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古有“三教九流”,這裡“三教”指的就是佛教、道教和儒家(儒學是不是教派,這個尚有爭議);其中道教和儒家,乃是華夏本土孕育而生,唯有佛教屬於外傳。相對而言,佛教比之道、儒欠缺優勢,但論其在中土發展卻又比道儒兩家鼎盛;原因這裡就不說了,僅歷代“佛寶”,流傳於世的就要比道儒兩教多出許多,其典型代表就有“雷峰塔地宮”、“法門寺地宮”等。對佛教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

佛門至寶“金棺銀槨”成殮的是佛祖真身舍利;其實還有一種成殮舍利的寶物——幢,

例如蘇州“瑞光寺”發現的真珠舍利寶幢。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說起“瑞光寺”,老蘇州的朋友或許對這裡並不陌生,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國吳越時期;“瑞光寺”的具體初建年代早已不詳,但傳說其始建於東吳赤烏四年,也是“孫權”登基後專門迎請西域高僧,建起的一座大型寺院。之後,孫權的母親離世,孫吳大帝又在瑞光寺建起一座十三層的“百寶舍利塔”;這裡有個矛盾點,如果按一些史料記載,最初的道教是由三國“五斗米教”發展延伸而來,

理論上要比佛教傳入中原的時間早。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但如果按照“瑞光寺”的記載,早在三國時期,佛教在中土的發展已經十分迅猛;不管怎麼說,瑞光寺成了黃河以南最為知名的佛教聖地,能令孫吳大帝親自督造,此後又有歷代帝王不斷修繕擴建,由此再次證明了佛教的魅力。到北宋時期,瑞光寺建起一座七層“八面玲瓏塔”;史載塔有43米高,按當時的建築來看,“43米高”足以證明佛教的崇高地位。當然,再如何宏偉的建築也難逃歷史車輪的碰撞,歷經千餘年後的瑞光寺已是遍體鱗傷;再到1978年時,

“瑞光寺”老態龍鍾,幾近荒蕪,“瑞光寺塔”更是搖搖欲墜,僅存殘軀。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當時的“瑞光寺塔”成了附近孩子們玩耍的樂園;就在這天,又有幾個孩子來到這裡,遠遠聽見塔頂有小鳥啼叫,一時興起決定上塔“掏鳥蛋”。就這樣,幾個孩子興沖沖爬到塔的第三層,似乎小鳥的叫聲就在附近;孩子們在磚牆上摸來摸去,看有沒有可以鑽出去的裂縫,竟真的找到幾塊鬆動的磚,

後面居然還是一間“密室”。

這裡說明一下,“密室”黑暗,幾個孩子雖然打開了密室,卻沒人敢進去,僅是撿幾塊磚扔進去試探;傳回的迴音悠遠,這也證明其空間很大,嚇的幾個孩子一鬨而散。訊息很快被孩子的家長傳出,再到有關部門得知已是鬧得沸沸揚揚。考古專家得知訊息後也是一驚,古有“十塔九地宮”之說,如果瑞光寺發現的是“地宮”,這點沒什麼奇怪的;但

如今發現的不是地宮,而是塔內的“未知空間”,這在考古史中還是首次出現,裡面究竟有什麼更顯神秘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簡單地說,有關部門馬上封鎖瑞光寺附近區域,並組建了一支力量精幹的考古隊;進入“密室”後,考古隊首先發現的就是一尊1米多高的木函,當專家開啟木函後,裡面居然還有一層彩繪的“銀杏木函”,在其內壁上還刻有“大中祥附六年四月十八日記”等字。據銘文記載和對照史料得知,層層包裹的“木函”應為北宋真宗年代的產物;再等專家撬開最後一層木函,

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尊耀眼奪目,看似用黃金鑄造的“真珠舍利寶幢”。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稍作解釋,“舍利寶幢”也是一種葬具,同樣是成殮“舍利”的佛教專用容器,類似成殮釋迦摩尼真身舍利的“金棺銀槨”;還要說明一下,

