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與室內攝影的秘密武器,老蛙15mm F4.5移軸鏡頭解析

無論是拍攝建築外觀還是室內裝潢,廣角都是必備鏡頭之一,因為焦距越短,邊緣就有越明顯的透視拉伸,所以很多小戶型在超廣角鏡頭的襯托下也能拍出給人面積巨大的“錯覺”照片。比如下圖中方塊的長寬為16。5米,高8。12米,可以近似理解為美術館或倉庫庫房的空間:

在完整拍攝8。12米高度的情況下,11mm、15mm和24mm的透視效果差簡直大得驚人: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民宿、酒店拍攝的官方照片看上去房間都特別巨大,但實際面積卻遠不如想象中那麼誇張的原因,而且也只有超廣角,才能在有限空間裡實現完整的場景拍攝(住大別墅/莊園/城堡的富家子弟請無視這一條限制)。

不過,對於建築攝影或室內攝影來說,超廣角雖然有透視拉伸的優勢,相對的,透視變形的方向感也會明顯增強,換言之就是橫平豎直的變化會更容易被察覺,特別是對於高大建築來說,仰拍更是必然,但這也就意味著遠小近大的透視會直接應用在建築物上,呈現出的效果如下圖:

機位高度1。5米,與位於中心的建築物物距大約24米,建築高30米,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建築攝影效果演示圖,很明顯,這種構圖雖然有指向性,但這個指向性通常沒有意義,而商用性質的建築攝影和室內攝影非常強調橫平豎直,而想要橫平豎直就意味著我們的鏡頭指向需與目標物體垂直,但這時候只能拍出這樣的效果:

顯然,建築拍不全,自然也是零分作品,而這時候聰明的你可能會想,我要是飛起來拍,或者爬上對面大樓找一個位置拍呢?答案是這樣的:

可以看到為了拍完整個建築,我爬到了17。777米的高度,垂直線線是平了,但水平線又出現了透視問題,所以,爬高並不能完全解決橫平豎直的需求,而且大多數情況下你也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可以爬高,所以,建築與室內攝影需要新的鏡頭,而這種鏡頭就是移軸。

所謂移軸,其實就是更大畫幅的鏡頭,全畫幅鏡頭的像場直徑通常為43。2mm,以老蛙FF S 15mm F4。5 W-Dreamer的±11mm為例,像場直徑增加到了65。2mm,而目前數碼相機常用的中畫幅像場直徑約66。7mm,所以它基本就可以理解為中畫幅鏡頭,透過移軸機制,讓全畫幅像場在中畫幅像場中進行移動取景。

那麼這時候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不直接用更廣角的全畫幅鏡頭呢?因為覆蓋全畫幅像場的11mm焦距就基本摸到了直線投影鏡頭的極限,像差校正的難度陡增,所以更廣的全畫幅鏡頭基本都是採用其他投影模式的魚眼鏡頭,而根據直線投影原理,增大視場角的方法除了減短焦距,還可以增大像場,考慮到移軸鏡頭往往都是小F值設計(但景深是等效增大的),所以它的像差校正也並不算特別難。

而且大家仔細看上上圖,縮短焦距也意味著影象的下半部分會有更多留白,這都是無效資訊,有用的都集中在了上半部分,白白浪費感測器資源,而透過移動像場實現的移軸鏡頭可以完整利用整塊感測器,同時還能保證畫面的橫平豎直:

可以看到我在軟體中對Y軸使用了0。37個單位的移軸,因此,對於移軸鏡頭來說,移軸量的大小決定了它能拍多高的建築、能擺多低的機位,是一個很關鍵的數值,一些大畫幅鏡頭轉接到全畫幅後甚至可以獲得超40mm的移軸量,效果驚人……

那麼,理論的部分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廣角移軸對建築攝影和室內攝影的意義非凡,那麼老蛙FF S 15mm F4。5 W-Dreamer的實際表現如何呢?這次拍攝我選擇了一個興建於1980年代的老廠社群,跟我小時候長大的地方非常相像,有幾分懷念的感覺。

首先看這張照片,這是典型的仰拍圖,因為正面拍不僅無法拍全整棟樓,也會拍到相對雜亂的地面,在沒有移軸的情況下這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但還好手裡有老蛙FF S 15mm F4。5 W-Dreamer,所以我能拍出這樣的效果:

是不是明顯要舒服多了,其實嚴格來說也沒有拍全整棟建築,這是因為空間是實在是不允許我再往後退了,其次也並沒有特別精確的橫平豎直,這也說明了移軸鏡頭如果想要用到極致,對機位的水平有著比較嚴苛的要求,穩定的雲臺和不斷觀察構圖的耐心兩者必不可少。

