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所講的,可能有些不實用我等民眾

不說廢話,直接講正題

道德經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什麼意思?字面的意思:只有與世無爭,世間萬物沒有什麼能和我爭的。更通俗貼近生活的去翻譯:我們不和人爭,別人自然也沒法和我爭。

翻譯錯了嗎?沒錯!

我們理解對了嗎?對了!

對現實生活有指導意義嗎?幾乎沒有!

這就很奇怪了,我經常說,任何文化不能脫離生活,對實際生活沒有指導意義的文化根本不可能流傳幾千年。所以說,這句話沒錯,翻譯也沒錯,只是我們理解的角度出現了問題。

什麼是理解的角度?我們處於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的出發角度自然不一樣。很顯然《道德經》裡的這句與世無爭的話,不是說給我們“屁民”的,而是說給那些精英階層的。

舉個

狹隘

的例子:如果你是公司的總經理,收下某位員工做出了突出貢獻,如果你和他去爭這個功勞,有兩種結果,①你完全打壓這個員工,把功勞歸功於自己,從而更加得到老闆的賞識②打壓這個員工,結果東窗事發,老闆意識到這個貢獻其實是某個員工的,從而認識到你這總經理格局太小。很顯然不管哪種情況,對總經理而言都是不利的,因為不論老闆再怎麼賞識你,你的職位已經是總經理了,反過來一旦東窗事發,反而會影響總經理的形象。所以這個時候,《道德經》所講就非常有道理了,“夫唯不爭”,你不和下屬去爭搶功勞,下屬也高興,老闆也認為你領導有方,百利而無一害。

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講,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普通員工,為了某一個專案去努力,可是,同事有很多呀,大家都在努力爭取這個榮譽,若你再聽從《道德經》的言論,“嗨,與世無爭嗎,也不和同事們去計較太多了”,很顯然,得到升職加薪的是你的同事而不是你。這種情況下,你只有去爭,才有可能去獲得上司的賞識,事業上才有可能更進一步。

《道德經》所說“夫唯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它是針對上層人士的,對於我們這種下層民眾來說,是不適合的。它是告訴上層人士如何去鞏固自身的地位、利益;我們下層人看道德經,要反過來看。

大家不要認為我是亂說,這個說法在玄學上也是解釋得通的,物極必反,水滿則溢,月滿則缺,你作為一個“總經理”已經到了一定的高度了,倘若還是要“積極進取”,結果就是月滿則缺,反過來,我們普通屁民,本身就是不滿的半瓶水,你再不去爭取,誰會給你把瓶子注滿?

所以說,讀《道德經》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現實處境。我等屁民不但要爭,而且要努力地爭取,但是如何爭,與誰爭,怎麼爭,這是個問題。

簡單地說:和同階層的人爭,和高層的人不爭。

還是說上面的例子,我們和同時爭,這是競爭,有競爭,才有利於進步,是良好的公司氛圍。和領導不爭,難道你還爭得過領導嗎?相反你不和領導爭,凡是順從他,反而會收到好處,說點世俗的,領導吃肉,咱混點湯喝。比如加拿大為何不搞軍事競備?因為不論怎麼搞,都幹不過美國,所以乾脆,聽美國的話,美國還會保護她,有好處還會想到他,這就是“不爭”的好處。

有一個詞叫做“泥古不化”,倘若我們讀書,不分輕重,不分彼此,把經書中所有東西都奉為圭臬,那就是泥古不化。我們需要綜合經典中的觀點與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而做出最有利的判斷,那就不是死讀書,而是用書。按照這種思維,再去讀《道德經》,我相信大家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

《道德經》是經典中的經典,我是沒有看明白,簡寫幾段文字,略述己見。

道德經所講的,可能有些不實用我等民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