“寶幢”材質並不是黃金鑄造,而是以楠木為主體,“七寶”串綴的而成的佛家寶貝

。簡單來講,“真珠舍利寶幢”通高約123釐米,除主體外,其他以佛門“七寶”串綴而成,即:上等水晶、瑪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銀等,其中尤為醒目的是“寶幢”最頂端的一顆直徑3。4釐米的“水晶摩尼寶珠”,其各類寶石等多達4萬餘顆。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當然,密室中除“真珠舍利寶幢”外,還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如:石函、鐵函、金塗塔、舍利瓶、小木塔、小玉塔、越窯青瓷蓮花碗、銅佛像、鐵質蓮瓣佛龕,檀香三連佛龕、銅鏡、古錢、銅杯等,這些都堪稱“佛門至寶”;因為“真珠舍利寶幢”太過華美,這裡要著重描述一下,其大抵可以分為三部分,即:

須彌座、楠木主幹和頂端的“水晶摩尼寶珠”。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八角須彌座,是“真珠舍利寶幢”最下部,底座上有八隻“銀獅子”,各具形態,惟妙惟肖;其飾以各種佛門寶象、纏枝圖案等,中間束腰,上描金勾欄,欄內雕須彌山海,海上還盤旋一條“鎏金銀絲穿珠九頭龍”。這條“龍”的製作工藝極其精美複雜,其龍鬚、龍爪皆以銀絲編織,彌山海又有八朵祥雲以作襯托,冉冉升起,猶如龍出大海,拱衛“寶幢”;據專家解釋,

這條“鎏金銀絲穿珠九頭龍”代表的就是佛教中的“龍王”,須彌山上還有“八大護法天神”

,其各持兵器,威武嚴肅,雖是檀香木雕刻而成,但其神態逼真,造型生動,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覺。

“八大護法天神”中間護衛的就是寶幢主體部分——佛宮;其中心還有金書八角的“經幢”,內有兩張雕版“大隨求陀羅尼經咒”。除這些外,“佛宮”中還有一隻淺青色葫蘆型小瓶,裡面成殮九顆舍利子;其中一顆為肉紅色,其他8顆為乳白色;說到這或許有朋友會問“

這九顆舍利子,會不會是佛祖真身舍利?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因為缺乏文字記載,這九顆舍利子究竟屬於佛門中的哪位佛祖(菩薩),目前仍無定論;但是,能以“真珠舍利寶幢”如此珍貴的葬具成殮,想必也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至寶”。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佛宮上還有“華蓋”,再往上是“塔剎”部分,主要以八條空心“銀龍”構成;“銀龍”以銀絲精心編織而成,昂首俯衝,代表佛教中著名的“八大龍王”。“塔剎”最頂端,是以銀絲編成“火焰光環”圍繞的“摩尼寶珠”水晶球,寓意“佛光普照”。當然,前面說的比較簡單,其實整尊“真珠舍利寶幢”構造十分繁雜,僅精雕細琢的檀木雕塑就有17尊之多,且每尊聖像均不超過十釐米,足見其製作匠人的非凡製作工藝;用專家的話說:

“天王”威嚴神態,力士嗔怒神情,佛祖靜穆莊嚴等,皆雕刻得出神入化,可謂“巧奪天工,精美絕世”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除了“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外,其整體制作難度之大無法形容;概括講,僅各種技藝就囊括:玉雕、石雕、金銀絲編、金銀皮雕、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串珠、古彩繪等十多種特種工藝技法。這裡還要說明一下,畢竟“真珠舍利寶幢”九百多年前的產物,年代過於久遠,出土時還是多少有些破損,因此專家也對其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精心修復;同時,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尊“佛門至寶”,多位專家聯合以其他材料又重新“複製”了一尊真珠舍利寶幢

,如今就在江蘇博物館中對外展出。

1978年瑞光寺考古大發現:小朋友發現“未知空間”,如今文物禁止展覽

還是需要說明一下,“真珠舍利寶幢”原件已被禁止展覽,藏於恆溫、恆溼的特殊環境中;專家承認:

“複製品”專以對外展覽,比原件少了幾分神韻,材質上也以“替代品”為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