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要如此修行,修行人要有做家長或領導的心態

在生活要如此修行,修行人要有做家長或領導的心態

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要管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才能提升,在做事中發現自己的錯誤要及時改正,才證明是在進步。

當日事要當日畢,不要拖延,當天的事必須當天做完,明天又有明天的事。比如衣服當天換當天洗,因為如果當天不洗,就會越堆越多,到時洗起來就費時費力了。習氣毛病也是一樣的,如果當天發現當天不改,那到時候就很難改了。所以要去掉習氣,一定要提起覺照,一發現有習氣毛病要馬上命令自己的意念,在大腦中輸入改掉這個習氣的指令,久久相習,就能使之深入到潛意識中。

不管身兼何職,處於何種地位,都要全然的付出能力、體力與魄力,敢於承擔,只有通過歷事煉心才能磨掉身上的習氣毛病,才能擴大自己的心胸與氣量,小病不醫成大患。因此對於微小的習氣毛病也不能忽略或放過,要下決心改掉。

要破無明開智慧,就像茶葉融水盡然釋放,方可溢位沁人心脾的芳香。開啟自己,道在咫尺,腳下便是。只有去踐行,以包太虛之心歷事,看淡所有,珍惜擁有,緣來善待一切,放下包袱才能砥礪前行。

做任何事情,如果有牴觸情緒,不僅事情做不好,自己也會很累;如果沒有牴觸情緒,一切都是輕鬆美好的,所以做事情不要附加任何東西。這樣的做事風格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培養的,做事的風格就是修行的風格。若做事拖拉,則修行對習氣的改正也是拖拉的。因為都是同一股力量。

坐禪、作觀、做事和做家長是一個道理。修行人要如一個家長或一個領導的心態,身體力行,樹立典範,一個好領導一定能當一個好家長;好的領導也一定會觀察下屬的狀態並及時調整,能當好家長的就能當好領導,就能當好弘法者,是一不是三。

每個人的體力本來就不一樣,就像每個人吃飯不可能一樣多,為什麼一定要求平等呢?一個人的心平等了,看什麼都平等;一個人的心扭曲了,看任何事物都不正。眾生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一定有他的特質,遇到不同的眾生,應以平等心對待,若自己感化不了對方,是自己的德行不夠,一定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是看自己有沒有提升轉變,而不是看別人的。

少說多做,如果我們做得足夠好,我們說的對方是信服的,若自己做得不夠好,你說得越多,對方越是不會相信你說的。

為什麼打坐時身體不暢通?是因為心沒有放平。心掛在空中,氣血就散不開。氣沒有沉下去,心就會浮躁。這裡講的是心態,也是功態,放鬆,放空。身心是一體的,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是一不是二。

腿之所以硬,是因為心硬。去做好事時,心是敞開的、無我的、博愛的、柔軟的,故腿也會柔軟。

還有,修行重要是不要落入口頭禪,要把學到的理論和知識體現在自己言行舉止中。當你的話對別人不起作用,要先看看你自己有什麼沒有做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