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深入解析:不是我們的科技被鎖定了,而是我們的思維意識被限制了

文章原創作者:水木長龍

探索宇宙,探索科學,探索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探索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必然。人類的文明只有在探索中才能變得越來越強大,科學只有在探索中才能取得新的發展,同樣的,宇宙只有在我們不斷的探索中才能被發現隱藏的諸多奧秘。

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

我們探索宏觀宇宙,宏觀宇宙無邊無際,大得我們無法想象,以致我們從未觸控到它的邊際。我們探索微觀世界,微觀世界層層環環,我們穿屏越障,直至我們來到了“夸克”門前,再也無法將門開啟。難不成我們被圈限在了大不著邊、小不及裡的“固定圈圈”裡在來回打轉嗎?

哲學家言“每個人眼睛裡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仔細思索,並非無道理。

研究者深入解析:不是我們的科技被鎖定了,而是我們的思維意識被限制了

我們身處的空間是三維空間,身體構造是三維結構,思考問題習慣於線性的思維模式——定型的單向思維,感知事物習慣於“眼見為實”,等等。人類對宇宙萬物的認識似乎都被圈定於三維的框架裡,線性的思維裡,平面的感知裡——人類對一切事物的感知認識,都只不過是三維世界的平面投影在大腦裡構建起來的立體畫面。而立體畫面的最終成型,取決於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不同,大腦呈現出來的立體畫面也自然不同。這就很科學地解釋了為什麼哲學家說“每個人眼睛裡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因為思維模式的不同所致。

研究者深入解析:不是我們的科技被鎖定了,而是我們的思維意識被限制了

看來,我們的科技很可能是自己“封鎖”起來的,而不是猜疑的什麼高智慧外星生物、黑暗森林法則等外在因素導致的。

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何不改變一下我們的思維方式,將其變為平面的(不再是單向的思維模式,而是通向各個方向的多向思維模式,或稱為“多角度思維模式”),可能的話也可以直接使用立體思維模式(與我們的三維空間同步,不受任何方向的約束),豈不更好?

當我們的思維模式改變後,可能會發現,曾經我們以單向思維模式看到的宇宙世界是多麼的單調狹小,多麼的空洞貧乏。

當我們以“平面思維模式”重新審視我們生存的三維空間世界時,或許會發現,原來宇宙如此的豐富活躍,原來宇宙如此的不可思議,原來宇宙並不是我們眼中所以為的大不可及,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微不可測,我們可以在頭腦中清晰地看到它的大小變幻。

研究者深入解析:不是我們的科技被鎖定了,而是我們的思維意識被限制了

當我們以“立體思維模式”探索無論宏觀還是微觀宇宙時,或許會恍然驚覺:愛因斯坦竭盡後半生曾經尋找的“宏微兩界橋樑”,原來就顯現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習慣了視而不見;原來“夸克”的大門並沒有向我們緊閉,只是我們開門的方式錯了;原來不是高智慧生物“封鎖”了我們的科技,而是我們自己限制了我們自己前進的腳步。

我們本身無法超越三維空間的框架,但我們的思維並不受三維的約束。既然如此,何不試著改變一下固有的思維?換一種角度思考宇宙,思考人生,思考我們這個三維世界。當思維超越了三維的約束時,或許會發現,原來宇宙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大”和“小”。“大和小”,只不過是我們在對宇宙進行“盲人摸象”時的片面體會,是我們在對宇宙“管中窺豹”時的略見一斑,是我們在對宇宙“坐井觀天”時的自以為是的感慨。或許會如夢般驚覺:原來宇宙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既是宏觀宇宙世界本身,也是微觀宇宙世界本身,我們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就是我們,無論宏觀還是微觀,一切盡顯眼前,清晰可見(也是量子力學中幾個著名量子實驗的實驗結果推論——意識本為一體,詳細可翻閱“水木長龍”前面有關量子力學的諸多文章)。

研究者深入解析:不是我們的科技被鎖定了,而是我們的思維意識被限制了

曾有思想哲學家說過這麼兩句話,大致意思是:如果人類立體思維模式是解開宇宙之謎的關鍵,那麼多維思維模式便是開啟宇宙大門的鑰匙。

你認為自己的思維模式是幾維的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援。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2018/12/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