得益於水。這裡的地下水,屬於基岩裂隙孔隙水型別,哪裡有基岩裂隙,水就從哪裡冒出來,而且山越高,水越多,永不枯竭。6萬多畝梯田主要分佈在上下500米的山坡上,其奇特之處在於水平梯田之間既無水庫也無水塘,全靠溪水自流灌溉,而且素有“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說。紫鵲界梯田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天然的灌溉系統在稻作文化中也獨具特色,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流傳千年的梯田文化,你瞭解多少?

梯田和梯田文化是人類農耕文明的偉大奇蹟,梯田不僅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還具有提供農產品、生態支援、環境調節和文化娛樂等功能。我國各地梯田景觀風格各異,但其中都凝聚了不同民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不同文化的獨特智慧。

梯田裡,不僅有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汗水,還有著人與大山之間的默契,透過梯田,我們能讀懂古人生存的往昔,也能看到今人改變的未來。

轉載宣告: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網路,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是出於傳播更多資訊的目的。 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絡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