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八頭身、九頭身常被用來形容絕佳的身材比例,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判定,那生活在非洲東北部的長頸羚可謂是“美出天際”, 小頭巴掌臉、細脖大長腿,靠顏值就讓不少人“一見傾心”。

而這,只是長頸羚俘獲人心的第一步,它們直立吃樹葉的樣子,才是其為人所關注和稱奇的地方。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長頸羚不站起來的時候,身高90釐米到1米,身長140釐米到160釐米,重量大約30公斤到50公斤,並不算是大個頭。雄性頂著一對S型的角,略帶著些莊嚴之感,雌性雖沒有角,但卻以靈動可人取勝。

然而,當長頸羚保持直立,那就是瞬間獲得“2米+”的身高,細長的腿加上羚羊家族中最長的脖子,讓長頸羚秒變“小巨人”,而它們站立的原因很簡單,為了吃。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正因如此,人們觀察到的長頸羚,要麼一副懶懶的樣子,要麼就是站直了猛吃,這也使長頸羚給人一種“好吃不好動”的錯覺,但其實這是最適合它們的生存方式。

“吃”為了積蓄體力,“靜”為了躲避危險。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首先,長頸羚以樹葉、枝芽、花朵和果實為食,如果僅在地面覓食,那它們就需要和同類競爭有限的食物,所以長頸羚選擇了後腿站立、前肢輔助、伸長脖子的方式獲取高處的樹葉。

更有甚者,還能夠純靠後肢進行短距離移動,在不中斷進食的情況下,從樹木的此枝移向彼枝,既節省了體力,也能吃得更多。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另外,長頸羚不善於奔跑的特點,也是它們“站立”進食的一個原因。

由於脖子長腿細,長頸羚並不像瞪羚那樣兼具速度和耐力,要知道瞪羚最快時速可達90多公里,就算長距離奔襲,也能保持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相比之下,長頸羚跑不快、跑不遠,最快時速也就50公里,所以面對獅子、獵豹、鬣狗、非洲野狗等獵食者,它們單純靠拼速度肯定行不通。

這就需要長頸羚在儘可能小的範圍內尋找到更多的食物,同時避免對抗和長距離遷徙以積蓄體力,所以一個長頸羚群體(5-12只)的活動範圍往往在2平方公里以內,一旦遭遇危險,它們大機率會選擇原地臥下以避免被發現,或者靠積蓄的能量實現瞬間爆發(只是短暫的瞬間),躲避到草叢、灌木中,寄希望藉此逃過一劫。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第二,長頸羚的“靜”,實則是為了躲避危險。

除了上文提到的,成年長頸羚由於不善於奔跑而選擇短距離、小範圍移動外,長頸羚幼崽也不好動,但是這種不好動是“被動”的。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雌性長頸羚在經過大約6個月到7個月的孕期後,會產下一隻或兩隻小長頸羚,臨產崽前,雌性長頸羚會選擇暫時離開群體,並尋找合適的生產區域。

初生的小長頸羚體重大約6斤,出生後幾分鐘,它們就能夠站立走路,但長頸羚母親們並不會帶著小崽子離開生產地,而是打掃乾淨草叢、舔乾淨幼崽,將它們留在原地,接下來的數週內,小長頸羚都會乖乖躲藏於此。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暫時“丟下了”幼崽的長頸羚,會回到群體內跟隨“大部隊”覓食,同時每天回到幼崽藏身處兩到三次,給幼崽餵食,清理(吃掉)它們的便便,避免獵食者循氣味而來,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幼崽融入群體。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可以說,長頸羚從小到大好靜不好動有其苦衷,“歲月靜好”在危機四伏的草原上並不存在,速度耐力有限,就原地臥倒保命;食物水源有限,就站起來抓緊吃飽,這就是長頸羚的日常。

能用後腿站立的長頸羚,站起來足有2米,卻常用原地臥倒保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