除此之外,因為移軸鏡頭都是手動對焦鏡頭,配合峰值雖然可以大概看到對焦位置,但其實很多時候都不太準確,所以一定要放大影象來精確對齊,有條件就弄個兔籠裝上外接監視器,或者在手機上連App進行觀察,效果往往比直接看那小小的螢幕要直觀很多。

再看一個直觀的對比吧:

仰拍高樓,透視變形,使用移軸之後的效果明顯更具商業氣息。除此之外移軸鏡頭還有一個比較好用的功能,大家可以猜猜這張照片是怎麼拍的:

明明是幾乎正面面對鏡子,但為什麼沒有拍到相機呢?這也正是偏移功能的另一個好玩的地方:讓相機在玻璃等鏡面中“消失”。原理上也不難理解,畢竟可以讓成像區域在大像場中移動,直接面對鏡子自然會拍到相機的虛像(模擬15mm鏡頭):

而平移機位雖然可以避免被拍到,但鏡子就只能出現在畫面的一側:

而這時候利用移軸的特性,將鏡頭進行平移,就能輕鬆獲取鏡子位於畫面中心且依舊保持鏡框橫平豎直的構圖,看上去就像是相機憑空消失了一般:

但顯然,具體能有多大的實用範圍仍取決於移軸量,一般的中畫幅像場移軸鏡頭在全畫幅機身上只能做有限的位移,需要不斷調整機位來尋找恰到好處的“隱身”,而機位差所產生的透視差也會隨焦距越廣而越明顯。±11mm位移空間的老蛙FF S 15mm F4。5 W-Dreamer在這方面雖不能說是行業領先,但實用性也是綽綽有餘了。

簡單來說,移軸鏡頭屬於功能型鏡頭,可以實現其他鏡頭無法複製的效果,在商業攝影師手裡的實用性不言而喻,但注意,老蛙FF S 15mm F4。5 W-Dreamer只有偏移功能,沒有傾角功能,長焦移軸因為基本用於產品拍攝,對傾角功能的依賴性要更強一些,但對於主要拍攝建築和室內設計的超廣角移軸來說,偏移的實用性遠大於傾角,所以沒有傾角功能也無傷大雅。那麼迴歸到鏡頭本身,它的光學素質又如何呢?

廣角鏡頭像差主要在像場邊緣附近,如果你不使用偏移功能,就意味著所有的拍攝都只利用了像場中心位置,在這種情況下老蛙FF S 15mm F4。5 W-Dreamer的像差控制力很強(前提是一定要對上焦,對上焦,對上焦!)。

在不使用偏移的情況下,下圖為上圖左下角的100%縮放,可以看到解析度相當高,成畫素質完全可與原廠媲美。

但如果使用了偏移功能,畫面上看雖然是中心的位置,實際上利用的是鏡頭的邊緣像場,所以會看出一些小瑕疵來:

上圖為未使用偏移功能仰拍的中心位置,下圖為使用11mm偏移後的影象中心位置,可以看到後者在高反差邊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倍率色差,但透過RAW檔案進行後期處理可以一定程度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什麼大毛病。

除此之外老蛙FF S 15mm F4。5 W-Dreamer還有5片光圈葉的藍圈版,和14片光圈葉的紅圈版,我選擇的是後者,可以拍出14星芒效果,對於夜間拍攝的建築主題來說主觀美感更強,不過價格也相對要貴500塊,值不值就看你自己需不需要星芒效果更出色了。

機械結構方面,全金屬鏡筒冰涼沉穩,做工和手感沒得說,對得起這價格。超廣角移軸的大燈泡很顯眼,所以也用了金屬鏡頭蓋進行保護,拍攝間歇我都習慣給它扣上,以防萬一。

與原廠採用旋鈕來控制偏移量的設計不同,老蛙FF S 15mm F4。5 W-Dreamer透過鏡頭轉環來控制,前轉環對焦,後轉環偏移,鎖止、刻度、按壓旋轉功能自然一應俱全,上手很容易,而且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能通吃佳能EF/RF、尼康F/Z、賓得PK、適馬/松下L和索尼E口的超廣角移軸鏡頭,再考慮到它8500左右的價格遠比原廠類似規格鏡頭便宜(很多家甚至壓根沒有移軸鏡頭),獨特性沒得說,對於建築攝影師和室內攝影師來說幾乎就是唯一選擇,而且從效能上來說,它也是能擔當大任的存在。

相關文章