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分析:時空也許從未發生過彎曲,廣義相對論的出發點很可能並不正確

本文原創作者:水木長龍

科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即是服務於人類,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為人類的太空夢想“出謀劃策”。而新科學理論的提出,正確與否,對於所處當時時空階段的人類而言,並沒有太多的緊要性,只要這種新理論能夠為處於當時時空階段的人類帶來實用性——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服務於人類,它就是人類眼中的真理。就像“地心說”雖然不正確,但是在“日心說”尚未問世以前,它一直服務了人類一千多年卻沒任何人懷疑它一樣。

科學是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的,人類的文明是在探索中發展進步的。而知識理論,同樣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得以提煉昇華。沒有永成不變的科學真理,沒有永遠正確的物理學說,也沒有永恆存在的天體規律,一切都只不過是相對的存在,是相對於當時空間和時間比較合理或適用的歸納總結而已。

跳出直線和平面的思維模式,放寬我們的視野視角,才能在前輩科學家的理論基礎上冶煉精華,向宇宙的真諦不斷駛進。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繼續我們的科學宇宙探索之旅。

研究者分析:時空也許從未發生過彎曲,廣義相對論的出發點很可能並不正確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提出的最偉大科學理論,即是他的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它給人類生存的三維空間和時間,賦予了一個既形象又抽象的定義——四維時空。愛因斯坦提出的足以作為測量當時人類大腦維數標尺的相對論,為人類向宇宙太空探索邁步構建了一個基礎的理論框架,為物理學拓展了一片新天地。

從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到現在,一個世紀過去了,令人驚歎的是,不但幾乎沒有科學研究者質疑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甚至大多數研究者皆以是否能夠透徹地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作為稱量自己大腦智商高低的標碼。難道愛因斯坦的理論真的就是絕對正確、完美無瑕的嗎?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已經將我們封鎖在了太陽系,如果不突破,我們還將如何探索宇宙?人類又如何實現自己的太空夢想?前面文章我們已經探討過狹義相對論的不完善處,此處我們主要再來探討一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它同樣可能存在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會用新的理論向狹義相對論做進一步的挑戰)。

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用自己的方程公式和時空觀,解釋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愛因斯坦認為“光”無論從什麼方向測量,其速度都是固定不變的,並進行了各種測量,得出的光速值也確實是不變的固定值。從此電磁波被認為像水波、聲波等一樣需要依靠某種介質作為傳播媒介的觀點徹底被拋棄。

後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指出,引力是時空彎曲的一種效應。大質量的天體會對時空造成壓迫變形,即時空彎曲。質量越大,時空曲率也會越大。如果物體在時空中加速運動,時空曲率的變化,就會以波的形式以光速傳播開來,這種時空曲率變化產生的波被稱為“引力波”。

研究者分析:時空也許從未發生過彎曲,廣義相對論的出發點很可能並不正確

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是在將光的傳播媒介摒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相對論。如果光的傳播媒介本來就一直存在的話,並且就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零態介質”,不與任何物質發生作用,猶如空間的支撐填充物,承載著各種電磁波的傳播,並承載著時間的流動,那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可能會像當初的“地心說”一樣,只適用於特定的時空範圍階段內。

以下我們用反證法來證明“零態介質”的極可能存在性,前提是先假設“零態介質”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猶如空間的支撐填充物。

首先,光速有可能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愛因斯坦以及其它科學家對光速的測量計算,都受限於三維時空的特定環境下,比如是在地球上或地球周圍。而在地球周圍的“零態介質”基本上是均勻的,故光速在其內傳播速度當然固定不變。

那麼,“零態介質”在整個宇宙中都是均勻分佈的嗎?顯然不是,因為它還承載著時間的流動,而時間在整個宇宙中的流動並不相同。這就說明了,“零態介質”在宇宙空間的分佈並不是均勻的分佈,故光以及各種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相對於整個宇宙空間而言的話,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與“零態介質”的密度有關,且成正比關係。

如果這種推測正確,那麼就可以推翻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所認為的“任何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的推論,因為愛因斯坦所謂的光速,很可能只是地球或太陽系內的光速而已。

研究者分析:時空也許從未發生過彎曲,廣義相對論的出發點很可能並不正確

其次,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可能並不存在。

如果“零態介質”是充滿整個宇宙空間的一種填充物,那麼,我們可以想象成充滿了水的水池:“零態介質”正如水池裡的水,空間猶如水池。如果丟進水池裡一個物體,水面就會漣漪盪漾,水波會向周圍傳播。彎曲的不是水池,而是水。所以,如果“零態介質”存在的話,廣義相對論可能也會被擊垮——光沿著“零態介質”傳播,當“零態介質”裡的星體質量很大時,“零態介質”被擠壓得彎曲度自然很大,引起的時空漣漪也必會更加明顯,同時,光的傳播路徑自然也是彎曲的,而空間並沒有發生什麼彎曲。

研究者分析:時空也許從未發生過彎曲,廣義相對論的出發點很可能並不正確

第三,時間的流動或與“零態介質”有關。

時間在宇宙裡並不是處處相等的,愛因斯坦已經用狹義相對論進行了區域性的驗證(之所以說區域性,並不是針對於整個宇宙而言,但狹義相對論區域性檢驗的結果便已經足夠證明時間並不是處處相等的,儘管狹義相對論並不完善,這已經足夠證明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那麼,時間是否像光的傳播一樣,同樣依附於“零態介質”進行流動呢?

前面我們討論了,“零態介質”在整個宇宙空間並不均勻,如果時間同樣是依附於“零態介質”進行流動的話,這就說明了時間在整個宇宙空間的流動並不相等,同樣與“零態介質”的密度有關,且成反比關係。

研究者分析:時空也許從未發生過彎曲,廣義相對論的出發點很可能並不正確

第四,黑洞或是“零態介質”消失的呈現。

有關黑洞,在前面的篇章裡,我們已經探討很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水木長龍”有關黑洞的文章),此處我們不再做詳細的探討,直接將前面探討的結果拿來使用——即黑洞有可能就是宇宙的窟窿洞。

那麼,以最新的黑洞理論——黑洞的最新研究,黑洞是如何變成為宇宙的窟窿洞呢?

前面我們探討分析了,“零態介質”是充滿了宇宙空間的一種介質,猶如填充物一般,卻通常是穩定而不與其它物質發生作用的,仿如宇宙的肉。我們知道,人體受到輕微的創傷,隨著時間會自動修復;但一旦受到較重的創傷,就會留下疤痕;如果非常嚴重,可能連疤痕也留不下了,就會失去嚴重損壞的“零部件”。假如宇宙本身就是一個超智慧生命體,“零態介質”就是其肉,當其肉受到不可修復的嚴重創傷後,不就等於失去了某部分的“零部件”——損失“零態介質”,從而形成了宇宙的窟窿洞——黑洞嗎?

研究者分析:時空也許從未發生過彎曲,廣義相對論的出發點很可能並不正確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援。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2019/01/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